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總 論

譯曰:佛祖大意,謂登證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二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障無礙,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jìn)道有其基矣。

所云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說,謂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臟腑肢骸,悉為滓穢所染,必洗滌凈盡,無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入圣之門,不由此,則進(jìn)道無基。

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內(nèi)。易筋者,欲堅其外。如果能內(nèi)清凈,外堅固,登圣域,在反掌之間耳,何患無成?且云易筋者,謂人身之筋骨,由胎稟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攣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縮者、筋壯者、筋舒者、筋勁者、筋和者,種種不一,悉由胎稟。如筋弛則病,筋攣則瘦,筋靡則痿、筋弱則懈,筋縮則亡,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則康。

若其人內(nèi)無清虛而有障,外無堅固而有礙,豈許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堅其體,壯內(nèi)以助其外。否則道亦難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為言大矣哉!易者,乃陰陽之道也,易即變化之易也。易之變化,雖存乎陰陽,而陰陽之變化,實有存乎人。弄壺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陰陽,故二豎[1]系之。在人無不可易。所以為虛為實者,易之;為寒為暑者,易之;為剛為柔者,易之;為靜為動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先后者,易其緩急;順逆者,易其往來;危者,易之安;亂者,易之治;禍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氣數(shù)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復(fù):何莫非易之功也!

至若人身之筋骨,豈不可以易之哉?然筋,人身之經(jīng)絡(luò)也,骨節(jié)之外,肌肉之內(nèi),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經(jīng)非絡(luò),聯(lián)絡(luò)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如人肩之能負(fù),手之能攝,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潑靈動者,皆筋之挺然者也,豈可容其弛、攣、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寧許其入道乎?

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攣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強;筋馳弛者,易之以和;筋縮者,易之以長;筋靡者,易之以壯。即綿涯之身,可以立成鐵石,何莫非易之功也!

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陰陽為人握也。而陰陽不得自為陰陽,人各成其人也。而人勿為陰陽所羅,以血氣之軀,而易為金石之體,內(nèi)無障、外無礙,始可入得定去,出得(穴)〔定〕來。然此著功夫,亦非細(xì)故也。而功有漸次,法有內(nèi)外,氣有運用,行有起止。至藥物器制,火候[2]歲年,飲食起居,始終各有征驗。其入斯門者,務(wù)宜先辦香信,次立虔心,奮勇堅往精進(jìn)[3],如法行搏而不懈,無不立躋于圣域者云。

般剌密諦曰:此篇就達(dá)摩大師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譯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見,或創(chuàng)造一語。后篇行功法,則具詳原經(jīng)譯義。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請琢磨可也。

[1] 二豎:病魔的代名詞,《左傳·成公十年》:“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y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后比喻不治之癥謂“病入膏肓”。

[2] 火候:內(nèi)丹術(shù)術(shù)語。火為元神,候指階段、節(jié)度,即用意念來調(diào)呼吸,運精煉氣。

[3] 精進(jìn):佛教名相。即堅持修習(xí)佛法,努力上進(jìn)。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获嘉县| 巫溪县| 黎城县| 千阳县| 盈江县| 得荣县| 寻乌县| 抚顺市| 黄龙县| 平舆县| 庆安县| 仪陇县| 海门市| 同心县| 海盐县| 维西| 集贤县| 江山市| 固原市| 弋阳县| 盐边县| 长顺县| 满洲里市| 丹棱县| 夏河县| 神池县| 高青县| 曲靖市| 黑水县| 吉林省| 金塔县| 宁城县| 周宁县| 贵定县| 亚东县| 墨脱县| 平昌县| 衡阳市| 浙江省| 二手房| 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