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3章 072【連環計?】

兩人又廝殺了一盤,最終還是因李奕顯實力太遜而終結,他保留了殘局等著空了再復盤。秦瑄走了,離開都察院去了自己在京城臨時賃的房子,其實也不遠,就在三司附近。

李奕顯的提點讓他多少看懂了一點陛下的意圖,他和李奕顯不同,他要年輕幾歲,正值壯年,自然想走的更遠。而且他知道現在吏部正缺左侍郎,明年又是京察之年,所以他……想的很多。

侍郎這位置在吏部,如雞肋一般存在,反而文選司郎中較侍郎更為重要。在過去侍郎是‘候尚書之缺’,但現在吏部尚書已不可能再從左右侍郎里推舉,唯有作為升入內閣的跳板。如今內閣老邁,還缺人,這些都是天載難逢的機會,怎么也得去試試,看能否把握得住。

皇帝想平衡朝堂的內外廷,無非幾個方式,其中吏部侍郎就是一種。吏部尚書儼然是外廷之長,想要平衡閣部關系,最佳人選自然就是吏部侍郎,擢升其入閣,以利內閣參與銓務。

秦瑄曾仔仔細細斟酌對比過,拋開年紀、資歷等,真正適合的人選并不多,若加上年紀、身體等外在條件來看,也就三二人,其中漕運總督是一個。

但他也知道漕運總督可不是一個容易出政績的職位,所以他現在就想比對方能更快出成績,那么京察之后轉遷的機會就更大。

他又想到前些時候陜西布政使與自己的一番談話,其中提到希望朝廷允許陜西每年截留一部分賦稅在當地,只是不知為何被朝廷否決。

不知為何?這有什么難理解的,陜西賦稅全數解至邊鎮,只要邊鎮建制不變,賦稅的起運存留就不會改變,陜西難也沒法。但從另一面講,其實也可以說明朝廷對于陜西、對于邊鎮應是另外有所打算。

姑且拋開打算不談,關于賦稅,這倒是提醒了自己……

秦瑄回到住所并未馬上歇下,他來到書房,點燃書案上的蠟燭,又讓小廝沏了新茶,然后再去廚房備些宵夜點心,想來今晚又得熬夜。

他打算起草一份提案,正是關于賦稅當中的折銀的問題。

其實他早就發現賦稅折銀中,存在很多不合理之處,還是在他任戶部佐貳官時就發現了的,只是在出巡陜西之后,陜西歲賦當中并沒有折銀一說,也沒有金花銀這項,所以就擱置下來。

如今朝廷正對江南的金花銀動手,此時提出,豈不正是時候?

決定下來,他找出公文紙,攤平在桌案上,又讓小廝磨墨,正好自己先打個腹稿。

小廝磨好墨,自己腹稿也差不多好了,于是交代了他去梢間歇息,好隨時召喚。

待小廝退出書房,房間里又安靜下來,他凝神聚精,然后提筆蘸墨小心翼翼的在公文紙上寫下提案……

——————

秦瑄在奮筆疾書的同時,紫禁城的內閣大堂里,四位老頭子同樣還在忙碌。

此時已是仲夏時節,夏夜里北京城,體感甚是舒服,沒有夏日白天里的燥熱,也沒冬天夜里的寒冷。

內閣大堂外還有溪水環繞,劉一焜才在溪水邊小坐了片刻,燃了一支淡巴菰以提神,然后又返回大堂繼續工作。溪水清亮,即便夜晚也能見水面上波光閃閃,除了蚊蟲較多之外,就是臥眠在此想必也是極舒服的。

內閣確實老邁了,劉一焜在返回大堂時,腦子想的就是這個。其實他在四位當中算是最年輕的,當然也是最晚入閣的一位,即便如此他也覺得越發吃不消。

倒不是皇帝不體恤老頭子,而是每日要處理的政務確實太多,內閣是公文流轉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也不可能省去……陛下有意內閣添人,就算看在每日處理這么多公文的面上,他肯定也是贊同的。

劉一焜深吸一口氣,又吐出來,頓時覺得腦子比剛才清楚多了,于是加快步伐返回……

星辰閃爍,斗轉星移,轉眼又日升月落,

天邊泛起微紅,紫禁城新的一天即將開始……

內閣大堂里的燈火早已熄滅,熬更守夜的人此時正在各自的房里酣睡,難得年紀大了還能睡著。其實按現代人的時間規律來看,零點一點入睡都算是正常的了,只是對古人來講已是很晚很晚。

好在今日無早朝,

秦瑄同樣熬了一夜,但他年輕似乎沒啥感覺,不過就是公文紙廢了兩三張。

午正三刻,他的提案已經出現在會極門收本處,司禮監的文書房負責接本、散本,其司房就是具體負責之人,一般都是司禮監各家大佬的私臣。

而到了未時初,皇帝已出現在乾清宮上書房,內閣也到了御前,帶著一夜搞定的新優免則例。

新則例都是按照永明帝的意思整理而成,所以他只粗看了一遍,沒有問題便交給了司禮監繼續處理。這時他又拿起秦瑄的題本翻開來看,稍時,呵呵笑了一聲,合上題本交于內閣傳閱。

永明帝想了想,又吩咐近侍去叫古德海來。

“朕記得以往會估都是按月進行,然后照依按月時估兩平收買,如今還是這樣?”

李琚看了秦瑄的題本,明白陛下所問為何,他道:“早已不是,如今都是買辦前后隨時估價,光祿寺在民間采購就是按時價兩平收買。”

“糧價呢?”

“原本是照依半年一次估價,只是民間奸商查得春秋兩估時間,每當會估不惜重金賄賂,以致估一次增一次,后來遂改為‘以后非物價大相懸絕,就不得再行估價。”

時間一時半刻過去,古德海帶著賬本來到上書房,他知道陛下又有事詢問。

進來簡單行禮之后,永明帝指了座,然后繼續先前的討論。

“也就是為何各地糧價相差過大,跟時價有關?古德海……”

“臣在,”

“你說說如今各地的折糧價都是什么價?”

古德海翻開賬本查詢片刻,便一一報出:“南直、浙江、湖廣、福建、廣東、內承運秋糧起運京庫,折銀每石二錢五分;湖廣、廣東秋糧征解貴州司庫每石折三錢;湖廣征解廣西每石折三錢五分;江西征解南京衛倉每石折五錢;杭嘉湖秋糧等征解南京各衛倉每石折六錢;金華、衢州、紹興征解南京衛倉每石折七錢;北直河間征解喜峰口倉每石折九錢……”

“……四川歲入蘇州太倉每石折一兩;河南起運光祿寺每石折一兩一錢;保定、真定解浮圖峪口倉每石折一兩二錢;保定起運宣府宣德等倉每石折一兩七錢……”

古德海尚未念完,永明帝已聽得直搖頭,詫異道:“怎么各地差異這么大?”

他想了想,只簡單答道:“慣例。”

皇帝一時無語,慣例,確實是慣例,慣例上百年了都!

“有的低于時價,有的明顯又高于時價,這倒是……要是臣是那奸商,肯定找浙江的去,再轉到北直。”古德海突然冒了一句。

“哈……”永明帝不禁一樂:“古卿家很有潛質,朕挺看好的,就像那闌司珍。”

“臣反而蠻佩服戶部的一群會計,如此復雜的比率,做賬應該特別難吧?”李琚也打趣道。

“那是,”古德海回道。

“這份題本……”劉一焜舉起秦瑄的題本說道:“臣想起,秦大人正是以戶部佐貳官出巡陜西的,難怪他熟悉。”

“看來還得改,”皇帝再次說道。

“那又該照依哪種價?”眾人都知道皇帝指代的什么。

“永明帝想了想,道:之前按每石折銀五錢為率……改為七錢好了。”

幾位閣老連同戶部尚書都各自看了對方幾眼,半天沒人應喏。不到兩月,金花銀就翻三倍,要是傳到江南……會不會暴動?

不過沒人出聲反對,都是‘老奸巨猾’之人,這時開口反對陛下,無異找死。

所以李琚代內閣諸人答道:“臣等遵旨。”

“今日一起辦了吧,盡快下發出去。”

“遵旨……”

只要御前進行的裁斷,一般政令下發就比較順利,所以秦瑄自己可能都沒想到,他的題本以飛一般的速度就已經從御前到了六科,因是御前所以省了內閣的環節。

而六科也很迅速,本來五日內‘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頒之’的規定,根本沒耽誤,當天稍晚些就已經覆奏完畢,然后再下發通政司。

而通政司同樣于第二日覆奏允當,再轉到諸司施行。

鄔闌對永明帝所提的要求之一就是允許報館記者能順利進出通政司,而這個要求,皇帝最后雖未口頭應下,但還是默認了。

所以當這份‘重要’的詔令,在下發諸司之前,報館專派通政司的記者已經知曉,并且抄錄下來,當然也給了不少好處就是。

于是在各省駐京提搪官抄錄的同時,有這消息的報紙已經在刊印,等待發行。

而當秦瑄在報攤上買到這份報時,他才恍然驚覺,自己的題本早已變成詔令下發,他一呆,心想這是真的假的?還以為要等待很長時間呢。

怎么如此之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陵县| 襄樊市| 灌阳县| 云浮市| 白银市| 若尔盖县| 永吉县| 新建县| 桂林市| 息烽县| 铁岭县| 自治县| 南投县| 汾西县| 湖州市| 星座| 九寨沟县| 南岸区| 延长县| 牟定县| 淮滨县| 永安市| 武宣县| 佳木斯市| 大同县| 昭通市| 定西市| 营口市| 江口县| 永城市| 拜城县| 乌鲁木齐县| 三台县| 大厂| 镇原县| 毕节市| 蓬安县| 嘉定区| 电白县| 安平县|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