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用版)(2017年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1083字
- 2021-09-17 11:58:50
第十六條 土地權屬爭議的處理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理解與適用
[土地權屬的爭議]
土地權屬的爭議既有可能是關于土地的所有權,也有可能是關于土地的使用權而發生的爭議。在發生權屬爭議時,爭議雙方應當先行協商,將糾紛盡快以最低成本解決;若協商不成,再交由土地管理部門處理。
[不能作為土地權屬爭議案件受理的案件]
土地侵權案件;行政區域邊界爭議案件;土地違法案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案件等等。
[當事人協商解決土地權屬爭議時應注意的問題]
當事人采取協商方式解決土地權屬爭議時,必須把握以下幾點:(1)協商必須是當事人自愿進行,而不得強迫進行;(2)不得損害第三方(包括國家)的合法利益,否則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協議無效或部分無效;(3)要避免久拖不決,協商不成的,應及時申請人民政府處理。
?條文參見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4章;《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14條;《國土資源行政復議規定》;《行政復議法》第2、9條;《行政訴訟法》第2、45、46條
?典型案例指引
1.馬某某與某村村民委員會等合同糾紛上訴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2009〕一中民終字第14703號)
案件適用要點:依照《土地管理法》第16條之規定,因土地使用權產生爭議,當事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因此,涉案村委會要求確認《林地、林權協議書》無效的訴訟請求不屬于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在村委會要求確認《林地、林權協議書》無效的訴訟請求不屬于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的情況下,原告要求撤銷《林地、林權協議書》同樣不屬于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據此,本案糾紛不屬于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
2.陳某某與吳某某、張某某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糾紛案(陜西省安康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2016〕蘇08民終1215號)
案件適用要點:本案中,因上訴人與被上訴人訴爭土地的性質及權屬不明,導致雙方對訴爭土地的使用權產生爭議,且訴爭土地已被淮陰區棉花莊鎮政府作為承包田登記在被上訴人張某某名下,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因此,本案爭議應先由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協商,協商不成時由人民政府處理,上訴人也可通過行政確權的方式來解決該爭議,故本案不屬于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理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