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觀止
- (清)吳楚材 (清)吳調侯編選
- 617字
- 2021-09-02 13:56:41
劉徹
劉徹(前156—前87),景帝子,公元前140年即皇帝位,即漢武帝。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承“文景之治”,在位五十四年間,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既重文事,又重文治,立樂府,用文士,喜辭賦,影響到漢代文學的發展。經濟上將冶鐵、煮鹽、鑄錢收歸官營,征收商人資產稅,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促進了經濟發展。政治軍事上打擊割據勢力,進一步穩固中央集權。通西域,打擊匈奴,保障了西南及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武帝在位期間,是漢朝的全面繁榮時期,但由于其迷信神仙,大興土木,急征斂,重刑誅,也埋下了許多社會隱患。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1]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2],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3]。夫泛駕之馬[4],跅弛之士[5],亦在御之而已[6]。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7],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8]。
[1] 本文選自《漢書·武帝紀》。元封五年(前106),大將軍衛青死,又置刺史治理十三州,朝中人材匱乏,漢武帝因此下了這道求賢詔,表達他不拘一格任用人材的愿望,體現了一個有所作為的皇帝的魄力。
[2] 奔踶(dì地):人乘則奔走,立則踢人,指烈性馬。踶,踢。
[3] 負俗:被世人譏諷議論。
[4] 泛(fěnɡ諷)駕:猶言覆駕,翻車。謂不受駕馭。《漢書·武帝紀》顏師古注:“泛,覆也……覆駕者,言馬有逸氣,而不循軌轍也。”泛同“覂”。
[5] 跅(tuò唾)弛:放蕩不循規矩。
[6] 御:駕御,制御。
[7] 茂材:即秀才。《漢書》避光武帝劉秀諱改。此指優異之才。
[8] 使:出使。絕國:絕遠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