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八卦:聰明而又愚蠢的人體
- 袁越
- 1395字
- 2021-08-30 18:37:26
腦機接口時代即將來臨
全世界首個由人工智能控制的電腦芯片已被植入人類大腦,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的結合即將實現。
一年一度的美國神經科學學會年會于2017年11月中旬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來自美國的兩個研究小組在會上向全世界公布了一個驚人的消息:由美國軍方資助的植入式人工智能(AI)芯片將在美國開展人體實驗,未來的精神類疾病患者有望在沒有外力介入的情況下自行獲得救治。
據《自然》雜志官網報道,這種芯片同時具備向深部腦組織發射高頻電脈沖和從相應的腦組織接受神經脈沖信號的能力。芯片中預裝的AI處理器能夠根據接收到的神經信號判斷出病人的精神狀態,然后指揮芯片發射出相應的電脈沖,以達到治療效果。比如,抑郁癥患者在情緒低落時腦組織會放出特定的神經信號,一旦芯片檢測到這種信號,便能立即向腦組織發射相應的治療性電脈沖,讓病人振作起來。
也許有讀者會問,這玩意兒不就相當于電子毒品嗎?難道賽博朋克們的預言這么快就要成真了?其實,只要對該領域稍微有些了解的話就會知道,這類“黑科技”其實早就在應用了,如今只不過加上了AI的成分,變得更加智能了而已。
早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就發現帕金森病的部分癥狀可以通過向病人腦干深處發射高頻電脈沖來緩解。此前醫生們都是通過切除部分腦組織來治療這種疾病的,電刺激療法顯然要經濟得多,但其工作原理至今未明。
到了20世紀80年代,植入式長效電脈沖發射器已經開始普及了。醫生們在病人體內植入一個如火柴盒般大小的發射器,電脈沖信號通過一根埋入皮下的電線引入大腦。問題在于,電脈沖的頻率和強度都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由醫生事先調好,很難更改。
迄今為止已經有超過10萬名病人接受過這類療法,實踐證明,該法雖然不能根治帕金森病,卻能有效緩解病人的癥狀,減少肌肉的不自主抖動。
醫生們還在其他類型的精神性疾病患者當中嘗試了電脈沖療法,發現雖然有效,但遠不如帕金森病那么顯著。一來,帕金森病的機理已經研究得比較清楚了,醫生們容易做出判斷。二來,像抑郁癥和自閉癥等比較“高級”的神經性疾病缺乏動物模型,只能在人類病人身上做實驗,不但限制太多,而且其復雜性也遠超帕金森病,醫生迫切地需要從病人的大腦中得到即時反饋,以此來提高治療效果。
為了滿足醫生們的需要,著名的醫療設備制造公司美敦力(Medtronic)于2013年開發出了一款全新的植入式電脈沖發射器,可以在發射電脈沖的同時記錄下受試者大腦發出的神經脈沖,從此醫生們就可以從病人那里得到即時反饋,以此來調整電脈沖的頻率和強度,以期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這就相當于在病人的腦殼上開了一個天窗,醫生們可以隨時觀察病人大腦的反應。”一位醫生這樣解釋。
這個新裝置雖然已經很好了,但仍然屬于被動式的治療設備,必須要由醫生對其進行遠程操控才能達到最佳工作狀態。接下來一個很自然的想法就是把AI技術整合進來,開發出全自動的植入式電脈沖發射器,能夠根據病人的情況自行做出判斷,最大限度地實現個人化治療的目標。
美國國防部下屬的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于2013年宣布出資7000萬美元,希望能在未來的五年內將該技術用于人體試驗。從目前公布的消息來看,目標似乎已經按時完成了。表面上看,美軍資助該項目是為了治療士兵當中最常見的應激障礙綜合征和焦慮癥,但該項研究的長遠目標肯定不止這些。谷歌研制的圍棋程序“阿爾法圍棋”已經向人類展示了AI的潛力,未來的人工智能如果能夠和人類智能結合起來,開發出真正意義上的“電腦”,其前景將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