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立案證據定罪量刑標準與法律適用:第四分冊(第十一版)
- 《最新執法辦案實務叢書》編寫組
- 8470字
- 2021-09-28 12:22:05
4.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案
概 念
本罪是指非法制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
立案標準
根據《刑法》第280條第1款的規定,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應當立案。
本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原則上就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定罪標準
犯罪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和信譽。國家機關制作的公文、使用的印章和證件是其在社會的一定領域、一定方面實行管理活動的重要憑證和手段。任何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都會影響其正常管理活動,損害其名譽,從而破壞社會管理秩序。
本罪侵犯的對象是公文、證件、印章,且僅限于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和印章。所謂公文,一般是指國家機關制作的,用以聯系事務、指導工作、處理問題的書面文件,如命令、指示、決定、通知、函電等。某些以負責人名義代表單位簽發的文件,也屬于公文。公文的文字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外文;可以是印刷的,也可以是手寫的,都具有公文的法律效力。所謂證件,是指國家機關制作、頒發的,用以證明身份、職務、權利義務關系或其他有關事實的憑證,如結婚證、工作證、學生證、護照、戶口遷移證、營業執照、駕駛證等。對于偽造、變造護照、簽證等出入境證件和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因《刑法》另有規定,不以本罪論處。所謂印章,是指國家機關刻制的以文字與圖記表明主體同一性的公章或專用章,他們是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符號和標記,公文在加蓋公章后始能生效。用于國家機關事務的私人印鑒、圖章也應視為本款所稱印章。
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所謂偽造,是指無權制作者制作假的公文、證件或印章,既包括根本不存在某一公文、證件或印章而非法制作出一種假的公文、證件和印章,又包括在存在某一公文、證件或印章的情況下而模仿其特征而復印、偽造另一假的公文、證件或印章。既包括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偽造或制作,又包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未經批準而擅自制造。另外,模仿有權簽發公文、證件的負責人的手跡簽發公文、證件的,亦應以偽造論處。所謂變造,則是對真實的公文、證件或印章利用涂改、擦消、拼接等方法進行加工、改制,以改變其真實內容。所謂買賣,即對國家機關公文、證件或者印章實行有償轉讓,包括購買和銷售兩種行為。至于買賣的公文、證件或印章,既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偽造或者變造的。
犯罪主體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凡是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構成本罪。
犯罪主觀方面
本罪在主觀方面只能出于直接故意,間接故意和過失不構成本罪。如行為人盜竊某甲的手提包,意圖偷竊錢財,沒想到包中裝有某甲單位的公文及甲的證件。如此,行為人只構成盜竊罪,不構成本罪。
罪與非罪
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關鍵看是否實施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
證據參考標準
主體方面的證據
一、證明行為人刑事責任年齡、身份等自然情況的證據。
包括身份證明、戶籍證明、任職證明、工作經歷證明、特定職責證明等,主要是證明行為人的姓名(曾用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貫、出生地、職業(或職務)、住所地(或居所地)等證據材料,如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工作證、出生證、專業或技術等級證、干部履歷表、職工登記表、護照等。
對于戶籍、出生證等材料內容不實的,應提供其他證據材料。外國人犯罪的案件,應有護照等身份證明材料。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犯罪的案件,應注明身份,并附身份證明材料。
二、證明行為人刑事責任能力的證據。證明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是否具有辨認能力與控制能力,如是否屬于間歇性精神病人、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證明材料。
主觀方面的證據
證明行為人故意的證據:1.證明行為人明知的證據:證明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2.證明直接故意的證據:證明行為人希望危害結果發生。
客觀方面的證據
證明行為人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犯罪行為的證據。
具體證據包括:1.證明行為人偽造行為的證據:(1)國家機關公文;(2)國家機關證件;(3)國家機關印章。2.證明行為人變造行為的證據:(1)國家機關公文;(2)國家機關證件;(3)國家機關印章。3.證明行為人買賣行為的證據:(1)國家機關公文;(2)國家機關證件;(3)國家機關印章。4.證明行為人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情節嚴重行為的證據。5.證明行為人“偽造方式”行為的證據:(1)非法制造;(2)非法仿造。6.證明行為人“變造方式”行為的證據:(1)涂改;(2)擦消;(3)拼接。7.證明行為人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其他行為的證據。
量刑方面的證據
一、法定量刑情節證據。
1.事實情節。2.法定從重情節。3.法定從輕減輕情節:(1)可以從輕;(2)可以從輕或減輕;(3)應當從輕或者減輕。4.法定從輕減輕免除情節:(1)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2)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5.法定減輕免除情節:(1)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2)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3)可以免除處罰。
二、酌定量刑情節證據。
1.犯罪手段:(1)偽造;(2)變造;(3)買賣。2.犯罪對象。3.危害結果。4.動機。5.平時表現。6.認罪態度。7.是否有前科。8.其他證據。
量刑標準

法律適用
刑法條文
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 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司法解釋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騙購外匯、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節錄)(1998年8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 自1998年9月1日起施行 法釋〔1998〕20號)
第二條 偽造、變造、買賣海關簽發的報關單、進口證明、外匯管理機關的核準件等憑證或者購買偽造、變造的上述憑證的,按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節錄)(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 自2000年12月11日起施行法釋〔2000〕36號)
第十三條 對于偽造、變造、買賣林木采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件,森林、林木、林地權屬證書,占用或者征用林地審核同意書、育林基金等繳費收據以及其他國家機關批準的林業證件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罪定罪處罰。
對于買賣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等經營許可證明,同時觸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二百八十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節錄)(2000年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 自2000年12月11日起施行 法釋〔2000〕37號)
第九條 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頒發的野生動物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特許獵捕證、狩獵證、馴養繁殖許可證等公文、證件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罪定罪處罰。
實施上述行為構成犯罪,同時構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二項規定的非法經營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偽造、販賣偽造的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明刑事案件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1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 自2001年7月5日施行 法釋〔2001〕22號)
為依法懲處偽造、販賣偽造的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明的犯罪活動,現就辦理這類案件適用法律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對于偽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學歷、學位證明的行為,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定罪處罰。
明知是偽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的學歷、學位證明而販賣的,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的共犯論處。
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與盜竊、搶劫、詐騙、搶奪機動車相關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節錄)(2007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 自2007年5月11日起施行 法釋〔2007〕11號)
第二條 偽造、變造、買賣機動車行駛證、登記證書,累計三本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定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偽造、變造、買賣機動車行駛證、登記證書,累計達到第一款規定數量標準五倍以上的,屬于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規定中的“情節嚴重”,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六、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關于偽造、變造、買賣政府設立的臨時性
機構的公文、證件、印章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2003年6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高檢研發〔2003〕17號)
江蘇省人民檢察院研究室:
你院《關于偽造、變造、買賣政府設立的臨時性機構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能否適用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規定的請示》(蘇檢發研字〔2003〕4號)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偽造、變造、買賣各級人民政府設立的行使行政管理權的臨時性機構的公文、證件、印章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追究刑事責任。
七、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關于買賣尚未加蓋印章的空白〈邊境證〉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2002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2〕高檢研發第19號)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研究室:
你院《關于對買賣尚未加蓋印章的空白〈邊境證〉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請示》(渝檢(研)[2002]11號)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對買賣尚未加蓋發證機關的行政印章或者通行專用章印鑒的空白《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管理區通行證》的行為,不宜以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追究刑事責任。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上述行為,構成犯罪的,可以按濫用職權等相關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八、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對行為人通過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擔任國家工作人員職務并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占本單位財物、收受賄賂、挪用本單位資金等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2004年3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法研〔2004〕38號)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04〕15號《關于通過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擔任國家工作人員職務后利用職務便利侵占本單位財物、收受賄賂、挪用本單位資金的行為如何定性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行為人通過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擔任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以后,又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實施侵占本單位財物、收受賄賂、挪用本單位資金等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分別以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罪和相應的貪污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等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數罪并罰。
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節錄)(2009年1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 自2009年12月16日起施行 法釋〔2009〕19號)
第四條第一款 為信用卡申請人制作、提供虛假的財產狀況、收入、職務等資信證明材料,涉及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或者涉及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的規定,分別以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和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定罪處罰。
相關法律法規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節錄)(1998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4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買賣偽造、變造的海關簽發的報關單、進口證明、外匯管理部門核準件等憑證和單據或者國家機關的其他公文、證件、印章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節錄)(1991年10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3號公布 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 2009年8月27日修正)
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檢疫單證、印章、標志、封識,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節錄)(1988年11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9號公布 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 2004年8月28日第一次修正 2009年8月27日第二次修正 2016年7月2日修訂)
第三十九條 禁止偽造、變造、買賣、轉讓、租借特許獵捕證、狩獵證、人工繁育許可證及專用標識,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批準文件,或者允許進出口證明書、進出口等批準文件。
前款規定的有關許可證書、專用標識、批準文件的發放情況,應當依法公開。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偽造、變造、買賣、轉讓、租借有關證件、專用標識或者有關批準文件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沒收違法證件、專用標識、有關批準文件和違法所得,并處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節錄)(1989年2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4號公布 自1989年8月1日起施行 2002年4月28日第一次修正 2013年6月29日第二次修正)
第三十六條 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商檢單證、印章、標志、封識、質量認證標志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商檢機構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節錄)(1991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6號公布 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2009年8月27日第一次修正 2013年12月28日第二次修正 2015年4月24日第三次修正)
第三十六條 偽造、變造、買賣本法規定的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煙草專賣經營許可證等許可證件和準運證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和煙草公司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犯前款罪的,依法從重處罰。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節錄)(2004年4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5號公布 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2016年11月7日修正)
第三十四條 在對外貿易活動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偽造、變造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標記,偽造、變造或者買賣進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配額證明或者其他進出口證明文件;
(二)騙取出口退稅;
(三)走私;
(四)逃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認證、檢驗、檢疫;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六十三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禁止違法行為人自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生效之日或者刑事處罰判決生效之日起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期限內從事有關的對外貿易經營活動。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節錄)(1994年6月24日國務院令第156號公布 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2005年12月18日第一次修訂 2014年2月19日第二次修訂 2016年2月6日第三次修訂)
第七十二條 偽造、涂改、出租、出借、轉讓營業執照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節錄)(1994年10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4號公布 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 2015年4月24日修訂 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偽造、變造或者轉讓廣告審查批準文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九、《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節錄)(1996年9月30日國務院令第204號公布 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六條 偽造、倒賣、轉讓采集證、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或者有關批準文件、標簽的,由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收繳,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節錄)(2007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1號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3年6月29日第一次修正 2015年4月24日第二次修正)
第七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轉讓、偽造或者變造檢疫證明、檢疫標志或者畜禽標識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沒收違法所得,收繳檢疫證明、檢疫標志或者畜禽標識,并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十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節錄)(1998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號公布 自1998年7月1日起施行 2009年8月27日修正)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買賣林木采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件、批準出口文件、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由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違法買賣的證件、文件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買賣證件、文件的價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偽造林木采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件、批準出口文件、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節錄)(2001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公布 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2015年12月27日修正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七條 偽造、變造、買賣計劃生育證明,由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以不正當手段取得計劃生育證明的,由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取消其計劃生育證明;出具證明的單位有過錯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十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節錄)(2003年8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號公布 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第八十條 被許可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涂改、倒賣、出租、出借行政許可證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行政許可的;
(二)超越行政許可范圍進行活動的;
(三)向負責監督檢查的行政機關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的真實材料的;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
十四、《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節錄)(2003年11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94號公布 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偽造、變造、買賣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資質證書、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和監理資質證書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收繳或者吊銷其資質證書,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五、《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節錄)(2004年9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16號公布 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三條 提供虛假材料騙取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或者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海關處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騙取、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作為海關放行憑證的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的,處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但貨值金額低于5000元的,處5000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海關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獲得,是指捕捉、捕撈、搜集、收獲、采掘、加工或者生產等。
貨物原產地,是指依照本條例確定的獲得某一貨物的國家(地區)。
原產地證書,是指出口國(地區)根據原產地規則和有關要求簽發的,明確指出該證中所列貨物原產于某一特定國家(地區)的書面文件。
原產地標記,是指在貨物或者包裝上用來表明該貨物原產地的文字和圖形。
十六、《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節錄)(2004年8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8號公布 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2015年4月24日修正)
第二條 本法所稱電子簽名,是指數據電文中以電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識別簽名人身份并表明簽名人認可其中內容的數據。
本法所稱數據電文,是指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信息。
第三十二條 偽造、冒用、盜用他人的電子簽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十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節錄)(2005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47號公布 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3年7月18日第一次修訂 2016年2月6日第二次修訂 2017年3月1日第三次修改)
第四十九條 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檢驗證單、印章、標志、封識、貨物通關單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檢驗證單、印章、標志、封識、貨物通關單,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商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罰款。
規章及規范性文件
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依法查處盜竊、搶劫機動車案件的規定》(節錄)(1998年5月8日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公通字〔1998〕31號)
七、偽造、變造、買賣機動車牌證及機動車入戶、過戶、驗證的有關證明文件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二、《個人獨資企業登記管理辦法》(節錄)(2000年1月13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4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4年2月20日修訂)
第四十三條 偽造營業執照的,由登記機關責令停業,沒收違法所得,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