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時,請大聲朗讀情書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
這些是屬于年輕人的故事。
作者和我一樣來自東北,他比我更北一些,文字里自然帶著冷冽的部分,廠區、火車、寒冷冬季、酒和血性,從雪地里破土而出的人們和被反復捆綁又掙脫的生活。這是今天大家以“東北文學”來代稱東北作家群時,腦海中常會浮現的形象。
但這本書中的故事屬于更新的時代。在這些故事當中,整片土地的輝煌與寂然的過程已然流逝,年輕人用年輕的視角注視著這些踉蹌的時空,他們以上一代人的描述來生成對那些逝去時代的印象,他們出走,看到家鄉之外的世界,然后返回。游戲廳,臺球房;松花江的冰面,北京的夜晚;上海的躁動,廣州的濡濕。
誠如彼得·伯克所言:“每一代的成員分享某種經歷和記憶……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回應著相同的境遇。”我并不將這些故事完全看作對家鄉的摹寫,而更多地將其歸屬于時代的精神困境。“他可能是希望我能看看,我的故鄉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可他試圖讓我記住的一切,即便是他自己都不完全了解。三十年前的雙鴨山,現在的雙鴨山,我眼中的雙鴨山和他所說的雙鴨山,也許根本是四個地方。”一位遠離家鄉三十年,回到故土的老人,一位生長于上海,從未見過父親家鄉的女兒,下一代見證著上一代曾經逝去的記憶,卻已無法錨定當時的任何坐標。
帶著各自的記憶與理想從熟悉的生活中走出,漂泊于陌生與完全異質化的遠方,“家鄉”這一概念在這個時代逐漸找不到一個具體的錨點,成為遠遠回望下的一團模糊印象,成為需要反思和重構的存在。我們在遠方和家鄉間往返徘徊,以此處的茫然消解彼處的茫然,在飛速變化的現實中抓取稍縱即逝的確定性。而在往返徘徊的過程之中,過往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和那個存在于記憶中的自己,或許已然是三個不同的人。文學是一個“異質的世界”,我們將自己的不滿足,將自己無法消弭的矛盾寄托其中。從“大俠”范東和垂楊柳的身上找尋自己過往的印記,從朱鹮和文森梁的瘋狂中窺探理想的影子,從世界噴吐的霧氣中破冰而出,我們被這種不安分所打動,在這種不安分中追尋改變當下的可能性,從生活的真實境況下掙脫出來,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塹中與命運對峙。
一些真實,一些小人物,一些記憶里割舍不去的片段,一些曾經的自己的幻影,被生活慢慢磨碎揉搓,塑成遙遠陌生的形狀,站在我們面前。處于現實與魔幻夾縫之中的理想與希望之影,一個自己身處其中的異質的世界,正是這部小說集所能帶給我們的。
班宇
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