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解讀
- 郭林茂主編
- 2697字
- 2021-09-09 10:28:48
第十八條
國家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并規范債券市場,促進中小企業利用多種方式直接融資。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規定。
立法背景
作為多渠道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制度設計,本條旨在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加強對社會資本的政策引導力度,逐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鼓勵、推動服務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的發展,提高融資效率,引導和幫助中小企業通過直接融資,進一步明確了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途徑,解決發展資金不足問題。
條文解讀
一、中小企業直接融資
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資金盈余單位通過直接與中小企業簽訂協議,或在金融市場上購買中小企業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將貨幣資金提供給中小企業使用,從而完成資金融通的過程。直接融資是與間接融資相對應的概念,是指沒有金融中介機構介入的資金融通方式。商業信用、企業發行股票和債券,以及企業之間、個人之間的直接借貸,均屬于直接融資。直接融資與間接金融相比,投融資雙方都有較多的選擇自由,實行資金直供,作為一種重要的融資方式,直接融資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之一。
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基本特點是,擁有暫時閑置資金的單位與中小企業直接進行資金融通,不經過任何中介環節,有利于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具體而言,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直接性。中小企業直接從資金供應者手中獲得資金,并與其建立直接的債權債務關系。二是分散性。直接融資是不同企業之間、企業和個人之間進行的,融資活動分散于各種場合,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三是信譽的差異性。不同的企業或者個人,其信譽好壞有較大的差異,債權人往往難以全面、深入了解債務人的信譽狀況。四是部分不可逆性。在直接融資中,通過發行股票所取得的資金,不需要返還。投資者無權中途要求退回股金,而只能到市場上去出售股票,股票只能夠在不同的投資者之間互相轉讓。五是相對較強的自主性。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中小企業和投資者可以分別決定融資、投資的對象和數量。
二、國家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在資本市場上,不同的投資者與融資者都有不同的規模大小與主體特征,存在著對資本市場金融服務的不同需求。投資者與融資者對投融資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需求決定了資本市場應該是一個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從整個金融市場體系協調和發展來看,多層次資本市場是堅實的基礎。
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至今,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債券和股票為主體的多種證券形式并存,包括證券交易所、市場中介機構和監管機構的初步健全的全國性資本市場體系,有關交易規則和監管辦法也正在日益完善。資本市場在改革投融資體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維護金融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當前形勢下,國家不斷健全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有利于滿足資本市場上資金供求雙方的多層次化的要求,有利于提供優化準入機制和退市機制,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我國的金融風險。根據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實際和融資面臨的困難,國家不斷健全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對豐富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堅持優化發行條件、簡化審核程序、提高融資效率、嚴格責任主體,促進資本市場均衡協調健康發展。通過完善資本市場的體制機制,為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提高差異化的投融資服務,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推進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通過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債券、再融資加快發展。
三、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
股權融資是指通過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場外交易市場、各類產權交易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以及私募股權投資和創業(風險)投資等進行融資。2004年以來,國家推出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推動中小企業上市融資。國家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業企業上市或發行票據融資,并鼓勵創業企業通過債券市場籌集資金。積極推動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到創業板發行上市制度,推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戰略新興產業板。國家充分發揮股權眾籌作為傳統股權融資方式有益補充的作用,增強金融服務小型微型企業和創業創新者的能力。國家支持運營規范、發展成熟的股權市場跨區域開展業務,破除地方政府過度行政保護,更好發揮股權市場為中小企業多渠道股權融資功能,促進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同時,為股權市場發展創造更加市場化的競爭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跨區域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通過良性競爭,持續改善面向中小企業的市場服務,最大程度地激發股權市場活力,服務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四、發展并規范債券市場
債券市場是發行和買賣債券的場所,是我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小企業的通過債券市場進行直接債務融資,是指通過中小企業集合債、中小企業集合信托、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小企業私募債等金融工具進行融資。發展并規范債券市場,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積極發展債券市場。完善公司債券公開發行制度。發展適合不同投資者群體的多樣化債券品種。豐富適合中小型微型企業的債券品種。統籌推進符合條件的資產證券化發展。支持和規范商業銀行、證券經營機構、保險(放心保)資產管理機構等合格機構依法開展債券承銷業務。
二是強化債券市場信用約束。規范發展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服務。完善發行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減少對外部評級的依賴。建立債券發行人信息共享機制。探索發展債券信用保險。完善債券增信機制,規范發展債券增信業務。強化發行人和投資者的責任約束,健全債券違約監測和處置機制,支持債券持有人會議維護債權人整體利益,切實防范道德風險。
三是深化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在符合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完善債券品種在不同市場的交叉掛牌及自主轉托管機制,促進債券跨市場順暢流轉。鼓勵債券交易場所合理分工、發揮各自優勢。促進債券登記結算機構信息共享、順暢連接,加強互聯互通。提高債券市場信息系統、市場監察系統的運行效率,逐步強化對債券登記結算體系的統一管理,防范系統性風險。
四是加強債券市場監管協調。充分發揮公司信用類債券部際協調機制作用,各相關部門按照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各司其職,加強對債券市場準入、信息披露和資信評級的監管,建立投資者保護制度,加大查處債券市場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價格操縱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力度。
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 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上市公司法律法規全書(含全部規章)
- 國家工作人員常用法律學習讀本:注解版
- 普法宣傳教育:漫畫、問答、案例、故事解讀法律法規(2015年12輯)
- 個人信息保護常用法律法規匯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最新修訂本)
- 疫情防控法律知識簡明問答
- 2022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全書(含相關政策及法律解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機關事務管理條例(中英雙語)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最新修訂本)
- 工傷案件辦案高效手冊:辦案高效手冊叢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最新修正版
- 刑法學教義(總論)(第二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最新修訂本)
- 全國“七五”普法學習讀本 安全生產采礦行業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