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靈魂洗刷會”
- 芳林③:根在芳林——我的家國情
- 薛日旺 薛漢權 薛有勤主編 薛漢權口述 薛日旺整理
- 1474字
- 2021-09-26 09:31:56
高中在鍛造我。對一個有個性、勤奮誠實的窮苦學生,偏有人眼紅和刁難。
臨中高一班55人,跳班生共10人。班主任張鎮道老師(后來我才知道他是1936年加入中共的地下黨員)是蒙山人,廣西師專畢業,在名師指點下,我雙管齊下:上課時,我認真消化高中教材;課余,我努力補足初中第六學期的知識。半年后,我以各科平均分87.5名列全班第一,贏得了全校第一名的獎學金。
1941年5月,學風教風都很好的臨中已在中央教育部立案,在廣西教育廳備案。辦高中后,教育廳派了一個督學到臨中,在學校足足住了半個多月,著重檢查高一班的成績。他隨堂抽考,親自命題和監考,找任課老師共同評卷。各科成績都使他滿意:學生作業認真,書寫規范,成績優良。離校前,他在當時的“紀念周”上對全校師生訓話,不能不承認嚴師出高徒,臨中學生勤奮努力。抽考中名列前茅者的成績令他驚奇:“在你校抽考,高一班的薛某,三科滿分,一科99,一科98。我任督學后走遍廣西,這樣好成績的學生實未多見……”高一班的同學何欽才,做過芳林小學校長,現住芳林街榕樹頭,他屢次與人說起那個督學當年訓話的模樣,真是繪聲繪色,活靈活現的。
臨中的學術比賽特別多。我讀高一上學期,舉行演講比賽,題目是《怎樣做一個好學生》。我不擅長口才,但張鎮道老師鼓勵我:“你各科成績優良,現身說法,能有說服力。”我硬著頭皮參加。
明知許多參賽同學能說會道,巧于辭令,口若懸河,我是向“虎山行”。比賽在新建好的大禮堂舉行。參賽者們大多都抓住好學生在學習、思想、生活等方面,該怎樣怎樣去發揮,高談闊論,條理分明,各有千秋。而我的演講只抓住一點:好學生首先要誠實,誠實才是好學生。思想上不好高騖遠,盲從附和;學習上融會貫通,不自欺欺人;生活上艱苦樸素,不追求奢華時髦;遵守校規上不弄虛作假,隱瞞欺騙。我引用了同學中常見的事例,用誠實做人這個明亮的主題,感染了整個禮堂,抓住了師生的心。評獎老師一致認為我的論點新穎而實在,表情樸實,思意感人,別具一格,結果爆出了冷門,不善言辭的我竟得到了這次演講比賽的第一名。
1943年秋,張鎮道老師無法在臨中立足,后到粵桂湘邊縱隊任團長,最后英勇犧牲了,接替高一班導師的是詩作家鄭老師。他在班里成立了詩研究小組,我寫的一篇《我的熱痱子癢了》得到了他的好評。但是功課很認真的我,卻很少得到他的鼓勵。班上有幾個同學經常圍繞著他轉,說我自私,只顧個人……他一次也沒有找我談心、教育。
11月底的一天夜晚,我吃完飯回到教室,墻壁上赫然寫著“靈魂洗刷會”的大幅標題。我感到突然,怎樣一回事?上自修了,鄭老師在班上說今晚開“靈魂洗刷會”,要薛某洗頭換腦。開始,就有幾個發言積極的同學,赤膊上陣,指責我只顧自己學功課,忽視同學學習,這個說我該批判,那個說我應洗腦筋,大部分同學就默不作聲,幾個人“轟炸”后,要我表態接受批判。
我說,我從來就努力上進,只是限于我的家境,我要保住我的獎學金,所以先顧我的學業,不熱心幫助人,我沒有錯。我不替人做作業,考試時不做“搶手”,我更沒有錯。在各項學科競賽中我為學校為班級爭得榮譽,我為何要受批判?同學們奈何不了我,鄭老師事先也沒有想到我會如此頑強抵抗,一時間不知如何收場才好。
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事情被李校長知道了,他來到教室旁邊的禮堂,叫一個學生喚鄭導師出去,說學校有事和他商量。鄭回到教室,就宣布休會了。
鄭老師關心學生,卻用這樣的一套方法來這樣教育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學生,實在無理。這學期,我的操行被定為乙等,仍取得了頭名獎學金。至于他為何整了我而又未定我的操行為丙等,至今是一個謎。
鄭老師教育人不講究方法,但到底還是給我留下了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