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立案·管轄·證據·裁判(案例應用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5632字
- 2021-09-09 19:45:03
第八章 環境污染責任
本章應用要點
【案由選擇】
環境污染責任糾紛:大氣污染責任糾紛、水污染責任糾紛、噪聲污染責任糾紛、放射性污染責任糾紛、土壤污染責任糾紛、電子廢物污染責任糾紛、固體廢物污染責任糾紛
第六十五條【環境污染的無過錯責任】
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條文注釋
本章所指的環境污染,既包括對生活環境的污染,也包括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對大氣、水體、海洋、土地等生活環境的污染屬于環境污染,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的污染也屬于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的形式既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噪音污染等傳統的污染形式,還包括光污染、輻射污染等新型的污染形式??傊蛭廴菊叩男袨槲廴经h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環境污染責任作為一種特殊的侵權責任,其特殊性首先表現在其采用了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依無過錯責任原則,在受害人有損害,污染者的行為與損害有因果關系的情況下,不論污染者有無過錯,都應對其污染造成的損害承擔侵權責任。在立法過程中,對環境污染責任采用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爭議不大。但以下兩點值得特別注意:(1)從侵權糾紛角度研究環境污染責任,根據不同的污染源,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居民之間生活污染適用過錯責任,主要由《物權法》規定的相鄰關系解決,不受本章調整。而企業生產污染等污染環境的適用無過錯責任,主要由《侵權責任法》《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法律調整。(2)環境污染責任采用無過錯責任,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決定排污單位是否需要繳納排污費和進行環境管理的依據,并不是確定排污者是否承擔賠償責任的界限。即使排污符合標準,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也應當根據有損害就要賠償的原則,承擔賠償責任。
應用要點
【訴訟時效】
由于環境污染造成損害的潛伏性與持續性,《環境保護法》第66條對環境損害侵權訴訟規定了特殊的訴訟時效:“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p>
案例解讀
案例53.罐式貨車車輛側翻導致車內柴油泄漏至農田的,油污清除費用應如何賠償?[1]
2014年3月4日23時許,被告胡某某駕駛皖G×××××中型罐式貨車沿京臺高速公路自南向北行駛至下行線1268公里700米時,遇情況操作不當,導致車輛側翻,車內柴油泄漏至附近農田的交通事故。事故經黃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高速二大隊認定,被告胡某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事故發生后,原告黃山市黃山區仙源鎮某村村民委員會迅速組織人員進行了油污排除,共花費4210元。被告胡某某駕駛的皖G×××××中型罐式貨車屬某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所有。因協商不成,故原告黃山市黃山區仙源鎮某村村民委員會訴至人民法院,要求某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和胡某某共同承擔清除油污費用4210元,并承擔訴訟費用。在這種情況下,賠償責任應如何認定?
環境污染責任作為一種特殊的侵權責任,其特殊性首先表現在其采用了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依無過錯責任原則,在受害人有損害,污染者的行為與損害有因果關系的情況下,不論污染者有無過錯,都應對其污染造成的損害承擔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第65條明確規定,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在本案中,被告胡某某駕駛車輛,因操作不當導致翻車,致運送的柴油泄漏,造成農田污染。該事故被告胡某某負全部責任,因此,對原告黃山市黃山區仙源鎮某村村民委員會為排污造成的損失,被告胡某某應承擔賠償責任。又因被告胡某某駕駛的車輛屬被告某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故對原告黃山市黃山區仙源鎮某村村民委員會要求被告某運輸有限責任公司與被告胡某某共同承擔損失的請求,法院予以支持。
第六十六條【污染者舉證責任】
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條文注釋
【舉證責任倒置】
本條是關于環境污染侵權舉證責任的規定。舉證責任,是指法律要求糾紛當事人對自己所主張的事實,提出證據加以證明的責任。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一般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但是,本條規定,因環境污染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這表明環境污染侵權實行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倒置。
所謂舉證責任倒置,是指在法律規定的一些特殊情形下,將通常應由提出事實主張的當事人所負擔的舉證責任分配給對方,由對方對否定該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該方當事人不能就此舉證證明,則推定事實主張成立的一種舉證責任分配制度。它是舉證責任分配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是相對于一般舉證責任分配規則的正常分配結果而言的。其實質便是免除本應由原告承擔的舉證責任,而就待證事實的反面事實,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將污染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的舉證義務加于污染者,有利于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4條中也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環境污染侵權的特殊性】
環境污染侵權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因主要在于:在環境污染責任的認定中,由受害人對污染者的行為與其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進行舉證非常困難,如果仍然按照民事訴訟中“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由受害人承擔因果關系的舉證義務,則受害人很難獲得救濟,這是由環境污染侵權的特殊性決定的。第一,環境污染損害一般具有長期性、潛伏性、持續性、廣泛性的特點,有的環境污染損害地域廣泛,污染源與損害結果地距離很遠,有的損害結果往往不是即時完成的,而是日積月累慢慢形成的,所以即使產生損害,往往時過境遷,證據滅失,很難判斷損害事實是否由某侵權行為造成,使因果關系的證明非常困難。第二,環境污染造成損害的過程具有復雜性,損害并非總是由污染物直接作用人身和財產造成的,往往是污染物與各環境要素或者其他要素相互之間發生物理、化學、生物的反應,經過遷移、擴散、轉化、代謝等一系列中間環節后才起作用。第三,有的環境污染侵權涉及一系列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醫學等專業知識甚至一些高科技知識,要證明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必須具備相關的專門科學技術知識和儀器設備,這些知識、技術和儀器并非平常人所能具備。甚至在一些時候,在現有的科學技術條件下,一些環境污染損害的因果關系還無法認定。第四,在確定因果關系時,多因一果的現象經常出現,如數家工廠向同一河流排污,河水被污染致使飲用該河水的居民感染疾病,在這種情況下,受害人很難或根本無法證明誰是致害人,證明因果關系更困難。
案例解讀
案例54.房東不能舉證證明房客的缺鐵性貧血及心臟早博與租賃房屋總揮發性有機物超標無關的,可否免于承擔賠償責任?[2]
2011年10月11日,原、被告簽訂《房屋租賃合同》,原告向被告承租登記在被告本人名下的某房屋,租期從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3年10月31日止。原告實際于2011年11月1日入住并連續租住至2013年12月31日。原告自2012年6月起先后出現心悸、貧血等現象,醫院診斷為缺鐵性貧血及心臟早搏。原告2008年6月30日健康體檢報告顯示:內科檢查中心律整齊,血常規檢查中平均紅細胞體積及平均血紅蛋白含量低于參考范圍。經委托某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對天山二村房屋室內環境污染物甲醛、苯和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濃度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TVOC為0.71mg/m3,高于《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的限量標準≤0.50mg/m3,甲醛及苯的濃度低于限量標準。
本案涉及環境污染侵權的舉證規則。由于污染環境行為的復雜性、漸進性和多因性,以及損害的潛伏性和廣泛性,其因果關系之證明較普通侵權行為案件更為復雜,相關法律規定了特殊的舉證規則?!肚謾嘭熑畏ā返?6條規定,因環境污染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該條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加害人應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或者減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第二,加害人應就受害人的損害結果與加害人自身行為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按照舉證責任的一般分配原則,損害事實與侵權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本應由受害人證明,而這類案件采取舉證責任倒置,受害人僅就自己遭受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這就加大了對受害人的保護力度,也對加害人的行為作了特別嚴格的限制。在本案中,被告應就原告目前存有的缺鐵性貧血及心臟早搏與租賃房屋TVOC超標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被告雖然提出根據原告的病史資料顯示原告在租住該房屋前曾經有胸悶心悸以及血常規部分指標低于參考范圍的情況,但尚不足以證明原告目前的損害結果與天山二村房屋TVOC超標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因此,被告應當就原告因此所遭受的損失承擔相應的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第六十七條【污染者責任的確定】
兩個以上污染者污染環境,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
條文注釋
本條所規范的環境污染侵權行為有以下要件:一是多個侵權主體,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污染者;二是污染者存在無意思聯絡的侵權行為,即污染者都有污染環境的行為,但其行為之間沒有意思聯絡;三是數個侵權行為與損害有總體上的因果關系,并不是單個侵權行為與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四是造成了同一損害。本條規定的兩個以上污染者污染環境,污染者之間不存在污染環境的意思聯絡。現實中的環境污染共同侵權,從各行為人的角度考察,在污染者彼此實施侵權行為之前,一般沒有主觀上的意思聯絡。如果污染者之間有意思聯絡,則不是本條調整的范圍,應由本法第8條規定的“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所調整,構成有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污染者承擔連帶責任。而對于無意思聯絡的兩個以上污染者造成的環境損害責任,則應當由污染者承擔按份責任,直接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排污者責任的大小。
本條規定,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污染者承擔責任大小的依據主要是污染者的行為在導致損害的結果中所占的原因力的比例。環境污染中原因力的確定比較復雜,具體到確定責任大小,應考慮污染者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是指導致損害結果的污染物的種類,如一家企業既排放A有害物質又排放B有害物質,在確定致害污染物只是A有害物質的情況下,只考慮A有害物質的排放來確定。排放量的概念是排放污染物總量乘以排放濃度,如一家企業排放污水十噸,濃度是百分之零點一,另一家企業排放污水五噸,濃度是百分之零點二,排放量的計算是排放污水總量乘以排放濃度,并非單指排放污水總量。突發事故的排污量可以參照監測數據,累積型的排污量可以以排污單位申報量、日常監測數據、環保部門監測數據、物量核算等方式確定。
另外,在確定責任大小時不僅僅只考慮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兩種因素,還應考慮其他因素,如排放地距離、排放持續時間、污染物的致害程度等等。
第六十八條【污染者賠償責任及其向第三人的追償權】
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的責任的規定。第三人的過錯,是指除污染者與被侵權人之外的第三人,對被侵權人損害的發生具有過錯,此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本條規定的是如果污染環境造成損害是由于第三人的過錯引起的,責任如何承擔的問題。這種情況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首先,第三人是指被侵權人和污染者之外的第三人,即第三人不屬于被侵權人和污染者一方,第三人與受害者和污染者之間不存在法律上的隸屬關系,如雇傭關系等。其次,第三人和污染者之間不存在意思聯絡。如果第三人與污染者有意思聯絡,則第三人與污染者構成共同侵權,不適用于本條規范。
案例解讀
案例55.礦業有限公司未采取措施就向河道排水,導致魚塘被河道內積存的有毒生產、生活廢水污染致魚類死亡的,賠償責任應如何認定?[3]
2009年1月28日,原告邊某某同本村民組簽訂承包協議,承包本組位于嚇水河河灘地挖塘養魚,租期10年。2011年10月11日6時許,被告禹州某礦業有限公司在沒有事先通知,也沒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況下,突然大量向河道排水,洪水沖毀魚塘進水溝的防護設施(進水溝與河道相連,用水時打開,從河道引水;不用水時關上),將河道內積存的紅薯粉漿及其他有毒生產、生活廢水,沖入原告邊某某位于禹州市朱閣鎮嚇水河下游的魚塘,造成魚類死亡6000多尾(主要為草魚和鯉魚),合計7500公斤。2011年11月,禹州市環境監測站對河道及魚塘進口抽取水樣進行檢測分析發現有害元素超標。2012年3月,經禹州市價格認證中心禹價認證字[2012]03號認證結論書認證,原告邊某某的魚類死亡損失為75000元。在這種情況下,賠償責任應如何認定?
本案涉及第三人造成水污染環境損害?!肚謾嘭熑畏ā返?8條規定,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在本案中,被告禹州某礦業有限公司雖是經合法審批成立的企業,其對外排放的水質也經過環保部門確認,符合相關環保標準,但其在技改過程中,在沒有事先通知、也沒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況下,突然大量向河道排水,排水將河道內積存的紅薯粉漿及其他生產、生活廢水,沖入原告的魚塘。被告雖不是直接的排污者,但其突然大量排水的行為,是造成原告養殖魚類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本案雖然是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告禹州某礦業有限公司不是直接的排污者,但卻正被告突然大量排水的行為,造成原告邊某某養殖魚類中毒死亡的,依法應對原告邊某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1] 案例來源: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人民法院(2014)黃民一初字第00644號民事判決書。
[2] 案例來源: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2014)長民一(民)初字第1071號民事判決書。
[3] 案例來源:河南省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許民二終字第059號民事判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