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沒有材料的自傳(2)
- 不安之書
- (葡)費爾南多·佩索阿
- 5000字
- 2014-07-24 11:13:37
維斯奎茲——我的老板。今天我在未來看到的他和我在此時看到的他并無二致:他中等身材,健壯結實,有點粗魯但重感情,性格直率,通情達理,和藹可親。不僅僅在處理金錢上,單從他慢條斯理的手勢,青筋暴起而多毛的手上,粗壯但不肥胖的脖子,以及胡須總是刮得很干凈的結實紅潤的臉頰,就能看出他是一個老板。我看著他,看著他精力充沛地做著從容的手勢,他的眼里折射著洞察世事的神情。當我莫名其妙讓他不高興時,我也會不高興,他裂開嘴笑時,富有人情味的笑容像正在股掌的人群,使我的靈魂也感到歡欣。
藝術與生活
啊,我總算恍然大悟!我的老板維斯奎茲先生就是生活——單調而必不可少,威嚴而不可測知的生活。這個平庸的人代表著生活的平庸。表面說來,他對我而言意味著一切,因為表面看來,生活似乎就是我的一切。
如果道拉多雷斯大街的那間辦公室對我而言代表了生活,那么在同一條街上我所居住的那間四樓的房間對我而言代表了藝術。是的,藝術,與生活同在一條街上駐留,但不在同一個地方。給生活減壓的藝術并沒有給生活減除任何東西,它和生活一樣單調,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是的,對我而言,道拉多雷斯大街包含了一切事物的意義,還有一切謎語的謎底,除了謎語本身存在的理由——這永遠沒有謎底。
兩個自我
我可以很暴力,也會有強烈的沖動,有時缺乏斗志,有時敏感,時好時壞,時而高貴時而卑賤,可從沒有一種情緒能夠持久,從沒有一種情感能經久不衰,能夠融入我的靈魂。我的內心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我的靈魂對自身很不耐煩,仿佛和一個討人嫌的孩子在一起;靈魂越來越不安寧,且始終如一。我對一切興致盎然,卻不會受到任何控制。我留心萬物,始終懷揣夢想,與我交談之人,我會注意到他最細微的面部動作,亦會記錄他說話時語調的抑揚變化;可我在聽,卻沒有聽進去,心中在思索其他,談話時所談內容的意義乃我最不為之所動之處,無論這話出自我之口還是那人之口。因此,我總在重復已經重復多次的話,問出那人早已給出答案的問題。但我可以用四個詞描述他說出那些我不曾記憶的話語時的面部肌肉變化,就如同給他拍了照片一般,或者準確地講出他雙眼圓睜、聽我講那些我不記得告訴他的話語時的樣子。我有兩個自我,兩個自我距離遙遠,如同一對從不依戀彼此的雙胞胎。
禱文
我們從不知實現自我是何情景。
我們是兩個深淵,乃在天空中閃爍的深井。
我鉤織無望的生活
我嫉妒——但不確定我是否真的嫉妒——那些可以讓人寫傳記或自己寫自傳的人。帶著這些雜亂無章的印象,除了雜亂無章我沒有其他意念,我漠然寫下這沒有事實的自傳和沒有故事的歷史。這些便是我的自白,如果我在里面什么也沒說,那是因為我沒有什么可說的。
有哪些有價值抑或有用的東西是值得去坦白的呢?有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發生在所有人身上,或只發生在我們身上;如果發生在所有人身上,便無新奇之處。但如果只發生在我們身上,便不被人理解。如果我寫我所感,便是為感覺的熱度降溫。我所坦白的無關緊要,因為一切都無關緊要。我將我所感繪成風景,我用感覺創造出假日。我很容易理解那些用刺繡忘掉悲傷、或用鉤織打發生活的婦女。我那上了年紀的伯母用單人紙牌度過那漫長的夜晚。我的這些自我感覺的自白便是我的單人紙牌。我不會像那些用紙牌占卜未來的人一樣去闡釋它們。我不去研究它們,因為單人紙牌里沒有蘊含任何特殊的意義。我解開自我,就像解開一卷多彩的毛線,或者自己玩翻繩戲,就像勾在伸直手指頭上的翻繩圖案,從一個孩子手上傳到另一個孩子手上。我所關心的只是我的拇指不要從線圈里滑出來,我手指一翻,圖案改變了。然后我重新開始。
生活是按照既定的圖案鉤織。當我們鉤織時,思緒自由自在,象牙鉤針一勾一挑間,被施魔法的王子們漫步于花園里。鉤織品……間歇……無關緊要……
此外,我還能指望自己怎么樣呢?我的感覺敏感地可怕,我的意識如此地深刻……我的敏銳思想將我毀滅,一種不同尋常的做夢能力使我快樂……一種不復存在的意志和將嬰兒放進搖籃的冥想……是的,鉤織……
夢境
我境況凄慘,漸漸地,絲毫不受那些我有份參與寫出之言的影響,也就是我那偶爾寫成的沉思之書。我那毫無價值的自我生活在每一種表達方式的底部,如同位于玻璃底部的那牢不可破的居所,只有水可供飲用。我進行文學創作,仿佛是在記賬——小心翼翼且滿不在乎。比起布滿星辰的巨大夜空和那神秘莫測的諸多靈魂,夜晚的巨大深淵和混沌虛無合乎情理——相比這一切,我所記下的賬目和我在這篇文章里寫下的內容在述說,我的靈魂只能在道拉多雷斯大街里游蕩,在浩瀚無際的宇宙面前,我只一粒微塵,渺小又可悲。
所有這一切乃是夢境,乃是千變萬化的幻境,記賬的夢境抑或精心寫成散文的夢境則無關緊要。夢到了公主比夢到了通往辦公室的前門作用更大嗎?我們所知都是我們的印象,皆乃外在印象,在那一出情景劇中,我們是有自知之明的演員,同時也是我們自己的旁觀者,我們自己的神明,而這一切都得到了市政廳某個部門的允許。
成為自己
我們或許明白,我們將工作繼續拖延下去是件糟糕的事情。然而,更糟的是,我們永遠也不去做。完成了的工作,至少它被完成了。盡管做得不好,但至少做了,就像將可憐的種子種進隔壁那個跛子的孤獨花盆里。種子是她的幸福,有時甚至也是我的幸福。我所寫下的東西,盡管寫得很糟糕,但它帶給靈魂以傷痛或憂傷,使我們暫時從更糟的東西中分出心來。這對我來說就已足夠,或者說,盡管不夠,但它起到一些作用,這就是生活的全部。
一種比預期更沉悶的沉悶;一種很快就感覺到的遺憾,我今天就已經感覺到明天將感覺到的遺憾——一種無邊的混亂,沒有意義,沒有真理,無邊的混亂……
……我蜷縮在火車站的長凳上,沮喪地裹著披風,滿懷鄙夷地打著瞌睡……
夢中的世界是我的知識和生活的總和……
對現狀的關心并不是一種對我的極大的或持久的關心。我渴望時光能夠為我駐留,我想毫無保留地成為我自己。
裂變
我一寸一寸地征服了與生俱來的精神領域。我一點一點地開墾著將我困住的沼澤。我無窮無盡地裂變自己,但我不得不用鑷子把我從自我中夾出來。
往返途中
我在卡斯凱斯和里斯本之間的路上做著白日夢。我去卡斯凱斯替我的老板維斯奎茲先生為他名下地處埃斯托里爾的房產付稅。我對這次來回各花一個小時的旅途滿懷欣喜,期待見到那條總在改變面貌的寬闊河流及其流入大西洋的入海口。但實際上我去往卡斯凱斯的途中沉溺于抽象觀照,對于眼前那些我一直神往的河上風景并未認真欣賞。而回來的路上我又沉溺于理清這些感覺。我無法描述出旅途中最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那些沿途所見最微不足道的小片斷。我所寫下的這些頁面便是我自相矛盾和自我遺忘的產物。我不知道這一切的對立面是否會更好會更糟糕,我也不知道它的對立面會是什么。
火車緩緩地進站了,我們到達索迪拉車站,我回到里斯本,但那不是我的終點。
自省
或許終于是時候做出這種努力了:好好回顧一下我的生活。我看見自己身處一片廣袤的沙漠中間。我繪聲繪色地告訴自己,昨天我是什么,我想向自己解釋,我是如何到這里來的。
夢想與現實
帶著心靈中僅有的一種微笑,我消極地思忖著自己明顯受到限制的生活,我被限制在道拉多雷斯大街的這間辦公室里,被這些人群包圍。我的收入只夠吃喝,有安身之處,也有足夠的閑暇來做夢、寫作和睡覺——我還能對上帝和命運奢求什么呢?
我有偉大的抱負和無盡的夢想,而那個送貨員和針線女工同樣也有,因為每個人都有夢想。是我們實現夢想的能力或夢想被實現的命運將我們區分開來。
在夢里,我和送貨員以及針線女工并無區別。唯一能將我們區分開來的,就是我知道如何去寫作。是的,寫作是一種行為,是我的個人情況,將我和他們區分開來。但在我心里,我和他們一樣。
我發現,在南海有一些島嶼,有宏偉的世界主義激情,讓人四海為家的巨大誘惑……
如果世界在我手里,我敢肯定我會把它換成一張返回道拉多雷斯大街的車票。或許我的命運就是永遠當一名簿記員,而詩歌或文學只是一只落在我頭上的蝴蝶,用它的美麗來襯托我的可笑。
我會想念莫雷拉,但那怎么能和晉升相比呢?
我知道,如果某一天我成為維斯奎茲公司的主管簿記員,那將是我的人生最偉大的日子之一。我預先體會到苦澀和嘲諷,憑著確定無疑的智力優勢明白了這一點。
海灘漫步
在海邊的小灣里,在海灘前面的樹林和草叢之間,變幻無常的欲火從飽含不確定性的虛無深淵里裊裊升起。選擇麥子和選擇很多其他東西并無區別,道路沿著柏樹叢向前延伸開來。
文字的魔力在于,無論單獨使用,或在發音的基礎上連起來使用,即使這些詞匯集在一起,都有它內在的余韻和各不相同的含義,某些措辭的內涵混入其他措辭的光輝,殘余的毒性,樹林的希望,以及我玩耍的童年時代那農莊池塘的絕對寧靜……此外,在荒謬的厚顏無恥這座高大圍墻里,在那一列列的樹叢里,在凋零的驚恐慌亂里,除我之外會有人聽到悲傷的嘴唇里發出的懺悔,匆匆忙忙的同伴是無法聽到的。即使騎士們從那條墻頭上看得見的大路上返回來,“末日靈魂的城堡”也永遠無法重現和平了。那里那些看不見的庭園里曾閃現著刀光劍影。那條大路的這一邊,沒有人能再記起他們的名字,只有那夜間摩爾人鬼魂的幽幽哭泣,為那失去生命、死于異象的孩子。
草地的低洼處,傳來最后幾個迷途者的腳步聲,聲音如此之輕微,仿佛來自未來的遙遠記憶。他們拖曳步伐的腳步在無邊無際的草地上空洞萬分。回來的只有老人,年輕人永遠不會回來了。鑼鼓在路邊隆隆作響,號角毫無用處地垂在筋疲力盡的手臂上,似乎要落下來的樣子,仿佛他們還有力氣將它扔下來。
幻覺過去后,死亡的喧鬧聲又響起。喪家犬在林陰小路上不安地徘徊。一切皆如此荒謬,就像哀悼逝者,而其他人夢境里的公主們在自由自在、漫無目的地散著步。
窒息
當我試著使自己的生活從持續不斷壓迫它的各種環境中解脫出來,我就立刻被其他同等數量級的環境包圍,就好像造物主的神秘之網無可挽回地和我過不去。我用力拉開扼住我脖子的一只手,當我想把陌生人的手從脖子上拉開時,看見我自己的手被脖子上的套索套住。我小心翼翼地解開套索,它套住我的雙手,我幾乎要把我自己勒死。
上帝之奴
不管上帝是否存在,我們都是他們的奴隸。
鏡子里的我
我在鏡中所見到的形象和我與靈魂相擁的形象沒什么兩樣。我永遠只是虛弱無力、身形佝僂,甚至于我的思想也是如此。
與我有關的一切,屬于貼畫上的王子,還有一些其他的貼紙,以及一個死于多年前的小男孩的舊相冊。
自戀便是自憐。或許有一天,在未來的盡頭,某人寫下一首關于我的詩歌,然后我開始統治我的王國。
我們活著,而且不只是活著,這便是上帝的真相。
荒謬是我們的狀態
讓我們像斯芬克斯一樣,直到我們忘記自己是誰,盡管這樣做不真實。事實上,因為我們是虛假的斯芬克斯,我們不知道在現實中的我們是什么。認同生活的唯一辦法就是否定自己。荒謬即神圣。
讓我們研究理論,帶著孜孜不倦、求真務實的態度理清思緒,以便能夠馬上用行動將它們否定——我們否定,然后用新的對立理論來為我們的否定行為做辯護。讓我們為生活開辟新路,然后立刻沿著這條新路往回走。讓我們選擇這樣的身姿手勢,它們既不不屬于我們,也非我們所愿,甚至我們不希望被人們認為它們屬于我們。
讓我們買書,以便不去讀它們;讓我們參加音樂會,卻對音樂充耳不聞,抑或不去關注那里有誰;讓我們花時間散步,因為我們討厭散步;讓我們整日呆在鄉下,僅僅因為那里的生活令人感到沉悶。
莫可名狀的憂慮
今天,日久年深的憂慮偶爾涌上心頭,我感到像是生病了。在我維持生命的那個餐館的二樓餐室,我比平時要吃得少。我正要離開時,侍者注意到那瓶酒還剩一半,轉身對我說:“再見,索阿雷斯先生,我希望你能感覺好點。”
像一陣狂風驅散了天空的陰霾,這句簡短的話像一聲號角撫慰著我的靈魂。我發現一些自己從未想過的東西:有了這些咖啡館和餐館侍者,有了理發師和街頭的送貨員,我享受著一種自然的、自發產生的默契,我不能說我恐怕還能有比這親切的東西。
友情有它的微妙之所在。
一些人統治世界,而另一些組成世界。美國百萬富翁、愷撒或拿破侖、列寧或一個小鎮的社會主義領導人,他們之間只有量的差別,沒有質的不同。在他們之下的就是被忽略的我們:魯莽的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教育家約翰·彌爾頓,流浪者但丁·阿利吉耶里,昨天還替我跑過腿的送貨員,給我講笑話的理發師,以及那個此刻注意到我只喝了一半酒,便出于友情對我表達良好祝愿的侍者。
畫中的眼睛
這是一張絕望的版畫。我凝視著它,不知道自己是否看見了它。它和櫥窗里的其他版畫混在一起——擺在臺階下的櫥窗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