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解讀
- 郭林茂主編
- 3521字
- 2021-09-09 10:28:45
第三條
國家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長期發展戰略,堅持各類企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其中的小型微型企業實行積極扶持、加強引導、完善服務、依法規范、保障權益的方針,為中小企業創立和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戰略、原則和方針的規定。
立法背景
近些年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制定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本條將一些中央文件及國務院文件的精神在法律中予以體現,并在2002年中小企業促進法基礎上增加了一些規定,主要考慮是:一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應當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是階段性的;二是許多政策應當向小型微型企業傾斜。
條文解讀
一、國家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長期發展戰略
“十三五”時期,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復蘇乏力,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中小企業外貿形勢依然嚴峻,出口增長放緩。從國內看,發展階段的轉變使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增長動力從物質要素投入為主轉向創新驅動為主。新常態對經濟發展帶來新挑戰,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尤為突出。面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新環境,“十三五”時期,中小企業依然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資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續維持高位,招工難、用工貴以及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仍有待進一步緩解,傳統產業領域中的大多數中小企業處于產業鏈中低端,存在高耗低效、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盈利能力依然較弱,轉方式、調結構任務十分艱巨。因此,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要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長期發展的戰略。工業和信息化部已于2016年制定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目的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發展環境,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中小企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二、堅持平等原則
本條規定了“三個平等”,即堅持各類企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要保障中小企業能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就必須要保障中小企業與其他企業享有平等的地位,享受平等的待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三個平等的理念,即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三中全會將這個理念推向制度建設,強調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本條規定正是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法律上的具體體現。按照本條的規定,應堅持三個方面的平等。一是權利平等。包括政治平等、經濟平等和社會平等。具體表現為中小企業與其他企業享有同等的財產權,享有同等的身份與尊嚴,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事權利受到平等的法律保護等。實踐中,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和國有企業在行業準入、關鍵資源獲取、融資貸款、財產安全保障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權利不平等的情況。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民營的中小企業話語權的不平等也是權利不平等問題的一個突出表現。因此,強調權利平等是平等原則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二是機會平等。機會平等是指在面對有利的時間情景時,每個人都有能力利用這種有利條件,并且在抓住這種條件的時候不存在先后和不受其他任何人為因素影響。機會平等又稱機會均等,是一種理想狀態。中小企業在發展中普遍處于“機會劣勢”,除了規則和權利等方面的因素外,政策信息不對稱、對國家政策掌握不及時也是影響中小企業機會把握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通過制度保障中小企業的機會平等。對此,本法也規定了一些具體措施,如第三十八條規定,國家完善市場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和市場監管制度,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營造中小企業公平參與競爭的市場環境。三是規則平等。規則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的法律、政策、制度、規定等。一般而言,規則必定是經過慎重考慮,經過一定的程序產生的,經過實踐的檢驗,用于規范人們的行為。法治社會的一個基本命題就是規則平等,規則對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不能超越,更不能有例外。規則平等也稱形式平等、市場平等,意即在規則面前人人平等,沒有區別對待。制度是中小企業獲得“又好又快”發展的規則基礎,雖然政府在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還有待進一步落地或改進,包括消除變相審批程序、進一步縮減審批事項范圍等,真正實現規則平等。
三、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方針
按照本條規定,國家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其中的小型微型企業實行積極扶持、加強引導、完善服務、依法規范、保障權益的方針。包括五個方面:
1.積極扶持。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構建和完善政府支持體系是促進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制度保障。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國務院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2009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2014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政府從各個方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扶持力度,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落實和完善稅收優惠政策;二是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三是實行創業扶持;四是創新支持;五是推進職能轉變,改進服務,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社會負擔。
2.加強引導。對中小企業除了扶持,還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引導。實踐中,除了外部的因素外,中小企業也存在自身的問題,一是一些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低,人員素質低,技術裝備落后;二是誠信等級低等。對中小企業應加強正確的引導。對中小企業要注重加強有關的政策宣傳,發揮財稅政策的引導扶持作用。鼓勵和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即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目的是提升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轉型升級。
3.完善服務。政府要更多地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縮減政府審批范圍。政府有關部門要簡化程序、縮短時限、提高效率,為中小企業設立、生產經營提供便捷服務。推動建立健全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為企業松綁減負。推動商事制度改革,創新管理方式,激發市場活力。要大力推進服務體系建設,政府要提高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服務效率,豐富服務內容,完善服務功能。研究制定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和平臺的服務規范,加強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載體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強政策咨詢、創業創新、知識產權、投資融資、管理診斷、檢驗檢測、人才培訓、市場開拓、財務指導、信息化服務等各類服務功能,重點為小型微型企業提供質優價惠的服務。
4.依法規范。首先要完善有關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建設;其次,對中小企業的管理要依法進行,任何執法行為要于法有據。本法對此也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如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實施行政許可,依法開展管理工作,不得實施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檢查。任何單位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向中小企業收取費用,不得實施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罰款,不得向中小企業攤派財物。
5.保障權益。保障中小企業合法權益,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實踐中中小企業權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受到歧視,存在對中小企業亂收費、亂攤派的現象等等。本次修訂法律也從不同方面強化了對中小企業權益的保障。一是規定,國家保護中小企業及其出資人的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犯中小企業合法權益及其他合法收益。二是規定,任何單位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向中小企業收取費用,不得實施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罰款,不得向中小企業攤派財物。三是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不得違約拖欠中小企業的貨物、工程、服務款項。除此以外,還有一些保障權益的規定。除了法律規定以外,政府要推動建立中小企業維權機制。推動各地重視和發揮中小企業維權服務機構作用,支持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幫助中小企業提高維權的意識和能力,規范市場主體交易行為,防止大企業違約拖欠中小企業貨款。
以上五條方針應主要面對中小企業中的小型微型企業,由于小型微型企業是需要重點扶持的企業,因此,各項扶持政策應向小型微型企業傾斜。
通過對中小企業堅持三個平等原則、五個方針,政府通過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政府管理與公共服務能力,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使市場準入環境更加寬松,營造更加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本法也明確規定,國家改善企業創業環境,優化審批流程,實現中小企業行政許可便捷,降低中小企業設立成本。以上這些措施都是為中小企業創立和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