李白墓[1]
采石[2]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云[3]。可憐荒垅[4]窮泉[5]骨,曾有驚天動地文[6]。但是[7]詩人多薄命,就中[8]淪落不過君[9]。
約為貞元十五年在宣州時作。
[1] 李白墓:在宣州當涂縣(今安徽當涂縣):初葬在采石(牛渚山,在當涂縣西北),后遷葬于青山(在當涂縣東南)。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因云:‘先祖(李白)志在青山,遺言宅兆(塋墓);頃屬多故,殯于龍山東麓,地近而非本意。墳高三尺,日益摧圮;力且不及,知如之何!’聞之憫然,將遂其請。因當涂令諸葛縱會計在州,得論其事。縱亦好事者……便道還縣,躬相(親自勘查)地形,卜新宅(墳穴)于青山之陽,以元和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遷神(棺柩)于此,遂公之志也。西去舊墳六里,南抵驛路三百步,北倚謝公山——即青山也。……”
[2] 采石:即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南北過江津渡之處。《舊唐書·地理志·宣州》:“牛渚山一名采石,在縣北四十五里大江中。”
[3] 草連云:極言墓地荒蕪,一片茂草。
[4] 荒垅:即荒墳;《方言》:“冢,秦、晉之間謂之墳,或謂之壟(同‘垅’)。”
[5] 窮泉:深挖地下,到出泉水的程度,極言其深,故名“窮泉”;義同“黃泉”、“九泉”:指人死后埋葬地下的意思。
[6] 驚天動地文:極言李白詩文聲勢之浩大,使天地都為之震動。參看范傳正《李公新墓碑》:“由是慷慨自負,不拘常調,器度弘大,聲聞于天。”李陽冰《草堂集序》:“陳拾遺(陳子昂)橫制頹波,天下質文,翕然一變。至今朝詩體,尚有梁陳宮掖之風。至公(李白)大變,掃地并盡,今古文集,遏而不行;惟公文章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歟!”都是對李白詩文極力推崇之辭。“可憐”二句一聯,形式仍是對偶,而語法上卻是相連接的一個整句,稱為“流水對”;宋代詩人多仿效作者這種風格。
[7] 但是:凡是。但是……多……,只要是……就……。
[8] 就中:其中,當中。
[9] 淪落不過君:論一生淪落,無過于你的了——以你尤為淪落。過,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