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條 【立法目的】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立法·要點注釋

1.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公正”就是要求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準確適用法律,公正作出裁判。查明事實,就是要查明作出行政行為所根據的事實和行政爭議的事實;準確適用法律就是準確適用實體法和程序法;公正作出裁判就是按照《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至第七十八條等實體規定和程序規定作出準確的裁判。“及時”就是要求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的各個階段,都要按照行政訴訟法規定的期間審理案件。“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并由人民法院進行審理的行政糾紛。

2.解決行政爭議。這一宗旨是本次修法新增加的內容。從本質上講,行政訴訟是一種解決行政爭議的制度。行政訴訟首先是一種訴訟活動。訴者,告也;訟者,爭也。訴訟的基本含義就是發生矛盾或者沖突的一方,請求與爭執雙方沒有利害關系的司法機關,按照公正的程序解決爭議。應當說,解決行政糾紛本身就應當是行政訴訟宗旨的題中應有之義。法院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事后評價,這種評價是一種事后的、靜態的評價,在某種情況下具有不徹底性和滯后性。只有針對爭議,特別是既要針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又要針對原告的訴訟請求,才能徹底化解行政爭議。“解決行政爭議”重在化解爭議,必然需要關注公民的實際訴訟請求,這樣才能夠起到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的作用。

3.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是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處于相對人地位或者受到行政行為實際影響的法律主體。行政機關的權力不僅廣泛,涉及人民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其他社會生活,而且深入,涉及人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行政機關的權力還具有強制性,如果失去司法機關的控制,將會極大侵犯人民的合法權益。通過行政訴訟的方式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是行政訴訟法的核心宗旨。

4.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考慮到行政訴訟法是一部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法律,而非維護和強化行政機關權威的法律。修改后的行政訴訟法刪除了立法宗旨中“維護行政機關”的規定。人民法院通過審理行政案件,對合法的行政行為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對違法的行政行為判決撤銷、變更、履行或者重作,通過訴訟途徑實現對行政管理活動的常態化監督。這一宗旨集中體現了行政訴訟法作為客觀法律的特征。

5.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制定行政訴訟法的根據主要有:一是憲法的根本原則。憲法規定今后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等。二是根據憲法的若干原則。包括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及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組織活動原則等。三是根據憲法的具體規定。《憲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由于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法律文件】

《憲法》(20040314)

第四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于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由于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注釋

1.任何國家機關。指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

2.批評和建議。批評是指公民對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違法、失職、犯罪等各種行為有權提出否定評價;建議是指公民對國家事務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提出建設性意見的權利。

3.申訴、控告和檢舉。申訴是指公民因國家機關的違法失職行為而受到侵害,或者其合法權益因行政機關或者司法機關作出錯誤的、違法的決定或者裁判而受到侵害,有向有關機關申訴理由,要求重新處理的權利,包括法律訴訟中的申訴權和非法律訴訟中的申訴權;控告是指公民對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對自己造成損害時,有向有關國家機關進行揭發和指控的權利;檢舉是指公民對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機關揭發,并請求依法處理的權利。

4.公民的賠償請求權。公民的賠償請求權在1954年憲法中曾經作過規定,后來在“左”的錯誤思想指導下,1975年憲法和1978年憲法將其刪除。1982年憲法重新恢復了這一規定,并強調了“依照法律規定”。這里的“依照法律規定”主要是指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

【司法政策】

《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行政審判制度 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第五次全國行政審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法發[2007]18號,20070428)

——依法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是行政審判工作的首要任務。行政訴訟法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保護公民權利不受違法行政行為侵害,并以此監督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審判機關和行政機關在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的宗旨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人民法院在行政審判工作中,依法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司法監督權,堅持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作為行政審判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僅較好地貫徹執行了行政訴訟法的宗旨和目的,也充分體現了“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指導方針,落實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正確處理監督與維護的關系,是全面發揮行政審判職能的重要原則。行政訴訟既體現了公民權利對行政權力的監督,也體現了司法權對行政權的監督與制約。在行政訴訟中,審判機關與行政機關在執行法律法規、追求法治目標方面是一致的。行政審判既要對行政行為實施有效的監督,又要維護正常的行政管理秩序,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監督與維護,是行政訴訟功能兩個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片面強調一面而忽視另一面,都會使行政審判工作偏離正確的軌道。

《牢固樹立司法為民思想 把行政審判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在全國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031021)

要處理好保護合法權益與維護和監督依法行政的關系。“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是我國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保護合法權益與維護和監督依法行政,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保護合法權益與維護和監督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不存在根本沖突,二者的結合點就是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人民法院只有維持完全合法的行政行為、撤銷和變更違法或者顯失公正的行政行為、判決行政主體履行必須履行的義務,兩個方面的目的就都能實現,否則,任何一個目的都實現不了;保護和監督并不排斥維護,在合法性審查中,對原告一方的合法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對違法的行政行為予以撤銷,也是維護行政主體依法行使職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是兩個方面協調統一的根基,無論保護合法權益還是監督和維護行政主體依法行政,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最終統一于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公正裁判是處理好兩者之間關系的根本保障,在行政審判中,人民法院只有超然、中立地行使審判權,做到不偏不倚,才能使保護合法權益與維護和監督行政主體依法行政各得其所。

《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 努力開創行政審判工作新局面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國光在全國法院行政審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30213)

要妥善處理維權、監督和支持的關系。行政審判以合法性審查為中心,既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又監督和支持依法行政。這既是我國行政訴訟的特點,又是審理行政案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是“公正與效率”法院工作主題在行政審判中的具體體現。維權、監督和支持三者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不能作簡單化甚至庸俗化的理解。行政審判是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司法審查,不是對其合法性的司法證明,因而維權和監督是行政審判的基本功能。同時,人民法院通過合法性審查,維持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就是支持依法行政,因此維持、支持又寓于監督之中。這就要求,在行政審判中必須始終牢牢抓住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這個中心。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全國法院行政審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91203)

行政審判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護公民權利不受行政機關的非法侵害,并以此監督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因此,人民法院在行政審判工作中,必須把維護公民權利放在第一位來考慮,而不能本末倒置。我們應該充分理解行政訴訟的宗旨,從維護公民權利、促進依法行政、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認識行政訴訟,為當事人訴訟提供方便條件。對于違背上述行政訴訟宗旨的行為,必須堅決加以糾正。

《關于貫徹執行行政訴訟法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幾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馬原在全國法院行政審判工作會議結束時的講話》(19900918)

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與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這兩個方面是一致的。人民法院所保護的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所支持的是行政機關的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二者都必須以法律、法規為依據。由此,在行政審判工作中,既要防止支持原告不正當的訴訟請求,又要防止偏袒行政機關,支持行政機關不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既要防止認為行政審判只是監督行政機關,專門去挑行政機關的毛病,又要防止因被告是行政機關而不敢嚴格依法辦案,不敢依法行使司法監督權。無論是支持原告一方不正當的訴訟請求,還是維持被告一方的不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都將使法律遭到破壞,使人民和國家的利益受到損害。

我們要求正確處理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與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關系,絕不意味著人民法院可以在大是大非面前模棱兩可,在合法與違法之間搞折中主義。而是要求法院領導和行政審判人員在審理行政案件時,嚴格依法辦案。依法該維持的堅決維持,依法該撤銷或變更的堅決撤銷或變更。只要真正嚴格依法辦案,行政審判就能達到既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又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目的。

《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訴訟法努力開創行政審判工作的新局面——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任建新在第一次全國法院行政審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00913)

各級人民法院在貫徹執行行政訴訟法中,一定要全面理解行政訴訟法的精神實質,正確處理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與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的關系。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是實行行政訴訟法的基本目的。這兩個方面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的過程中,既要依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又要教育他們遵守行政法律規范,自覺履行法定的義務;既要維護和支持行政機關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又要監督和糾正行政機關不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這樣,就能通過審判活動,達到既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又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雙重目的,這不但不會影響行政機關行政效能的發揮,而且只會維護行政機關依法、高效地行使行政職權,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審判指導案例】

[第103號案例:陳其建訴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登記案]行政機關過錯導致申請人復議申請期限耽擱的屬于“其他正當理由”

在沒有司法解釋予以明確的情況下,對于“其他正當理由”的界定應從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這一立法原則出發,對因行政機關的過錯造成申請人復議申請期限耽誤的,應認定屬于《行政復議法》第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規定的“其他正當理由”。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

[孫立興訴天津園區勞動局工傷認定行政糾紛案,GB2006-5]

《工傷保險條例》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制定本條例。”《工傷認定辦法》第一條也規定:“為規范工傷認定程序,依法進行工傷認定,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這是《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的立法目的。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機關在適用《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時,應當根據立法目的去理解其中的具體規定。本案中上訴人園區勞動局對《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的“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保障職工合法權益的立法目的。《行政訴訟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該規定體現了國家設置行政訴訟制度的目的。行政機關對法律的理解違背立法本意,人民法院在審理相關行政訴訟案件中,應當依法作出正確的解釋,這也是對行政機關行使職權的監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市| 景宁| 丽江市| 东城区| 稷山县| 马龙县| 宜春市| 乌什县| 闽侯县| 黔东| 洪泽县| 高雄市| 辉南县| 抚州市| 镇平县| 广州市| 清水县| 久治县| 龙胜| 巨鹿县| 武邑县| 光泽县| 平乐县| 白山市| 海晏县| 射洪县| 清涧县| 昌都县| 宝鸡市| 涪陵区| 横峰县| 玉田县| 黎平县| 东阿县| 体育| 罗山县| 晋州市| 望城县| 久治县| 阿城市| 会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