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就在鳳凰峰下,沿著山谷拉網式尋找,王永學他們終于找到了兩顆未爆手榴彈中的一顆。另一顆在哪里呢?拉網式在投擲可及的范圍里找了幾個來回,也沒見到其蹤影。天色漸漸暗下來,王永學有些著急:如果今天找不到,明天就更不好找了,若被人撿去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正在這時,愛動腦筋的申力明說話了:“難道手榴彈長了腿不成?”
一句話提醒了王永學:“手榴彈是不會長腿的,但人是有腿的,若已被人撿了去,那不就是長了腿嗎?怎么就沒想到這一點呢?”想到這里,王永學朝幾個戰士手一揮說:“走,到前面的藏族寨子看看!”
藏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我國境內分布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西部、四川省西部、云南迪慶、甘肅甘南等地區,祁連山一帶也有藏族分布。一些藏民長期在這里生活,他們中的一些人為發現鏡鐵山礦做出了貢獻。正是因為他們“報礦”,甘肅省地質局工程技術人員才在討賴河流域發現大型鏡鐵山礦露頭,才有在1958年組織1990名礦山建設者挺進祁連山,開發鏡鐵山礦。藏族是游牧民族,主要以放牧為主,住的多是氈房,但也有定居者。鏡鐵山中就有藏民定居的寨子,雖然戶數不多,且比較分散,但在山中還是比較引人注目的。十一中隊戰士常利用節假日去寨子里幫藏民做好事,與他們有較多的接觸。
距離投擲點最近的寨子,姓余的比較多,這是他們的漢族姓氏。住在寨子邊上的藏民叫余學棟,有個獨生女兒叫余秀英,因為常有戰士來幫他們干活,父女倆對王永學和幾個戰士的到來很熱情:“大軍們好!大軍們辛苦了!”老大爺招呼著,余秀英就去備酥油茶。
申力明眼尖,一眼就看到堂屋地下的那顆手榴彈,忙開口問道:“大爺,這手榴彈怎么到了這里?”
“剛才放羊撿到的,不知為什么落在那里?!庇鄬W棟說著不熟練的漢語。
余秀英已年滿18歲,接受過民兵訓練。她爽快地接過話頭說:“我一看就知道是手榴彈,告訴阿爸千萬不敢動,待我明天送到公社武裝部去。手榴彈是你們丟的嗎?你們來這里是找手榴彈嗎?若是,你們就拿去。我擔心阿爸拿它當榔頭敲東西,還想把它藏起來呢!”
王永學說:“幸虧你沒藏起來,藏起來就麻煩了。謝謝你阿爸,幫我們撿到了它;也謝謝你,為我們妥善保管它!”說罷,示意申力明趕快把手榴彈撿起來,迅速拿到屋外去,放進了彈藥箱。
余學棟父女倆還要留王永學和戰士們吃藏餐,他們婉言謝絕了。王永學說:“謝謝老阿爸,謝謝秀英小妹,改天再來叨擾你們。手榴彈我們帶走了,危險消除了。老阿爸若是喜歡使用榔頭,哪天我送一把來,我們連有鐵匠爐,打出的榔頭好使著呢!現在我們還要去執行任務,就不多停留了?!?/p>
這件事本來到此就結束了,沒想到“無事生非”,又惹起了波瀾。王永學回到中隊部,將此事向代理中隊長牛幸娃做了匯報,并讓申力明在第二天把兩顆“臭彈”交給了大隊軍務股。軍務股李股長問清事情原委后大為惱火,在電話里沖著牛幸娃一頓斥責:“誰讓你自行銷毀彈藥的?炸著老百姓怎么辦?炸著牛羊怎么辦?幸虧兩顆臭彈找了回來!如果找不回來,你不是在老百姓中埋定時炸彈嗎?你代理中隊長不想當了嗎?”
這邊,牛幸娃沒鼻子沒臉地挨了一頓呲,氣得在房里亂轉;那邊王永學卻得了好。宣傳股一個干事在軍務參謀口中得知“找臭彈”這件事,好像撿了一個“金娃娃”,馬上寫了一篇報道稿,在團部廣播室播出,題目是“軍民團結一家親:十一中隊干部戰士撤離前不留隱患,翻山越嶺找‘臭彈’”。文中自然點到了王永學的名字,說在他組織下,經過戰士們拉網式排查,終于排除隱患,把兩顆“臭彈”變成了“放心彈”。這些,王永學事先都是不知道的。當在團部當干事的老排長沈省身告訴他這件事時,王永學一下子驚呆了:完了,這下完了,自己和牛幸娃的關系不但沒得到舒緩,反而把疙瘩系得更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