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鄉土中國的文學紀傳
——《望春風》漫談(1)

姜白石的自度曲《揚州慢》是感慨弘深、傳誦千古的名作。據白石在詞前小序里的交代,該詞作于南宋孝宗淳熙三年即公元1176年的冬至,那時距靖康之難已逾五十年,但金人仍然貪得無厭、多次興兵南侵,致使江南名城如維揚一片蕭條破敗的景況,令人觸目驚心——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難怪白石詞的正文里充滿了感慨萬千的麥秀黍離之悲嘆——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不知為何,讀格非的長篇新作《望春風》,總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白石的這首《揚州慢》。誠然,《揚州慢》感慨詠嘆的是胡馬窺江摧殘江南的江山社稷之頹變,而《望春風》所傾情抒寫的則是多半個世紀以來江南農村的社會生態之蛻變,二者是有差異的,但其間也未始沒有相通之處吧——都灌注著一種回顧曾經繁榮的文明被不可理喻的外力所摧毀而生的悲情。

即如《望春風》的結尾一章,當敘述人重回故鄉目睹那曾經夢牽魂縈的一切,已在一片拆遷熱潮中被夷為平地而又被遺棄為荒蕪的田園,他的感傷就充滿了麥秀黍離之感——

最后,我來到了被夷為平地的祠堂前。這座始建于宋代的趙家宗祠,在雷擊和災亂中屢毀屢修,屢修屢毀,至此蕩然不存一物,惟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數不清的燕子找不到做窩的地方,密集于枯樹之巔,喳喳地叫著,盤旋不去。

…………

站在祠堂的閱臺之上,在紛紛飄飛的細雨之中,想到德正在多年前就已棲身黃土,春生竟然也在不久前埋骨異鄉,心里忽然有一種“活著就已死去”的倦怠之感。日來月往,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在俯仰之間,千秋邈遠,歲月蒼老。蒿藜遍地,劫灰滿目。我終于意識到,被突然切斷的,其實并不是返鄉之路,而是對于生命之根的所有幻覺和記憶,好像在你身體很深很深的某個地方,有一團一直亮著的暗光悄然熄滅了。

我有理由相信,這不僅是作品中敘述人的切身感慨,而且也是作者格非的由衷感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大庆市| 哈尔滨市| 新郑市| 蓝山县| 呼玛县| 高尔夫| 平武县| 虎林市| 建瓯市| 嘉祥县| 分宜县| 湄潭县| 大石桥市| 察雅县| 和田市| 奇台县| 三明市| 宝山区| 长沙县| 呼伦贝尔市| 黄平县| 贡觉县| 璧山县| 吉木乃县| 武平县| 哈巴河县| 临西县| 神木县| 江华| 涞水县| 会泽县| 霍山县| 衡山县| 太康县| 德兴市| 汕尾市| 台南县| 集安市| 定南县| 上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