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

第二十六條【過失相抵】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過失相抵”或者“與有過失”的規定。被侵權人對于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讓侵權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有失公允。因此,侵權人可以被侵權人的過錯為由進行抗辯,要求減輕自己的侵權責任,主要是減少損害賠償的數額。需要注意的是,過失相抵主要適用于過錯責任,其在無過錯責任中的適用應依據法律的明確規定。從本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承擔無過錯責任的情形來看,過失相抵的適用情況主要有以下三種:

1.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不包括對過失相抵進行抗辯。按照本法第70條規定,民用核設施的經營人在發生核事故的情況下造成他人損害的,只有能夠證明損害是因戰爭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前提下,才能免除責任。如果損害是由受害人的過失,哪怕是重大過失造成的,也不能減輕民用核設施經營人的責任。

2.法律規定只能以受害人的重大過失進行抗辯。承擔無過錯責任的主體只有能夠證明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的前提下,才能對受害人進行抗辯,即要求減輕自己的責任。例如:(1)按照本法第72條規定,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險物的占有人、使用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只有能夠證明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的,才可以減輕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責任。(2)按照本法第78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只有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的重大過失造成的,才可以減輕責任。(3)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第85條第3款規定,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減輕排污方的賠償責任。

3.法律規定可以受害人的與有過失進行抗辯。(1)按照《民用航空法》第157條和第161條的規定,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或者從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落下的人或者物,造成地面上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經營人能夠證明損害是部分由于受害人的過錯造成的,相應減輕其賠償責任。(2)按照本法第73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營人能夠證明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失的,可以減輕經營人的責任。

應用要點

【證據指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中明確規定了高度危險作業中的加害人及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應承擔的舉證責任: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案例解讀

案例20.兩當事人打架,受傷者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時,賠償責任應如何認定?[1]

原告李某某、被告張某某系同村村民,雙方家庭的責任田相鄰。2014年9月27日上午,原告發現被告挖了其田埂,雙方發生了口角,后各自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雙方相遇再次發生口角,并導致相互對打。被告的丈夫聽到雙方在打架后跑來,將原、被告雙方拉開。原告在糾打中右手大拇指被被告咬傷出血,被送至桐城市人民醫院住院治療4天,診斷為:1.顱腦閉合性損傷,2.多出軟組織損傷,3.右手人咬傷。醫囑休息一周,門診隨訪。原告因此次糾紛的經濟損失有:醫藥費2028.99元、誤工費732.6元、護理費404元、營養費8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80元、交通費50元共計3375.59元。雙方糾紛經當地村委會調解未果。在原告李某某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時,賠償責任應如何認定?

在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中,對于造成的損失并不一定都是由于侵權人一方的過錯造成的,在某些情況下,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也有一定的故意或者過失,如果仍由侵權人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有失公平。因此,應該在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中適用過失相抵原則的,即如果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過錯的,應該適當減輕侵權人的民事賠償責任。由此,《侵權責任法》第26條規定,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在本案中,鄰里之間應當和睦相處,原告李某某、被告張某某系同村村民,因瑣事發生糾紛,雙方態度均不夠冷靜,先后兩次發生口角,并相互糾打,被告在糾打中咬傷原告,對原告的合理損失應當進行賠償。被告辯稱在糾紛中原告先動手,但未能提交相關證據證明,法院不予采信。但不可否認,由于原告李某某在糾紛中亦有過錯,根據上述《侵權責任法》第26條規定,應當適當減輕被告張某某的民事責任。在本案中,根據原告的過錯情況,以減輕40%為宜,即被告張某某應賠償原告李某某醫藥費、誤工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費、交通費計3375.59元的60%即2025.35元。

第二十七條【受害人故意時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條文注釋

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是指受害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自己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此種結果的發生。受害人故意可以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受害人從主觀上追求損害自己的結果發生;間接故意是指受害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損害自己的結果,但也不停止該行為,而是放任損害結果的發生。

本條規定對行為人免責,是指損害完全是因為受害人的故意造成的,即受害人故意的行為是其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如果有證據證明損害是由于受害人的故意造成,但也有證據證明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應適用本章第26條關于與有過失的規定。

本條規定適用于過錯責任自不待言,從現有法律規定看,本條也適用于無過錯責任。具體包括:

1.本法第70條規定,民用核設施的經營人在發生核事故的情況下造成他人損害的,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免除其責任。

2.本法第71條規定,民用航空器的經營人造成他人損害的,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免除其責任。

3.本法第72條規定,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險物的占有人、使用人造成他人損害的,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免除其責任。

4.本法第73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營人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免除其責任。

5.本法第78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造成的,可以不承擔責任。

6.《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第2款規定,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7.《水污染防治法》第85條第3款規定,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此外,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1條規定了生產者的三項免責情形:一是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二是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是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產品質量法雖然沒有規定“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免責情形,但從一般邏輯推論,如果生產者能夠證明自己的產品沒有缺陷,并且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當然應當免除生產者的責任。

需要注意的是,第26條將責任雙方稱為“侵權人”和“被侵權人”,而本條在用語上使用的是“行為人”和“受害人”。原因在于第26條適用的前提是侵權責任已經成立,在此基礎上討論責任承擔的問題;而本條討論的是免責的問題,既是免責,就是侵權責任不成立。

應用要點

【證據指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中明確規定了高度危險作業中的加害人及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應承擔的舉證責任: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案例解讀

案例21.當事人因感情糾葛而跳樓自殺的,賠償責任應如何認定?[2]

原告陳某某、江甲系夫妻關系。女兒江乙與被告管某某在保持戀愛關系的同時,管某某與其他女性也保持戀愛關系并準備結婚,兩人因此發生感情糾葛。2011年2月22日晚,管某某與江乙入住某酒店506房間。次日凌晨3時許,兩人發生爭吵,并提及分手,吵鬧驚動酒店保安,但酒店保安在上樓查看時未發現兩人在爭執,遂又下樓。之后兩人再起爭執,保安再次上樓查看,發現江乙一人在樓梯過道哭泣,管某某乘電梯下樓離開酒店。酒店保安隨后也乘電梯下樓,通知社保隊員一同上樓查看。到達五樓時,保安等發現江乙已從五樓與四樓之間的樓梯平臺的窗戶跳出、摔至樓下,遂通知“120”到場。此時管某某正在等候出租車,聽到有人在喊出事后,又返回酒店。而待急救車到現場時,江乙經搶救無效死亡。事發后公安部門經勘查,初步判斷江乙系自殺。原告認為江乙的自殺,是由于管某某與江乙爭吵后不顧其情緒變化自行離開所致,而某酒店在事發時未能完全盡到安全注意義務,遂訴至法院。在這種情況下,賠償責任應如何認定?

本案涉及受害人的故意行為造成損害后果的責任承擔問題。故意,是指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行為的損害后果,仍然積極地追求或者聽任該后果的發生。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侵權責任法》第27條規定,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在本案中,管某某在與受害人江乙保持戀愛關系的同時另與其他女性保持戀愛關系的行為,有違社會道義。其在與江乙發生爭執后,棄江乙于不顧而一走了之的行為,也較為輕率,但此時,受害人江乙并不處于危險的環境中,江乙的死亡是因感情糾葛而跳樓自殺所致,即其是對自己的生命權的放棄。現有證據不能證明被告管某某、某酒店主觀上存有故意或過錯、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實施了侵權行為,故江乙之死與被告管某某、某酒店無相應的因果關系。因此根據《侵權責任法》第27條規定,陳某某、江甲要求管某某、某酒店賠償江乙死亡的相應損失,缺乏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八條【第三人侵權】

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條文注釋

在過錯責任和過錯推定責任適用范圍內,被告能夠證明損害完全是由于第三人的過錯行為造成的,第三人的行為是原告所遭受損害的全部原因,即第三人行為與損害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則應免除被告的責任,由第三人對原告承擔侵權責任。

在無過錯責任范圍內,對于一般危險活動的行為人,如果其能夠證明受害人所遭受的損害完全是由第三人的過錯行為造成的,則免除其責任,而由第三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分述如下:

1.第三人造成的損害首先由被告承擔責任。在某些無過錯責任情形之下,即使完全由第三人過錯造成的損害,也應首先由被告承擔責任,即被告不能以第三人造成損害為由,對原告(受害人)進行抗辯。

2.由被侵權人選擇責任承擔人。在某些無過錯責任情形之下,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根據法律規定,被侵權人可以選擇行為人(包括危險物的所有人)或者第三人之一承擔責任。例如:(1)根據本法第68條規定,因第三人的過錯導致污染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如果被侵權人向污染者請求賠償的,污染者不能以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為由,向被侵權人進行抗辯,而應首先賠償損失,然后向第三人追償。(2)根據本法第83條規定,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如果被侵權人向動物飼養人請求賠償的,動物飼養人不能以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為由,向被侵權人進行抗辯,而應首先賠償損失,然后向第三人追償。

3.第三人造成的損害由第三人承擔責任。在某些無過錯責任情形之下,完全由第三人造成的損害,由第三人承擔責任,即被告可以“第三人過錯”造成損害為由,對原告(受害人)進行抗辯。

應用要點

【證據指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中規定了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對第三人過錯責任的舉證責任,“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案例解讀

案例22.在爭執打斗中,被侵害人被無法確定的第三人槍擊致死的,賠償責任應如何認定?[3]

1992年12月7日,蘇某糾集梁某某、黃某等人來到陽江市某村向被害人陳某索要醫藥費。過程中雙方發生爭執、打斗,蘇某等人將陳某某打傷后逃離現場。后在陳某某送往陽江市人民醫院包扎傷口時,被蘇某等人追趕并逼停陳某某乘坐的摩托車,爭執中一人用攜帶的鋼珠槍槍擊陳某某的胸部,陳某某經搶救無效死亡。2011年10月23日,梁某某主動到公安局投案。檢察院于2012年6月21日提起訴訟,法院在審理時查明:公訴機關指控梁某某等人分騎兩輛摩托車追趕并逼停陳某某乘坐的摩托車證據不足,不予認定,在案發第一現場梁某某參與打架,被害人陳某某的損傷已構成輕傷,對第二次傷害事件不承擔責任。法院遂于2013年2月26日作出刑事判決,以梁某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原告當時沒有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該案已發生法律效力。原告在這種情況下提起民事訴訟,賠償責任應如何認定?

《侵權責任法》第28條規定,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在本案中,梁某某經蘇某糾集與黃某等人一起參與到了蘇某與陳某某的紛爭中,在這個過程中,蘇某一方將陳某某打傷,后鑒定陳某某頭部左、右頂部分別有4cm×0.5cm、4.5cm×0.5cm的創口(公安機關認定該損傷已構成輕傷)。后來在陳某某往陽江市人民醫院包扎傷口的路上又遭蘇某等人攔截,其中一人持鋼珠槍開槍擊中陳某某的胸部,造成陳某某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后果。依據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書,已認定沒有證據證明梁某某在陳某某被槍殺的現場,即梁某某對陳某某的死亡后果不承擔刑事責任。根據上述《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28條規定,本案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沒有證據證明陳某某的死亡是由梁某某造成,故原告請求梁某某賠償致陳某某死亡造成的損失,證據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九條【不可抗力時的責任形式】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條文注釋

各國立法對不可抗力的規定不盡相同,理論界、實務界對不可抗力的理解也莫衷一是。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第153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具體說,不可抗力是獨立于人的行為之外,不受當事人意志所支配的現象,是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力量。

關于不可抗力的因素,民法通則和本法都沒有明確,主要涉及戰爭、暴亂、罷工等以及政府命令等方面。從國內外的立法來看,如果戰爭、暴亂、罷工等需要被列為免責事由的,則與不可抗力等并列規定。因此,戰爭、暴亂、罷工等具有不可抗力的性質,但不屬于不可抗力的范圍。例如,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92條規定,完全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經過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損害的,造成污染損害的有關責任者免予承擔責任:(1)戰爭;(2)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

【不可抗力免責的排除適用】

不可抗力作為過錯責任、過錯推定責任的免責事由自不必說,法律的排除適用主要針對的是部分無過錯責任。主要有:

1.根據本法第70條和國務院《關于核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第6條規定,民用核設施的經營者在發生核事故的情況下造成他人損害的,只有能夠證明損害是因戰爭、武裝沖突、敵對行動或者暴亂所引起,或者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才免除其責任。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造成他人損害的,不能免除核設施經營者的責任。

2.根據本法第71條和《民用航空法》第160條規定,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損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經營者只有能夠證明損害是武裝沖突、騷亂造成的,或者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才免除其責任。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造成的,不能免除民用航空器經營者的責任。例如,民用飛機在空中遭雷擊墜毀,造成地面人員傷亡。航空公司不能以不可抗力為由,對受害人進行抗辯。

3.根據我國《郵政法》第48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郵政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一)不可抗力,但因不可抗力造成的保價的給據郵件的損失除外。”

案例解讀

案例23.天氣原因導致被侵權人的樹木被別家的樹木砸倒的,賠償責任應如何認定?[4]

原告安某某系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太平莊村村民,2003年3月1日其與太平莊村村委會簽訂了《林業合同書》,承包位于該村東南泄水溝處的土地用于植樹,承包年限至2033年3月1日。該處承包地位于某村東側,與被告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某村村民委員會栽種樹木的土地緊連,中間隔有一條一米左右的溝。2014年6月,由于天氣原因,被告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某村村民委員會栽種的樹木被風刮倒,因而砸倒原告安某某栽種的樹木,原告安某某栽種的樹木種類為楊樹。現雙方就賠償一事未達成一致意見,原告安某某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某村村民委員會賠償其經濟損失2500元,被告持答辯意見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在這種情況下,賠償責任應如何認定?

本案涉及不可抗力的免責問題。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具體說,不可抗力是獨立于人的行為之外,不受當事人意志所支配的現象,是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力量。《侵權責任法》第29條規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在本案中,原告安某某、被告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某村村民委員會所栽種的樹木是因天氣原因等不可抗力導致損壞,非人為因素,被告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某村村民委員會對于原告安某某栽種樹木的損壞沒有過錯。但原告安某某的樹木確被被告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某村村民委員會所栽種的樹木砸倒,且雙方對此并無爭議,基于公平原則,被告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某村村民委員會應對原告安某某的損失進行分擔,具體分擔份額由人民法院予以酌定。

第三十條【正當防衛時的責任形式】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條文注釋

正當防衛是指本人、他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遭受不法侵害時,行為人所采取的一種防衛措施。正當防衛作為行為人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其根據是行為的正當性、合法性,表明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過錯。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自衛的權利,是屬于受法律鼓勵的行為,目的是保護公民本人、他人不受侵犯。在世界各國的法律中,正當防衛均作為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之一。

正當防衛應當同時具備以下六個要件:

1.必須是為了使本人、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本條基本沿襲了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對正當防衛的內容沒有明確規定,即沒有明確規定是為了誰的利益而采取防衛行為。《民法通則》第128條規定:“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本條和我國民法通則雖然沒有對正當防衛的內容作出規定,但借鑒國內外的規定,正當防衛應是為了保護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而實施。

2.必須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所謂“不法侵害”,指對某種權利或利益的侵害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為,也包括其他違法的侵害行為。

3.必須是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即不法侵害必須是已經開始尚未結束,否則,就是防衛不適時,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4.必須是本人、他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遭受不法侵害,來不及請求有關國家機關救助的情況下,才能實施防衛行為。

5.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即正當防衛行為不能對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屬)造成損害。

6.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正當防衛是有益于社會的合法行為,但應受一定限度的制約,即正當防衛應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為限。

只有同時滿足以上六個要件,才能構成正當防衛,行為人(防衛人)才能免于民事責任。

【正當防衛所造成的損害】

(1)遭受損害的主體。本條第一句“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這里的“造成損害”僅是指對侵權人造成的損害。(2)遭受損害的客體。本條第一句“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這里的“造成損害”既包括對侵權人人身權利的損害,也包括對侵權人財產權利的損害。

【防衛過當的責任】

本條規定,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所謂“適當的責任”,指不對侵權人的全部損失賠償,而是根據防衛人過錯的程度,由防衛人在損失范圍內承擔一部分責任。

第三十一條【緊急避險時的責任形式】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條文注釋

緊急避險是指,為了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危險有時來自于人的行為,有時來自于自然原因。不管危險來源于哪,緊急避險人避讓風險、排除危險的行為都有其正當性、合法性,因此在所有國家都將其作為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之一。

【緊急避險的要件】

緊急避險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必須是為了使本人、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免受危險的損害。本條基本沿襲了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對緊急避險的內容沒有明確規定,即沒有明確是為了誰的利益而采取緊急避險行為。《民法通則》第129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而我國《刑法》則明確規定了緊急避險的內容。該法第21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本條和我國民法通則雖然沒有對緊急避險的內容作出規定,但借鑒國內外的規定,緊急避險應是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避險行為。

2.必須是對正在發生的危險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倘若危險已經消除或者尚未發生,或者雖然已經發生但不會對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則不得采取避險措施。某人基于對危險狀況的誤解、臆想而采取避險措施,造成他人利益損害的,應向他人承擔民事責任。

3.必須是在不得已情況下采取避險措施。所謂不得已,是指當事人面對突然而遇的危險,不得不采取緊急避險措施,以保全更大的利益,且這個利益是法律所保護的。

4.避險行為不能超過必要限度。所謂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是指在面臨緊急危險時,避險人應采取適當的措施,以盡可能小的損害保全更大的法益,即緊急避險行為所引起的損害應輕于危險所可能帶來的損害。

只有滿足以上四個要件,才能構成緊急避險。行為人(避險人)免于民事責任。

【緊急避險所造成的損害】

(1)遭受損害的主體。緊急避險行為可能造成第三人的損害,本條規定也包括對避險人本人造成的損害。(2)遭受損害的客體。本條第一句“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這里的“造成損害”既包括對避險者本人、第三人財產權利的損害,也包括人身權利的損害。

【緊急避險人的法律后果】

按照本條規定,緊急避險人造成本人或者他人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是為了他人的利益而采取了避險行為,造成第三人利益損害的,緊急避險人免于對第三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是為了本人的利益而采取了避險行為,造成第三人利益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本人作為受益人,應當對第三人的損害給予補償。因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是指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夠采取可能減少或避免損害的措施而未采取,或者采取的措施并非排除險情所必須。緊急避險“超過必要的限度”是指采取緊急避險措施沒有減少損害,或者緊急避險所造成的損害大于所保全的利益。

案例解讀

案例24.駕車人為避讓他人車輛而受傷的,賠償責任應如何認定?[5]

2013年10月21日,榮某某駕駛皖F××××××號正三輪摩托車,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行駛在來安縣楊郢鄉寶山村大橋附近路段,趙某某駕駛皖××手扶拖拉機,從田間小路右轉彎上此路段時,榮某某慌忙避讓趙某某所駕車輛,措施不當,造成車輛側翻(兩車沒有任何接觸),榮某某受傷。事故發生后,因沒有能及時報案,事發現場車輛移動,且榮某某、趙某某對事實陳述有異議,事故原因和責任無法認定。事故發生后,榮某某被送至來安縣人民醫療治療,診斷為:右足部毀損傷。2013年11月13日出院,住院23天,花去醫療費14120.90元。2013年11月15日,榮某某又在南京軍區機關醫院診治,診斷為:右足外傷術后、右足背皮膚缺失、右足第2趾骨壞死。2013年1月17日出院,住院34天,花去醫療費22363.99元。在這種情況下,賠償責任應如何認定?

本案涉及緊急避險引起的損害承擔問題。緊急避險,是指為了保障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在緊急危險、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而實施的以損害較小的合法權益來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的行為。《侵權責任法》第31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在本案中榮某某為避讓趙某某駕駛的手扶拖拉機左轉彎上路而造成自駕摩托車側翻受傷,避免兩車直接相撞造成更大損失,符合上述法律規定的緊急避險的情形。趙某某駕駛手扶拖拉機左轉彎上路未讓直行的榮某某三輪摩托車系引起事故的緣由,系引起本次事故險情的發生人,對榮某某的人身損害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但作為緊急避險人榮某某在本次人身損害中,存在車速較快、遇險情時操作不當等行為,對自身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也應自擔相應的責任。因此法院根據本案實際情況,酌定雙方當事人分擔的責任比例為5∶5。


[1] 案例來源:安徽省桐城市人民法院(2014)桐民一初字第02176號民事判決書。

[2] 案例來源: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1)滬二中民一(民)終字第2270號民事判決書。

[3] 案例來源:廣東省陽江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陽中法民一終字第108號民事判決書。

[4] 案例來源: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人民法院(2014)平民初字第04986號民事判決書。

[5] 案例來源:安徽省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滁民一終字第00621號民事判決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盐山县| 九台市| 婺源县| 凤庆县| 成武县| 黄石市| 胶州市| 大连市| 积石山| 平原县| 淅川县| 奉贤区| 阳高县| 元朗区| 赤水市| 咸宁市| 灵石县| 广元市| 多伦县| 通河县| 仲巴县| 永顺县| 庆元县| 临夏县| 洛阳市| 石屏县| 鄂伦春自治旗| 锡林郭勒盟| 乃东县| 壶关县| 黄骅市| 金湖县| 绩溪县| 南城县| 古交市| 苏州市| 库伦旗| 宝应县| 新乡县| 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