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行政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
- 2778字
- 2021-10-23 02:56:26
20 不屬于職工自身原因而超過工傷認定的期限問題——劉金立訴廊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行政確認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人民法院(2014)廊廣行初字第41號行政判決書
2.案由:工傷行政確認
3.當事人
原告:劉金立
被告:廊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第三人:三河市宏達軋鋼有限公司
【基本案情】
原告劉金立系第三人處職工。2013年5月24日16時許,原告劉金立在三河市燕郊高新區東外環路發蓋子村路口附近受到事故傷害致傷,后入院治療至2013年6月13日。2014年5月27日,三河市公安局行宮東大街派出所出具有關劉金立受傷后出警情況的說明。2014年5月28日,原告向被告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被告廊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4年5月28日作出廊人社傷險認不受(三)字[2014]001號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劉金立申請的本人工傷認定申請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工傷職工或近親屬在事故發生之日起一年內申請的受理條件,現決定不予受理。
上述事實有下列證據證明:
1.原告在第三人處的車間管理證、出入證、工作證、第三人參加工傷保險人員情況表,證明原告系第三人處職工;
2.派出所出具的情況說明,該說明出具日期為2014年5月27日,記載的事故時間為2013年5月24日16時許;
3.工傷職工轉院審批表、住院審批表、北京天壇醫院病歷首頁,證明原告受傷后入院治療至2013年6月13日;
4.工傷認定申請表,申請時間為2014年5月28日;
5.廊人社傷險認不受(三)字[2014]001號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不予受理決定書。
原告劉金立訴稱,原告系第三人處工人,2013年5月24日下午4點半左右,在去單位上夜班的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受傷,于2014年5月28日向被告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原告認為被告不予受理是錯誤的,理由如下:1.原告受傷后,原告的姐姐一直在為原告處理此事,多次找到三河市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要求為原告辦理工傷認定事宜,只是因為不懂相關規定,沒有遞交書面申請,但每次去三河人社局目的就是為原告解決工傷認定事宜。且勞動局告知原告需提供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后原告一直向交警部門要責任認定書,但直到2014年5月27日,三河市公安局行宮東大街派出所才出具了情況說明,原告至今未拿到責任認定書。2.原告的傷情特別嚴重,在受傷期間活動嚴重受限,且妻子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夫妻雙方均為殘疾人,有殘疾證為證;原告母親年老,現年80歲,女兒未成年。根據國務院法制辦《關于對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第64條關于工傷認定申請時期問題的請示》的復函,申請時限應扣除不可抗力耽誤的時間,所以原告未在法定期限內申請工傷屬于時效中止,被告應當受理。原告向本院提交的證據有:工傷職工轉院審批表、住院審批表、派出所出具的情況說明、北京天壇醫院病歷首頁、村委會出具的原告家庭情況說明、原告夫妻二人的殘疾證、原告在第三人處的車間管理證、出入證、工作證、第三人參加工傷保險人員情況表等。
被告廊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辯稱,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職工或近親屬應當在事故發生之日起一年內申請工傷。原告發生事故日期為2013年4月24日,申請工傷日期為2014年5月28日,已超過一年。
第三人三河市宏達軋鋼有限公司述稱,原告確系第三人處職工,第三人已為原告交納工傷保險。但對于原告所訴的自己系在上夜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受傷,第三人持有異議。原告受傷后,其親屬確實找到單位,但第三人只是協助,并應原告親屬要求陪同原告去勞動部門咨詢工傷事宜,被告知需提供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至于原告所受傷害是否應認定為工傷,第三人尊重被告作出決定,并尊重法院判決。
【案件焦點】
不屬于職工自身原因超過工傷認定期限,行政部門應如何確認。
【法院裁判要旨】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由于不屬于職工自身原因超過工傷認定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申請期限內。本案原告受到事故傷害后,入院治療至2013年6月13日,且其妻系殘疾人,家庭情況特殊;第三人也承認確實曾陪同原告親屬到三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咨詢工傷認定事宜,被工作人員告知需提供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2014年5月27日,有關派出所出具情況說明,原告至今未拿到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2014年5月28日,原告向被告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綜合全案,原告是否在一年期限內非因自身原因舉證不能而導致其申請未被受理;原告是否存在不能歸責于其本人的正當事由致使其申請工傷超出一年期限,系被告作出不予受理決定書是否合法的關鍵所在,本案被告在上述問題上認定事實不清、主要證據不足。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14]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一目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撤銷被告廊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4年5月28日作出的廊人社傷險認不受(三)字[2014]001號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責令被告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60日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法官后語】
本案涉及的是職工超出1年期限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如果有證據證明存在不能歸責于職工本人的正當事由,其申請勞動部門是否應予受理的問題。
關于認定職工超期申請而不予受理的問題:從現行工傷保險條例和工傷認定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看,對職工申請工傷的期限問題均持相對寬泛的態度。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4月21日通過的《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規定,由于不屬于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超過工傷認定申請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內,具體包括:不可抗力、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屬于用人單位原因、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登記制度不完善、當事人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申請仲裁、提起民事訴訟。
審判實踐中,職工超出1年期限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如果有證據證明存在不能歸責于職工本人的正當事由,而非怠于行使權利,其申請勞動部門應予受理。關于職工超出1年申請時限時“正當理由”的認定問題,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準確作出認定。相關因素如:第一、職工曾在法定期限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但因申請材料不齊未被受理,補齊材料后重新提出申請的。第二、職工基于對用人單位或其他國家機關的合理信賴而產生的正當理由。如職工曾向用人單位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單位表示同意為職工提出申請的情況下,職工因信賴單位而延誤了申請時間;因勞動部門向職工建議通過其他救濟渠道,職工未及時申請工傷認定的。第三、職工已積極行使權利的正當理由。如職工由于認識局限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用人單位按工傷待遇承擔賠償責任而耽誤了時間或申請時限內職工因存在不能歸責于本人的原因舉證不能等超時限提出申請。第四、事故發生時傷害結果尚未實際發生,自傷害結果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提出申請的。第五、其他確屬一定客觀原因如身體原因而產生的正當理由。如:當事人本人受到交通事故傷害后長期處于植物人狀態,他人無法得知事發經過等相關情況的、職工本人確因身體原因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等等。
編寫人: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人民法院 吳麗紅
- 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二):理解適用與實務指南
- 民法典物權編釋論:條文縷析、法條關聯與案例評議
-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安全生產法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司法官僚
- 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釋義
- 暢所欲言:劉暢律師解析婚姻情感罪案20例
- 新編民事案件案由適用法律規范指引·上冊(第二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釋義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行政糾紛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侵權賠償糾紛
-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釋義(第2版)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刑事案例四(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
- 民法典及司法解釋匯編:含指導案例(2022年版)
- 商標法:原理與案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理解適用與案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