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旁考生上正榜
- 芳林③:根在芳林——我的家國情
- 薛日旺 薛漢權 薛有勤主編 薛漢權口述 薛日旺整理
- 1628字
- 2021-09-26 09:31:56
學生入學考試,總在課堂里。偏有人蹲在教室外考試。
1940年3月,私立臨江中學(初中)在芳林馬子廟創建,十多年后才有圍墻。芳林街、三家寨都有不少同學成為第一屆學生。馬子廟面朝芳林河(馬蜂河、沙田河),左側和后背是營城土堤,堤底有草坪,雜樹叢生,右側是臨江河畔,多竹木。
我在三家寨養牛,因為好奇,有時就牽著水牛,坐橫水渡船(船和水流基本垂直)橫跨臨江,來到中學的草坪放牛,看同齡人讀書、唱歌、跑步、打球。老師見我從不吵鬧,不拿學?;驅W生物品,就默許我在教室外聽課。偶然撿得同學扔掉的一份習題,我就如獲至寶,又能供我學一兩天了。我好學不倦,向我從不認識的老師、同學請教,他們都樂意指點我。
當年秋季招第二屆,很多外地學生也參與報考,我問過報名處,同等學力可以報考,但我照相沒錢,報名費也拿不出,只能錯失機會。
考試那天,我牽牛又去了馬子廟。當年考初中只有兩科,上午考算術。正是抗日艱難時期,學校沒用蠟紙刻印試題,而把全份試題預抄在木制黑板上。我站在近河邊一個試場的窗口,往黑板望,讀完了全部試題,離開時無心地自言自語了一句:“這些題我都做得出。”意思只是自怨自家窮,錯失了機會。聲音不大,竟給一個監考老師聽到。當時教導主任是李鎮,他查試場恰巧走到這里,也聽到了。李主任驚奇這個見過多次了的養牛仔,“你沒讀書,這么口出狂言,難道我校的入學試題出得太淺?”監考老師湊過來說:“這個看牛娃就是經常在課堂外旁聽那一個,窮苦而可愛。”李主任對我早有印象,他抽出中山裝口袋上插著的鋼筆,從大口袋里掏出大筆記本,扯下三四頁的紙,又從講臺上取來一塊上學期用的木制點名牌,叫我對著黑板,蹲在教室門口做題。我十分高興,有緣用上當時堪稱時髦的鋼筆,然后不慌不忙,一題一題解答。我和有錢的學生一同圓著“考秀才”之夢。
我交了卷,那個試場尚未有考生交卷,有的正在咬筆頭,眨著眼望我這個“場外考生”。李主任叫監考的一個數學老師認真看我的卷。老師看后說:“值得一百分。我沒發現錯漏?!崩钪魅握f:“這才怪!”
我站在教室外,心怦怦跳,十分恐慌,面對著老師和李主任,我像做了錯事的小孩,等待大人的懲罰。李主任沒有責誡我,反而安慰我:“你的數學考得不錯。下午準時來考語文,記住?!?
牽牛回姑母家,吃過飯,我又早早牽牛到了馬子廟,我早就選好了草地,在教室對面,有系牛的老樹??荚囩娐曇豁?,我系好牛,快快去到教室。仍在那個旁考的位置,放著那支鋼筆,那塊板。學校已為我準備了一張紙質稍好的八開湘紙。
語文只考作文:《我的愿望》。
我這個窮孩子能有什么愿望?
我寫了(大意):
每個人都有他的愿望。有人想當官,有人想發財。有人想橫霸四方,有人想出頭見天。世界上最苦痛的人,是有愿望而永遠不能實現的人。
我父死母寡家貧,替人養牛掙飯吃。眼看同齡人都進了學校,我卻被拒于門外。我長年累月蹲牛欄。
我有志氣。聽人說,讀書能長知識,使人想得長,想得遠,想得高,能使人創造事業。但是我家實在太貧窮。我讀書的愿望會落空的。我只能做一個牛背上的學生。
一篇短短的作文,居然感動了李主任,感動了臨中創辦時期的老師們。
第二天早上,李主任竟一個人跑到三家寨找到了我。我正在挑牛屎:一對“短耳”的糞箕擔子,裝著半籠箕牛屎壓在我矮小瘦弱身軀的肩上,喘著氣一歪一斜地趔趔趄趄地邁著腳步。他找到我的姑母,問清我是怎樣的一個孩子。姑母的左鄰右舍,都說我很自愛,怪使人同情。他還找了芳林鄉名紳黃瑾光(臨江校董),證實三家寨有一個窮苦而不能讀書的養牛仔,正在替他姑母看牛。李主任還將情況向常務校董黃研真做了匯報,學校的老師都知道了情況。
當年錄取新生,是在學校大門口放大榜。三天后,榜貼出來了。正取生150人,備取生20人。第一名是黃愛媛,女的,第二名是我,一個場外考生。
這竟成為當時的社會新聞。臨江中學有膽識,李鎮有魄力,由李主任倡議,黃瑾光先生擔保,由我叔父借給我200市斤谷子,繳交入學的學雜費,母親和姑母湊了幾塊錢給我買開學的用品。
我跳出牛欄門,讀臨中初第五班。
再見,牛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