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立案證據定罪量刑標準與法律適用:第一分冊(第十二版)
- 《最新執法辦案實務叢書》編寫組
- 3935字
- 2021-09-18 15:28:19
8.投敵叛變案
概念
本罪是指中國公民投靠敵人,背叛國家,出賣民族利益,或者在被捕后、被俘后投降敵人,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行為。
立案標準
根據《刑法》第108條的規定,中國公民出于危害國家安全的目的投敵叛變的,或者在被捕、被俘后投敵叛變的,應當立案追究。
本罪是行為犯,《刑法》對此沒有規定“情節”方面的要求,并不要求已經造成實際的危害后果。本罪涉及的敵人,既包括處于交戰狀態下的敵對國家、敵方陣營,也包括各種敵對勢力、敵對組織。投敵叛變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是主動投向敵方營壘,也可以是被捕、被俘后,出賣組織、同志;既可以投奔敵方控制區域,也可以是投靠敵對國家的外交使領館;還可以是在敵人的策動下,身在我方而暗中加入敵方陣營,為敵人提供情報。投敵叛變可以是單個人進行的,也可以是率眾進行的。只要中國公民出于危害國家安全的目的投敵叛變的,或者在被捕、被俘后投敵叛變的,就應當立案追究。
定罪標準
犯罪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
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投敵,背叛國家,出賣民族利益,或者在被捕后、被俘后投降敵人。投敵就是投奔敵國、敵方或者在被捕、被俘后投降敵人、背叛國家。行為的具體表現:一是投奔到境外的敵對國家及其控制區;二是投奔國內的敵對方面;三是通過與境外敵對國家或敵方聯絡,成為敵方助手,實際上已背叛國家;四是在戰爭狀態下投奔或投靠已進入境內的敵方,或者被捕、被俘后投降敵人。投敵的目的是為了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如果不是為了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而是羨慕資產階級生活方式,追求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或者為了投親靠友、求學、做工、繼承財產等,投奔敵方的,不構成本罪。
犯罪主體
本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能是中國公民。外國公民不能構成本罪。外國人策動或幫助中國公民投敵叛變的,應以投敵叛變罪的共犯論處。
犯罪主觀方面
本罪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即危害國家安全的意圖。投敵叛變行為,不論是基于危害國家安全而主動叛變投敵,還是受他人策動、勾引、收買或被捕、被俘后經不起考驗而投敵,皆不影響本罪構成。如果行為人被捕、被俘而未投降敵人的,不構成本罪。
罪與非罪
投敵叛變往往是在被敵人捕獲或俘虜后進行,但如果行為人被捕或被俘后沒有投靠敵人、出賣情報,或者僅僅是放下武器、停止反抗,不能視為構成投敵叛變罪。
投敵叛變罪,是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從而與不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目的的偷越國(邊)境犯罪嚴格區別。投敵叛變后,又進行危害國家的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構成犯罪的,要實行數罪并罰。
此罪與彼罪
一、本罪與間諜罪的界限。兩罪都是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都與境外有聯系,但兩罪有明顯的區別:(1)犯罪的直接客體不同。本罪的直接客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后罪的直接客體是狹義上的國家安全,而不是直接指向人民民主專政和社會主義制度。(2)犯罪客觀特征不同。本罪是投降敵人或投奔敵人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這是本罪唯一的表現形式,亦即本罪行為人為之效力的只能是敵人,即敵對勢力,包括國內的和國際的。間諜罪的行為內容則包括:參加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為敵人指示轟擊目標。可見,間諜罪的行為人為之效力的既可以是敵對國家或勢力,也可以不是敵對國家或勢力。(3)犯罪主體不同。本罪主體只能是中國公民;后罪則可以是外國人、無國籍人。(4)犯罪主觀方面不同。本罪有特定的目的;而間諜罪沒有特定的目的。
在國內大陸上與海外敵對勢力建立聯系,參加其組織,接受其指揮,潛伏在大陸進行顛覆、破壞活動的,也是投敵叛變的行為。這種情況下,如果該組織是間諜組織,則構成想象競合,應按擇一重罪處斷的原則處罰。
二、本罪與背叛國家罪的界限。兩罪都存在背叛國家的特點,而且犯罪主體都是中國公民,但有很大的區別:(1)犯罪直接客體不同。本罪客體是人民民主專政和社會主義制度;后罪的直接客體是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2)犯罪客觀方面不同。本罪是投敵叛變的行為;后罪是勾結外國,危害國家獨立的行為。(3)犯罪主觀方面不同。本罪故意及目的所與之對立的是社會主義;后罪故意及目的所與之對立的是愛國主義。
三、如果行為人是為了投親靠友、求學經商等個人目的投奔敵方控制區,且偷越國(邊)境,情節嚴重的,構成偷越國(邊)境罪。軍人在戰場上臨陣脫逃,或者自動放下武器投降敵人的,不構成投敵叛變罪,而構成軍人違反職責罪一章中的臨陣脫逃罪或投降罪。
證據參考標準
主體方面的證據
一、證明行為人刑事責任年齡、身份等自然情況的證據。
包括身份證明、戶籍證明、任職證明、工作經歷證明、特定職責證明等,主要是證明行為人的姓名(曾用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貫、出生地、職業(或職務)、住所地(或居所地)等證據材料,如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工作證、出生證、專業或技術等級證、干部履歷表、職工登記表、護照等。
對于戶籍、出生證等材料內容不實的,應提供其他證據材料。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犯罪的案件,應注明身份,并附身份證明材料。
二、證明行為人刑事責任能力的證據。證明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是否具有辨認能力與控制能力,如是否屬于間歇性精神病人、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證明材料。
主觀方面的證據
證明行為人故意的證據:1.證明行為人明知的證據:證明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危害國家利益;2.證明直接故意的證據:證明行為人希望危害結果發生;3.目的:危害國家安全、危害國家利益。
客觀方面的證據
證明行為人投敵叛變犯罪行為的證據。
具體證據包括:1.證明行為人自動投向敵對勢力營壘行為的證據;2.證明行為人在被捕、被俘后投降敵人行為的證據;3.證明行為人被敵人策反行為的證據;4.證明行為人被敵人勾引行為的證據:(1)地位,(2)金錢,(3)美色,(4)其他;5.證明行為人被敵人收買背叛行為的證據;6.證明行為人暗地加入敵對營壘行為的證據;7.證明行為人帶領武裝部隊人員投敵叛變行為的證據;8.證明行為人帶領人民警察投敵叛變行為的證據;9.證明行為人帶領民兵投敵叛變行為的證據;10.證明行為人情節嚴重行為的證據;11.證明行為人危害我國國家安全行為的證據;12.證明行為人所處政治地位的證據;13.證明行為人社會關系的證據;14.證明行為人實施投敵叛變犯罪對國家和人民危害特別嚴重行為的證據;15.證明行為人實施投敵叛變犯罪情節特別惡劣行為的證據。
量刑方面的證據
一、法定量刑情節證據。
1.事實情節:(1)情節嚴重;(2)危害特別嚴重;(3)情節特別惡劣。2.法定從重情節。3.法定從輕減輕情節: (1)可以從輕; (2)可以從輕或減輕;(3)應當從輕或者減輕。4.法定從輕減輕免除情節:(1)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2)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5.法定減輕免除情節:(1)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2)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3)可以免除處罰。
二、酌定量刑情節證據。
1.犯罪手段。2.犯罪對象。3.后果:(1)被捕、俘后向敵人投降;(2)向敵人出賣組織;(3)向敵人出賣國家利益;(4)向敵人提供情報;(5)投奔敵人;(6)危害我國國家安全。4.危害結果。5.動機。6.平時表現。7.認罪態度。8.是否有前科。9.其他證據。
量刑標準
犯本罪的 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情節嚴重或者帶領武裝部隊人員、人民警察、民兵投敵叛變的 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對國家和人民危害特別嚴重、情節特別惡劣的 可以判處死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法律適用
刑法條文
第一百零八條 投敵叛變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或者帶領武裝部隊人員、人民警察、民兵投敵叛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三條 本章上述危害國家安全罪行中,除第一百零三條第二款、第一百零五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外,對國家和人民危害特別嚴重、情節特別惡劣的,可以判處死刑。
犯本章之罪的,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第五十六條 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對于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獨立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依照本法分則的規定。
相關法律法規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節錄)(2015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9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人民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都有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和義務。
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
第十五條 ……
國家防范、制止和依法懲治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或者煽動顛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行為;防范、制止和依法懲治竊取、泄露國家秘密等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防范、制止和依法懲治境外勢力的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節錄)(2014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6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八條 在境外受脅迫或者受誘騙參加敵對組織、間諜組織,從事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活動,及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如實說明情況,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過所在單位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如實說明情況,并有悔改表現的,可以不予追究。
第三十八條 本法所稱間諜行為,是指下列行為:
……
(三)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其相勾結實施的竊取、刺探、收買或者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或者策動、引誘、收買國家工作人員叛變的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