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立案證據定罪量刑標準與法律適用:第一分冊(第十二版)
- 《最新執法辦案實務叢書》編寫組
- 3404字
- 2021-09-18 15:28:20
9.叛逃案
概念
本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或者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為。
立案標準
根據《刑法》第109條的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或者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應當立案追究。
定罪標準
犯罪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
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為。
1.必須是在履行公務期間叛逃,才構成犯罪。若不是在履行公務期間叛逃,則不能構成犯罪。
2.必須是擅離崗位叛逃。沒有離開自己工作崗位的,不可能成為叛逃行為。
3.必須有叛逃行為,包括兩種方式:一是在境內履行公務期間叛逃至境外;二是在境外履行公務期間叛逃。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是指在境內實施背叛國家、逃往境外或者在境外實施背叛國家的出逃行為。具體表現就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境內或者境外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
二、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為。
犯罪主體
本罪主體為特殊主體,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及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指在國家機關,包括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中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軍人叛逃的構成軍人違反職責罪)。從實際情況考慮,中國共產黨的各級機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各級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也應屬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可以成為本罪主體,國家工作人員,既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也包括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犯罪主觀方面
本罪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
罪與非罪
區分罪與非罪的關鍵:是否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及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
此罪與彼罪
一、本罪與偷越國(邊)境罪的界限。如果行為人是出于羨慕國外生活方式或者個人目的而偷越國(邊)境,或者在境外滯留不歸,并沒有投靠境外機構、組織、個人,也沒有危害國家安全,構成犯罪的,可按偷越國(邊)境罪定罪處罰;對于不構成犯罪的,可以給予紀律處分。
二、本罪與投敵叛變罪的界限。叛逃罪與投敵叛變罪有相似之處,其主要區別表現在兩個方面:(1)客觀要件不完全相同。叛逃罪可以是一種單純的叛逃行為,不要求投奔敵人營壘,不要求實施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投敵叛變罪是一種投奔敵人營壘并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行為。(2)主體要件不同。叛逃罪必須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而投敵叛變罪的主體可以是任何具備犯罪主體一般要件的中國公民。
證據參考標準
主體方面的證據
一、證明行為人刑事責任年齡、屬于國家的工作人員以及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等自然情況的證據。
包括身份證明、戶籍證明、任職證明、工作經歷證明、特定職責證明等,主要是證明行為人的姓名(曾用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貫、出生地、職業(或職務)、住所地(或居所地)等證據材料,如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工作證、出生證、專業或技術等級證、干部履歷表、職工登記表、護照等。
對于戶籍、出生證等材料內容不實的,應提供其他證據材料。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犯罪的案件,應注明身份,并附身份證明材料。
二、證明行為人刑事責任能力的證據。證明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是否具有辨認能力與控制能力,如是否屬于間歇性精神病人、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證明材料。
主觀方面的證據
證明行為人故意的證據:1.證明行為人明知的證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危害國家安全、危害國家利益;2.證明直接故意的證據:證明行為人希望危害結果發生;3.目的:危害國家安全、危害國家利益。
客觀方面的證據
證明行為人叛逃犯罪行為的證據。
具體證據包括:1.證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境外行為的證據;2.證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在境外叛逃行為的證據;3.證明行為人依照法律規定或授權擔任職務的證據;4.證明行為人行使職務、行政管理職能行為的證據;5.證明行為人未向有權批準的機關或人員匯報,而私自脫逃行為的證據;6.證明行為人未有得到批準和決定,而私自脫逃行為的證據;7.證明行為人是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證據;8.證明行為人政治地位的證據;9.證明行為人叛逃情節嚴重行為的證據;10.證明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行為的證據。
量刑方面的證據
一、法定量刑情節證據。
1.事實情節:(1)情節嚴重;(2)其他。2.法定從重情節。3.法定從輕減輕情節:(1)可以從輕;(2)可以從輕或減輕;(3)應當從輕或者減輕。4.法定從輕減輕免除情節:(1)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2)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5.法定減輕免除情節:(1)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2)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3)可以免除處罰。
二、酌定量刑情節證據。
1.犯罪手段:(1)叛逃境外;(2)境外叛逃;(3)其他。2.犯罪對象。3.危害結果。4.動機。5.平時表現。6.認罪態度。7.是否有前科。8.其他證據。
量刑標準
犯本罪的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情節嚴重的 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對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犯本罪的 從重處罰
法律適用
刑法條文
第一百零九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二款 犯本章之罪的,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第五十六條 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對于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獨立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依照本法分則的規定。
相關法律法規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節錄)(2015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9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五條 ……
國家防范、制止和依法懲治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或者煽動顛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行為;防范、制止和依法懲治竊取、泄露國家秘密等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防范、制止和依法懲治境外勢力的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節錄)(2014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6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條 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間諜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實施間諜行為,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給予獎勵。
第二十八條 在境外受脅迫或者受誘騙參加敵對組織、間諜組織,從事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活動,及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如實說明情況,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過所在單位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如實說明情況,并有悔改表現的,可以不予追究。
第三十二條 對非法持有屬于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的,以及非法持有、使用專用間諜器材的,國家安全機關可以依法對其人身、物品、住處和其他有關的地方進行搜查;對其非法持有的屬于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以及非法持有、使用的專用間諜器材予以沒收。非法持有屬于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國家安全機關予以警告或者處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第三十八條 本法所稱間諜行為,是指下列行為:
(一)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外機構、組織、個人與其相勾結實施的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活動;
(二)參加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的;
(三)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其相勾結實施的竊取、刺探、收買或者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或者策動、引誘、收買國家工作人員叛變的活動;
(四)為敵人指示攻擊目標的;
(五)進行其他間諜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