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行政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
- 3075字
- 2021-10-23 02:56:26
19 勞動者在多家用人單位工作,離職后被診斷出患職業病,工傷責任應由哪家用人單位承擔——曹貴平訴綿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行政確認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四川省綿陽市高新區人民法院(2014)綿陽高新行初字第8號行政判決書
2.案由:工傷行政確認
3.當事人
原告:曹貴平
被告:綿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基本案情】
原告曹貴平于2003年10月至2010年7月在成都明君集團科技有限公司從事焊工工作。2009年9月9日,曹貴平在單位崗位體檢中查出“投照因素偏低、雙肺紋影增多,紋影間有一定數量密紋較低小陰影”。2010年7月29日,曹貴平向成都明君集團科技有限公司辭職,獲準后次日到第三人賽特藍公司從事電焊工作。2010年9月29日,曹貴平與賽特藍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書》,約定試用期為2010年7月29日至2010年9月29日。曹貴平在賽特藍公司工作期間,因眼睛做手術,休息了3個月。2011年4月30日,曹貴平從賽特藍公司辭職,到重慶大安重型鋼鐵結構工程有限公司從事電焊工作。此后,申請人到浙江蕭山區應聘,在入職體檢中檢查出肺部有問題。2011年9月7日,曹貴平經四川華西第四醫院診斷為:電焊工塵肺壹期。2011年10月14日,曹貴平以成都明君集團科技有限公司為用人單位向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2012年2月9日,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曹貴平與成都明君集團科技有限公司解除勞動關系后,隨即到其他單位從事相同工作為由,作出[2012]07-50號《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后曹貴平提起行政復議。2012年6月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撤銷了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2012]432號《行政復議決定書》,撤銷了[2012]07-50號《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并責令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2012年8月2日,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了[2012]07-355號《認定工傷決定書》。成都明君集團科技有限公司不服該決定向成都市龍泉驛區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該院(2013)龍泉行初字第2號行政判決書撤銷[2012]07-355號《認定工傷決定書》,并責令60日內重新作出工傷認定。曹貴平不服該判決,向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成行終字第156號行政判決書維持了一審法院的判決。2013年7月26日,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了[2013]07-395號《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認定:對曹貴平所患職業病不予認定為工傷。2013年1月18日,曹貴平以賽特藍公司為用人單位向被告綿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2014年1月22日,被告作出綿人社工傷[2013]第3224號《工傷認定決定書》,認定曹貴平所患之病系職業病,屬于工傷認定的適用范圍,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及曹貴平在第三人賽特藍公司離職后到重慶大安重工程有限公司從事焊工工作的事實,決定對曹貴平不予認定為工傷。后曹貴平不服該決定向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提起行政復議。2014年6月27日,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作出川人社復決[2014]65號《行政復議決定書》,維持了綿人社工傷[2013]第3224號《工傷認定決定書》。2014年4月29日,曹貴平向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其與重慶大安重型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之間形成勞動關系。經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法院(2014)永法民初字第03058號生效民事判決書確認:曹貴平與重慶大安重型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之間未形成勞動關系,駁回了曹貴平的訴訟請求。
【案件焦點】
1.曹平貴的塵肺病是否屬于在塞特藍公司工作造成的工傷;2.綿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
【法院裁判要旨】
四川省綿陽市高新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在工傷認定程序中綿陽市人社局認定申請人曹貴平與重慶大安重型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之間勞動關系的依據是否充分,據此作出的決定是否正確。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法院認定曹貴平雖跟隨汪某財到重慶大安重型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從事了短時間的相應工作,但該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并不適用于曹貴平,也未對曹貴平進行管理、未支付曹貴平相應報酬,曹貴平在工作期間未與該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沒有工作牌和工作服,僅受汪某財管理,由汪某財考核并發放其報酬,故曹貴平與重慶大安重型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之間未建立勞動關系。被告綿陽市人社局在作出工傷認定時,依據魏某芳、汪某財、閔某等人的證言確認曹貴平與重慶大安重型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之間形成勞動關系,認定重慶大安重型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系其最后一家用人單位的事實與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所確認的事實相悖。被告綿陽市人社局依據該事實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勞動者被診斷患有職業病,但用人單位沒有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的,其醫療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用人單位承擔;最后的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該職業病是先前用人單位的職業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單位承擔”(該條系2001年10月27日通過并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2011年12月31日已修改并廢除了此條規定)確認第三人賽特藍公司并非曹貴平的最后一家用人單位,于2014年1月22日作出綿人社工傷[2013]第3224號《工傷認定決定》主要證據不足,事實不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13]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1目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被告綿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4年1月22日作出綿人社工傷[2013]第3224號工傷認定決定;
二、責令被告綿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六十日內重新作出工傷認定。
【法官后語】
本案的疑難點在于曹貴平離職后被診斷出患職業病的工傷認定問題。曹貴平患了職業病是本案沒有爭議的事實,但曹貴平的職業病應由哪個用人單位承擔責任存在爭議。本案雖然不是確認由哪個用人單位承擔工傷責任,但從案情后續反映來看,雖然曹貴平通過多家行政機關主張權利,但其權利并未通過一系列程序得到最終的確認。筆者不禁思索到底該由哪家用人單位來為曹貴平的塵肺病“買單”?由于曹貴平在成都明君集團科技有限公司離職時未作健康檢查,在賽特藍公司入職、離職時也未作健康檢查,因此曹貴平無法舉證證明其系在哪一家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患了職業病。所以行政機關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認定曹貴平沒有證據證實其在哪一家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患了職業病,所以都沒有給曹貴平確定工傷責任單位。筆者對此有不同看法,依據《職業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條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組織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可見用人單位有組織健康檢查的法定義務,從立法者制定該法的宗旨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角度出發,應該將該規定視為強制性規定,本案中,成都明君集團科技有限公司在用人期間組織曹貴平進行崗位體檢時已查出曹貴平肺部有小陰影,在曹貴平離職時卻未組織曹貴平進行離職體檢,復查其肺部健康狀況,導致曹貴平離職時患病狀況不明。筆者認為,成都明君集團科技有限公司沒有履行組織離職體檢之法定義務,用人單位不履行法定義務,就應當承擔對其不利的法律后果,可以推定曹貴平所患職業病與在成都明君集團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工作有因果關系,成都明君集團科技有限公司應當對曹貴平的工傷承擔責任。同理,賽特藍公司未組織曹貴平入職與離職體檢,曹貴平被診斷為患職業病具其離職時間也存在合理推定時間差,可以推定曹貴平所患職業病與在賽特藍公司從事工作有因果關系,賽特藍公司亦應當對曹貴平的工傷承擔責任。至于成都明君集團科技有限公司與賽特藍公司各自的責任份額,可以按照曹貴平的工作時間、工作強度、工作環境等因素綜合確定。筆者認為,在司法實踐中這樣推定的實質效果是舉證責任倒置,即由用人單位舉證證明其不負工傷責任。這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實現公平正義、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編寫人:四川省綿陽市高新區人民法院 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