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解讀
- 郭林茂主編
- 3272字
- 2021-09-09 10:28:48
第十七條
國家推進和支持普惠金融體系建設,推動中小銀行、非存款類放貸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有序健康發展,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向縣域和鄉鎮等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薄弱地區延伸網點和業務。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應當設立普惠金融機構,為小型微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國家推動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
地區性中小銀行應當積極為其所在地的小型微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普惠金融有關機構建設和業務要求的規定。
立法背景
2015年12月31日,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對普惠金融體系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本條是此次修改新增加的內容,主要是結合近年來國家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的情況,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建設提出明確要求,突出金融機構為小型微型企業實體經濟服務。
條文解讀
一、國家推進和支持普惠金融體系建設
普惠金融是指通過較低的運營成本,以小型微型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為重點服務對象,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普惠金融的概念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重視消除貧困、實現社會公平。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為了幫助受益群體提升造血功能,要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和市場化原則,堅持市場化和政策扶持相結合,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既要滿足更多群體的需求,也要讓供給方合理受益,確保發展可持續。
在我國當前情況下,普惠金融事關發展和公平,有利于促進創業創新和就業。相關部門積極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要完善稅收優惠、風險補償、差異化監管等措施,并與促進創業創新等政策相銜接,發揮財政擔保體系對發展普惠金融的支持作用,對普惠金融業務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可在貨幣信貸政策方面給予一定激勵,支持商業銀行完善服務網絡。通過各項措施協同發力,用普惠便捷的金融服務促進就業擴大、經濟升級和民生改善。
二、國家推動中小銀行等有序健康發展
本法規定,國家推動中小銀行、非存款類放貸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有序健康發展。我國的中小銀行是指除工、農、中、建、交行五大商業銀行以外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城市商業銀行(含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非存款類放貸機構是指經營放貸業務但不吸收公眾存款的機構。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中小銀行、非存款類放貸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具有經營機制較為靈活、經營理念比較開放、服務對象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特點,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根據當前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實際,國家逐步推進金融市場有序放開,營造金融機構充分競爭環境,大力發展適應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需求的多層次金融機構體系。通過建立完善與中小銀行、非存款類放貸機構和互聯網金融相適應的監管制度,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及普惠金融,推動互聯網金融規范有序發展,降低專門服務小型微型企業的信貸機構的準入門檻,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更多的市場渠道。
三、國家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延伸網點和業務
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地區縣域、鄉鎮金融機構仍處于空白狀態,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金融機構發展不足的問題更為突出,大量小型微型企業難以獲得相應的金融服務。近年來,國家積極采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向縣域和鄉鎮等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薄弱地區延伸網點和業務,強化商業金融對“三農”和縣域小型微型企業的服務能力。國務院2012年提出,國家支持和鼓勵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重點到中西部設立村鎮銀行,強化小金融機構主要為小型微型企業服務的市場定位,引導小金融機構增加服務網點,向縣域和鄉鎮延伸,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根據有關規定改制為村鎮銀行。在具體措施上,主要是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延伸網點和業務的同時,通過擴大縣域分支機構業務授權,不斷提高存貸比和涉農貸款比例,將涉農信貸投放情況納入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和綜合考評體系。
四、關于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
1.普惠金融機構。根據本條規定,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應當設立普惠金融機構,為小型微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早在2009年,國務院就明確提出,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都要建立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2017年5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動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要求大型商業銀行年內要完成普惠金融事業部的設立,聚焦服務小型微型企業、“三農”等,成為發展普惠金融的骨干力量。目前,根據國務院的要求,中、農、工、建、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均已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小型微型企業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普惠金融機構的重點服務對象,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普惠金融機構采取專門的信貸評審、風險管理、資源保障、績效考核等機制,下放信貸審批權限,實行專業化經營管理,嚴格落實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戶數和審貸獲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要求。
2.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專營服務機構。根據本條規定,國家推動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近年來,國家鼓勵銀行充分利用機構和網點優勢,加大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建設力度。據了解,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目前許多銀行都建立了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或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有的地方還成立了中小企業專營支行,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戰略事業部模式建立、主要為小型微型企業提供授信服務的專業化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設立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時,可申請單獨頒發金融許可證和營業執照。2008年12月1日,中國銀監會下發文件,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的業務范圍、工作機制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的業務范圍包括針對中小企業的各類貸款、貿易融資、貼現、保理、貸款承諾、保證、信用證、票據承兌等表內外授信和融資業務,以及相關的中間服務業務。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小型微型機構,應當著重建立和完善小企業授信“六項機制”,即應當建立利率風險定價機制、獨立核算機制、高效審批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專業人員培訓機制和違約信息通報機制。
設立小型微型企業專營服務機構,應當在風險管理、設定合理的風險容忍度方面作出安排,建立單獨的小型微型企業貸款風險分類和損失撥備制度,制定專項的不良貸款處置政策,建立合理的快速核銷機制,在國家政策允許范圍內簡化不良貸款核銷流程,以降低不良貸款率,提高業務人員開展小企業金融服務的積極性,要注重開發、使用適應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專業化技術,以推動小企業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創新。
五、對地區性中小銀行的要求
地區性中小銀行由于資金規模相對較小,服務對象往往不會是資金需求規模大的大企業。地區性中小銀行對所在地的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企業家的經營能力和信用等信息的了解具有先天的優勢。國家發展地區性中小銀行的初衷,是為當地的中小企業獲得融資便利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近年來,地區性中小銀行跨市、跨省發展現象比較普遍,有的市外、省外業務量已經過半;有的地區性中小銀行不遵守營業范圍要求,盲目到大城市異地擴張業務,參與房地產等投資,不為當地的實體經濟服務。這些現象與國家發展地區性中小銀行的初衷相背離,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進駐區域的金融市場秩序。因此,本條規定,地區性中小銀行應當積極為其所在地的小型微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這樣規定的目的是適當限制地區性中小銀行跨區域發展,引導其立足當地,擴大對其所在地小型微型企業的金融服務。監管部門和機構要根據法律的要求,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對中小企業違規跨區域經營的行為予以查處。需要說明的是,對地區性中小銀行的這些限制,符合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要求,與金融市場化改革并不沖突。
相關規定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