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看到的消息還是滯后了,這不是和珅在故意蒙蔽攬權,純粹是湖北局勢糜爛惡化的太快。
惠齡、成德這倆在彈劾奏里說聶宇是白蓮教,但他終歸不是白蓮教,所以手段也沒那么劇烈,了不起就打了一府三縣的地盤,而后便是分地主的田給百姓耕種。
聶宇實際還是沒有大開殺戒的,就連地主手里的浮財也沒多動,頂多就是分田的時候,一些太過分的土豪劣紳被憤怒的佃戶打殺。
造反就像做買賣,你得講章程,有章法的去干,一路殺光搶光,那特么叫流寇,連反賊都算不上。
李闖王便是如此,前期流寇行徑,被官兵打的抱頭鼠竄,后面在謀士建議下,除暴恤民、假行仁義、禁兵淫殺,才算走出了商雒山,成就了大順永昌皇帝。
可以說,闖王最大的錯處,只是敗給了滿清,敗給了多爾袞和吳三桂。
聶宇不是白蓮教,也不是流寇,所以只是看著鬧得挺大,但破壞性很小,反倒那些真正白蓮教的義軍,旬月之間就成流寇之勢。
鄖陽、襄陽、施南、宜昌、荊門,四府一州之地,除開州府大城,以及個別幾個鄉縣保全,其余各地迅速糜爛一片。
白蓮教的義軍往往是殺到一處,要么攻打縣城,之后劫掠鄉里,把糧食、百姓全都裹挾一空,將地方搶成白地,要么就不打縣城,而后還是劫掠一通,所過之處都成白地。
縱使以王聰兒為“路總帥”的襄陽白蓮教八軍,軍紀也只是稍微好上那么一點,這可是好幾萬人馬,還是沒有經過任何操練,再怎么嚴格約束,也總有不遵號令、燒殺搶掠的。
湖北以西已經爛成一片!
地方官沒有絲毫辦法,他們沒有募兵權力,私自募兵形同造反,那能怎么辦呢?
寫折子吧!
寫折子請求朝廷援兵,同時彈劾總督調兵不當、貪贓枉法。
為啥不彈劾巡撫,因為巡撫是八旗啊!
大清階級:滿清八旗大于蒙古八旗,蒙古八旗大于漢軍八旗,漢軍八旗大于包衣奴才,包衣奴才大于漢官。
這么一細數,惠齡這個巡撫跟畢沅這個總督,雙方官秩基本平級(因為巡撫慣例有加銜),但階級身份可是差了足足有三級,孰輕孰重,這些地方官還是分得清的。
如今年關將至,湖北以西的滿清官府,大概率是過不好這個年頭了,而剛回紫禁城里暫居小住的乾隆皇帝,同樣也應當過不了幾天順心日子。
因為再過上幾日,這些來自湖北地方官的彈劾折子,就該送到北京城了。
不對,也有可能暫且還送不到,軍機處、六部、南書房可都是和珅一言堂,壓一壓這些彈劾奏折,讓萬歲爺過幾天舒心日子,這可是身為奴才的本分啊!
至于湖北的亂局?
不過一幫白蓮教裹挾蠱惑的愚民而已,鬧得再大也是小事,還能有當年的大小金川、準噶爾汗國這些厲害?
……
荊州府地界。
聶宇目前已經割據荊州以西大半,僅有監利、公安、石首三縣,名義上還在清廷治下。
之所以是名義上還在,是因為惠齡壓根沒考慮過這三縣,在他看來,連荊州都扔給反賊了,這三縣大概率也是早晚的事,保不住的。
確實保不住,這三縣送往武昌的求援信,全特么泥牛入海,連個水花都沒蹦出來。
“又有幾個鄉的佃戶殺地主造反了,還請求我們派人過去給他們分田落籍?”聶宇看著秘書閣整理好送過來的文書,略微有些頭疼道。
前面已經說過了,現在的荊州府,屬于軍政分離,秘書閣、軍隊直屬聶宇這個大將軍,而其余內政、分田事務則由聶杰人這位老太爺,帶著下面的一眾官僚負責管理。
所以,現在秘書閣整理遞上來的文書,很明顯說的不是漢軍轄地有佃戶在殺地主造反。
而且,漢軍轄地目前也不太可能還有著佃戶存在,所有佃戶都分田了,連帶流民也都分田了。
最多就是基層官吏的數量不太夠用,導致分田時有亂事發生,不是村民對分田結果不滿,毆打主持清丈分田的官吏,就是幾家對田界劃分有著糾紛,而后互相打架斗毆。
這種事情沒辦法避免,就是到了幾百年后,都已經工業化改革了,農村也往往會因為土地問題,發生吵架糾紛。
因為土地就那么多,好田也就那么多,再怎么細分,也總有人不滿意,總有人想著占有最好、最肥的那塊田。
這不是什么簡單補償多點田地就能解決的,只能純粹水磨工夫,同時大修水利工事,擴大良田灌溉規模。
關于這事,大將軍府已經在做,那些降官里還是有著能人的,不全是酒囊飯袋,酒囊飯袋也混不到府城的級別。
馮修永同樣手里端著文書,笑道:“大將軍,這是好事啊!非我漢軍轄地百姓,主動殺地主分田,這是我漢軍威名遠播,已經能讓百姓主動前來投奔了。”
聶宇開玩笑道:“怕不是威名遠播,而是罵名遠揚吧!這般搞下去,本大將軍連帶漢軍的名聲,在那些地主官老爺那里,可就徹底臭了。”
馮修永鄭重說道:“亂世當用重典,為了大將軍的天下大計,些許罵名算什么?便是明清兩朝開國,也對地主豪紳多為苛刻,大將軍這正是效仿兩朝太祖事。”
聶宇同樣收斂起笑容:“威名罵名,咱不在乎,既然有村子過來投奔,那就派一隊人馬過去,幫他們分田落籍。他們前面怎么干的咱們可以不管,但只要入了我漢軍治下,就要守我們的規矩,不可濫殺,不可因分田問題,而互相械斗,更不可隱瞞田產,違者就按咱們定下的規矩來。”
“大將軍說的是。”馮修永應道。
對于這些村子的投奔,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就是在故意甩鍋,想把殺地主造反的事情往漢軍身上推。
聶宇可以背這個黑鍋,但鍋不能白背,你讓我去給你分田,那就得守我的規矩,我說怎么分就怎么分,你可以不滿,有問題也能商量,但不能私下里動刀子解決。
更不要說什么見到別人有幾畝好田,就胡亂糾結一幫人,把人抄家打殺了,完事再讓漢軍過去分土地。
之前聶宇在宜都就立下規矩,便是因為宜都的佃戶百姓鬧得太過分,土豪劣紳殺了就殺了,你還殺人全家,老弱婦孺家奴殺了干凈,連條狗都沒放過。
土豪劣紳殺完,又眼紅那些小地主,乃至自耕農手里的地,搞得地方鄉村亂成一團。
聶宇干脆出兵下鄉,又以大將軍府名義下令,再敢私自胡亂殺人,不經過大將軍府,全都不給分田了。
這才算把亂事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