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井城,可愛的家鄉
陜西省合陽縣西南部的乳羅山下有座路井城。相傳因當地水井里的水,甘甜清澈如露水一般,故名露井。城內有十多條巷,住著數百戶人家,大多以務農為生。城墻修筑于1869年,由后新莊巷的侯風偕負責修建。形狀如扇子,西北角為扇柄,共開東西南北四個大城門。城門用磚砌成,城門洞上外邊各有四個大字。東門為“金帶東繞”,南門為“鐵嶺難橫”,西門為“鹵川西臨”,北門為“羅云北鎖”。內邊各有二字,依此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城墻東南角上有個轉角樓,離老遠便能望見,是路井城最明顯的標記。城外南邊有一條東西向的小街。中間有座坐北向南的九郎廟。南面有條南街,南端有個城門,上有石刻的“露井鎮”三個大字。每逢農歷一日七日,方圓十幾里的人都來趕集上會。由于地平井淺,人們大都安居樂業。這兒,就是我可愛的家鄉。
據說侯風偕為了以后讓本巷人出城下地方便,修城時于后新莊巷的東頭城墻中暗中修了個小城門洞,外面用土擋住,人們看不見。后挖開,稱為“小東門”。后新莊巷有兩口水井,東頭路北一口,中間路南一口。巷里的人家大多住在路北邊,路南邊只住三幾戶人家。東頭一戶,西頭一戶,中間井西邊一戶。井西邊是個十多口人的大家庭。戶主侯遷善,勤勞儉樸,善良忠厚。他,就是我的爺爺。
爺爺遷善上有嬸娘。嬸娘一生無兒無女,早年喪夫,守寡多年,經常燒香敬佛,居住在城南的佛廟“四圣宮”內,孫兒和孫媳們稱她為“燒香婆”。奶奶李氏,路井李家坡人,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連科,生于1887年,成年后學做木匠活;娶妻張氏,路井南街村人。二兒子潤科,生于1895年,成年后學做鐵匠活;娶妻賀氏,名冰質。潤科和冰質,就是我的父親和母親。
爺爺和兩個兒子種著六、七十畝地,除秋麥兩料大忙季節全家總動員、投入緊張的收麥種秋和收秋種麥外,其余農閑時節,伯父的斧頭鋸鋸聲,父親的風箱鐵錘聲,便都叮當叮當、呼啦呼啦響開了。他自己也推著車車賣開粳糕了。
(“露井”實行簡化字后改為“路井”。雖然書寫簡便了,卻有些字不達意。聽父親說,曾祖父遷善1929年(民國十八年)臘月初八晚去世,享年七十三歲,人稱沒害病“好回首”。第二年正月十二晚,土匪洗劫了“四圣宮”,殘忍地將“燒香婆”捆綁,垂著磚頭,推入佛廟水井中活活淹死。老人一輩子燒香敬佛行善,臨終竟遭此慘禍,神靈何在,天理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