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堂叢談:新文學論說集
- 解志熙
- 1322字
- 2021-08-30 18:42:52
四
去年年底的這個時候,我的哥哥在家鄉被車軋斷了右腿,堅強的他沒有告訴我,只就近在縣醫院治療,稍后發現情況嚴重,才轉到北京積水潭醫院治療。由此,我們兄弟倆難得地有了一個多月的朝夕相聚。多年來,我其實一直想接哥哥和嫂子到北京玩玩,但哥哥總是忙得沒有空閑,如今受傷了,這才有機會來北京。今年正月哥哥出院到我的小家住了一個禮拜,由于身體不便,他無法到外面去玩,我只能推著他在清華園里轉。那是哥哥最開心的日子。晚上我和哥哥聊天,總有說不完的話,每每神聊至深夜,看著燈下的他,我總想起孫少安。
我哥哥是1974年年底高中畢業回鄉的。他雖然比孫少安多讀了中學,但我家鄉的條件比雙水村還要差,我哥哥不可能就地辦什么小企業,也不能離開家鄉到外地打工,因為他是長子長孫,只能留在家鄉。于是哥哥先是在大隊的小學兼戴帽子的初中當民辦教師,1982年土地承包后,他立即辭職回家當了農民,侍候老人、種好莊稼、撫養兒女。他的婚戀故事也與孫少安頗為相似。我有時不禁要想:如果我和我的哥哥互換位置,彼此的人生會怎樣?我不敢確信自己當農民會比哥哥做得好,但完全相信哥哥讀書一定不會比我差。因為哥哥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高中生,數理化尤其好,至今六十歲了,說起這些東西來還是一套一套的,侄子侄女們的數理化都得益于他的輔導,而我卻早已不能給女兒輔導這些功課了。并且哥哥也多才多藝,比如自學音樂樂理,吹拉彈唱都來得。哥哥當然也曾想過上大學,但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大隊為了留他教書,故意不給他報考手續,待到1978年再次高考的時候,哥哥雖然有了手續報了名,可是他臨考時在考場外面走了好幾圈,最后考慮到家庭的責任,還是毅然決然地自動放棄了,稍后他又辭去教職,成了一個地道的優秀的農民。農村的活計,從種田、當土匠、做木匠,哥哥全是自學成才、成了一把好手,一鄉無人可及。對弟妹們的求學,哥哥始終支持。沒有他做我的堅強后盾,我不會整整十年讀了三所大學。而每當我有所不安的時候,他總是寬慰我說:“家里的事有我當著呢,你放心讀書吧!”
我一直沒向哥哥推薦《平凡的世界》,因為我知道他太忙了,根本沒時間讀。而現在,仍在養傷的哥哥倒是有時間讀了。我將把這套《平凡的世界》寄給他,他會喜歡的,我相信。
為《清華大學2015級新生〈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匯編》作,2015年12月27日凌晨草成于聊寄堂
(1) 解志熙:《情至真處文自工——〈那時那刻的守望〉序》,《那時那刻的守望》,河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
(2) 我曾在一文中指出,盡管柳青以為少年梁生寶憐貧惜弱、臨財不茍的言行“只表明梁生寶自小‘學好’——‘學做舊式的好人’,而他則立意要把梁生寶塑造成一個‘新式的好人’。但理念上的分辨顯然未能壓抑情感上的共鳴,所以柳青還是不由自主地把他筆下的梁生寶寫成了‘新式的好人’和‘舊式的好人’的綜合。而從某種意義上說,‘新式的好人’梁生寶不也是‘舊式的好人’梁生寶的繼續和擴大嗎?”?!庵疚酰骸丁皠e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新小說中的舊文化情結片論》,《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10期。
(3) 參閱解志熙:《與革命相向而行——〈丁玲傳〉及革命文藝的現代性序論》,《文藝爭鳴》2014年第8期。
(4) 轉引自趙毅衡:《新批評——一種獨特的形式主義文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第1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