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遠大前程》[英]狄更斯 或許只有于連才懂匹普的幸運
- 記憶中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 陶瓷兔子
- 2028字
- 2021-09-26 09:31:29
最近在重讀狄更斯的《遠大前程》:名叫匹普的小男孩父母雙亡,由姐姐和姐夫在一家鐵匠鋪子里撫養長大,機緣巧合下,他贏得了貴婦郝薇香的青睞,并對郝薇香的養女伊絲黛拉情根深種。
他原本對自己清貧的生活非常滿意,可對伊絲黛拉的愛激起了他所有的自慚形穢。就在匹普對命運心懷怨懟時,他年幼時幫助過的罪犯馬格韋契突然出現,不僅偷偷資助匹普去倫敦接受上等教育,還給了他一筆可觀的財產。
這像是一個成功的逆襲故事,窮小子洗掉了自己一身的粗鄙窮酸,有了學識又有了財產,終于有資格與心中的女神并肩而立。
但幻滅來得遠比圓滿要快。馬格韋契回到英國之后被捕,所有財產都被查抄。匹普的錦繡前程也隨之灰飛煙滅,還背上了一大筆債務,伊絲黛拉也嫁給了他一直看不順眼的死對頭。
我在讀著匹普的故事時,一次又一次地想起《紅與黑》里的于連。
都自尊,都上進,都是從貧苦的農門踏進上流社會。
也都虛榮過,都迷失過,都經歷過夢想幻滅的狠狠墜落。
唯一的不同是在幻滅之后,于連選擇了死亡,匹普選擇了重新來過。
是因為于連太懦弱,而匹普更耐摔嗎?
我并不是個唯心論者,但也忍不住覺得,在人生最關鍵的檔口,決定一個人是能鼓起勇氣拉自己一把,還是破罐子破摔、索性把自己推出去一路墜落的,或許并不是性格,而是命運。
命運給了匹普太好的禮物——他的姐夫喬。
喬始終對匹普照顧有加,即便當匹普去了倫敦,沾染了一身浮夸虛偽,看不起喬的裝飾和方言時,喬也沒有因此疏遠他,還是對他關心有加。
在匹普的“上等人”夢破碎之后,也是喬一直陪著他,沒有一句責備,甚至悄悄幫他還清了債務。
這種無條件的愛與支持,讓喬的鐵匠鋪子成為匹普只要轉身就能回去的家。
相比之下,于連有什么呢?
命運給他的只有一個看不起他的父親和總是欺負他的兩個哥哥,他離家的時候一心想要出人頭地,“再也不要讓人看不起”。
進入上流社會對于他來講不僅僅是人生的夢想,還是揚眉吐氣的機會。只有有了財富、地位,才能得到親近之人的愛與尊重。
這也讓他的夢碎尤其殘酷。
一夕間,他所渴望的一切都沒了,除了為愛奔走的瑪蒂爾達之外,他身邊都是幸災樂禍的看客。
于連入獄之后,他父親曾經來看望過他一次,但也正是這一次,成了壓垮他求生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父親不斷斥責他失敗、軟弱、沒出息,于連想到只有以死明志,才能證明自己的骨氣。就在他心灰意冷地分配遺產時,父親也沒表現出一絲一毫關切,他留給于連的最后一句話是:
“如果你愿意像一個善良的基督徒那樣死去,就該把積欠的債都還清,你的膳食費、教育費都是我墊付的……”
東山再起或許不難,但一個人得到的愛、支持與信任往往才是那座東山屹立的根本。
可于連的人生就是一座架構在名聲、財富、地位上的海市蜃樓,他輸不起,是因為他原本就什么都沒有過。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跟一個女孩坐同桌。
我們住得近,每天都一起去上學,有天到了學校才發現,我們要交給老師的七十五塊錢書費都不見了。
大概是上學路上打鬧時弄丟的,在那個人均工資以“百”計算的年代里,七十五塊錢并不是小數目。我哭著回家坦白“罪行”,但我媽只是淡定地問了問事情的經過,就又給了我七十五塊錢,并且幫我在校服里縫了一個帶紐扣的暗口袋。
看,以后把錢放在這里,就不容易掉了。
第二天,我們一起補繳了錢,以為這場風波就此揭過,沒想到過了兩天,就有另一位同學的家長找到學校,說同桌的女孩偷了他家的錢。
他們家在學校門口開著一個文具鋪子,放錢的盒子就在里間屋的寫字臺上,而那天下午,借口一起做作業走進里間屋的,只有她一個人。
她的父母也很快被叫來學校,在人來人往的走廊上,對她劈頭就是一個大耳刮子,她的鼻血瞬間就流了下來,就連那個被偷錢的阿姨都看不下去了,老師也在一旁勸慰:“孩子還小,要慢慢教育,先把錢還給人家……”
“拿啥還?我可沒錢。我給過她七十五,是她自己弄沒了,還要讓我給?真是個賠錢貨……”
“你怎么不去死呢?敗家子?!泵苛R她一句,她媽媽都要踢上她一腳。
我不知道這件事最后是如何解決的,很快她就開始遲到早退,跟所有人都漸漸疏遠,到了初中就徹底不來上學,成了老師同學口中的“不良少女”。
我曾經以為她就是個天生的“壞女孩”。
直到多年之后想起這件事,回憶像是聚光燈一樣打在當年的我們身上時,我才想起另一種可能。
如果我跟她易地而處,我是那個因為丟了錢要被罵“賠錢貨”,最后還得自己想辦法解決的小姑娘,我真的敢把丟錢的事情告訴父母,又能這么風輕云淡地把它揭過嗎?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個好人,或許只是因為尚未淪落到需要考驗人性的地步。
一邊不允許孩子撒謊偷竊,一邊又不肯原諒孩子的失誤,這樣的“雙重束縛”,是對一個人的巨大折磨。
而在這種折磨下長大的孩子,看似最要強,其實也最脆弱。
因為無人可依,只好把一切都一肩扛著,顧得了眼前顧不上身后。又因為沒路可退,只能孤注一擲,眼睜睜看著自己一步步走向深淵,卻無法回頭。
這是于連的命運,也是無數生活在“雙重束縛”下的孩子的命運。
或許也只有他們才懂得匹普的幸運。
人生最可悲的從來不是走錯路,而是想回頭時,卻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