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禮記

《禮記》為儒家經典之一,是我國古代有關禮儀制度的資料匯編。西漢禮學家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為《大戴禮記》,其侄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本為《小戴禮記》,即流傳至今的《禮記》?!抖Y記》內容博雜,涉及面甚廣,對于后世學者研究古代的婚喪制度、社會習俗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1]檀弓上 禮記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2]:“子蓋言子之志于公乎[3]?”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4],是我傷公之心也?!痹唬骸叭粍t蓋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辭于狐突曰[5]:“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6],以至于死。申生不敢愛其死[7]。雖然,吾君老矣,子少[8],國家多難[9],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茍出而圖吾君[10],申生受賜而死?!痹侔莼啄俗洹J且詾楣雷右?a id="w11">[11]。

曾子易簀[12]檀弓上 禮記

曾子寢疾[13],病[14]。樂正子春坐于床下[15],曾元、曾申坐于足[16],童子隅坐而執燭[17]。童子曰:“華而睆[18],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19]!”曾子聞之,瞿然曰[20]:“呼[21]!”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22]。斯季孫之賜也[23],我未之能易也[24]。元,起易簀?!痹唬骸胺蜃又「镆?a id="w25">[25],不可以變,幸而至于旦[26],請敬易之?!痹釉唬骸盃栔異畚乙膊蝗绫?a id="w27">[27]。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28]。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29],斯已矣?!迸e扶而易之[30],反席[31],未安而沒[32]。

有子之言似夫子[33]檀弓上 禮記

有子問于曾子曰[34]:“問喪于夫子乎[35]?”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36]’。”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痹釉唬骸皡⒁猜勚T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與子游聞之[37]?!庇凶釉唬骸叭?。然則夫子有為言之也[38]?!?/p>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槨[39],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40],死不如速朽之愈也[41]?!乐傩唷?,為桓司馬言之也。南宮敬叔反[42],必載寶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畣手儇殹?,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痹釉唬骸白雍我灾??”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43],四寸之棺,五寸之槨,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魯司寇[44],將之荊[45],蓋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46],以斯知不欲速貧也?!?/p>

公子重耳對秦客[47]檀弓下 禮記

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48],且曰:“寡人聞之[49],亡國恒于斯[50],得國恒于斯。雖吾子儼然在憂服之中[51],喪亦不可久也[52],時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圖之[53]。”以告舅犯[54]。舅犯曰:“孺子其辭焉!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父死之謂何?又因以為利,而天下其孰能說之[55]?孺子其辭焉!”

公子重耳對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喪父死,不得與于哭泣之哀,以為君憂。父死之謂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義[56]?!被嫸话?a id="w57">[57],哭而起,起而不私[58]

子顯以致命于穆公[59]。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顙而不拜,則未為后也[60],故不成拜[61]??薅?,則愛父也。起而不私,則遠利也?!?/p>

杜蕢揚觶[62]檀弓下 禮記

知悼子卒[63],未葬。平公飲酒[64],師曠、李調侍[65],鼓鐘。杜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66]。”杜蕢入寢,歷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67],降[68],趨而出。

平公呼而進之,曰:“蕢!曩者爾心或開予[69],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70]。知悼子在堂[71],斯其為子卯也大矣[72]!曠也,太師也,不以詔[73],是以飲之也?!薄盃栵嬚{,何也?”曰:“調也,君之褻臣也,為一飲一食忘君之疾[74],是以飲之也?!薄盃栵嫞我玻俊痹唬骸笆壱?,宰夫也,非刀匕是共[75],又敢與知防[76],是以飲之也?!逼焦唬骸肮讶艘嘤羞^焉,酌而飲寡人?!倍攀壪炊鴵P觶。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毋廢斯爵也[77]!”

至于今,既畢獻[78],斯揚觶,謂之杜舉。

晉獻文子成室[79]檀弓下 禮記

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80]。張老曰[81]:“美哉輪焉[82],美哉奐焉[83]。歌于斯[84],哭于斯[85],聚國族于斯[86]!”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國族于斯,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于九京也[87]。”北面再拜稽首[88]。君子謂之善頌,善禱[89]。


[1] 晉獻公聽信驪姬讒言,逼申生自盡。申生在蒙冤的情況下,順從獻公的意志從容就死,臨死前仍不忘憂慮國事,盡顯忠孝本色。但申生明知父命是錯誤的卻依然順從,這種做法并不值得提倡,因此文末落下沉重的一筆,既是惋惜,也是批評。晉獻公,春秋時晉國國君,姓姬,名詭諸,公元前676年至前651年在位。世子,又稱太子,是古代天子和諸侯的嫡長子。申生,晉獻公嫡長子,夫人齊姜所生,后為驪姬所誣,自殺而死。

[2] 重耳:晉公子。國君之子,除世子外均稱公子。獻公之妾狐姬所生,申生異母弟,即后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3] 蓋(hé何):通“盍”,何不。下文“然則蓋行乎”的“蓋”同。

[4] 安:安逸,安樂。這里指晉獻公有了驪姬,才得以安樂。驪姬:晉獻公寵妾,驪戎國君之女,晉獻公滅驪戎,納為夫人。

[5] 狐突:姓狐,名突,字伯,申生的師傅,重耳的外祖父。

[6] 伯氏之言:晉獻公命申生領兵伐東山皋落氏時,狐突曾勸申生乘機出逃,申生沒有采納他的意見。此后,狐突便稱病不出。伯氏,對狐突的尊稱。

[7] 愛:吝惜。

[8] 子:指驪姬之子奚齊,時年六歲。

[9] 國家多難:申生預料死后,其弟兄將因爭奪君位而相互殘殺。

[10] 圖吾君:為吾君圖。圖,謀劃,策劃。

[11] 為:謂。恭:申生的謚號?!肮А笔蔷错樖律系囊馑肌I晟髦该清e誤的,卻仍然順從而自殺,所以謚“恭”。

[12] 本文記載曾子重病垂危之際,認為自己身下的席子,是魯大夫季孫所賜,只有大夫才能享用,自己如果死在這張席子上,是不合禮制的,因而堅持要換掉。這顯示了曾子恪守禮制的嚴謹作風。曾子,名參,字子輿,春秋末期魯國武城(今山東費縣)人,是孔子的賢弟子之一,以修身和孝道著稱。易,更換。簀(zé責),竹編的床墊或席子。

[13] 寢疾:臥病在床。

[14] ?。阂鉃椴≈?,垂危。

[15] 樂(yuè月)正:官名,樂官之長。子春:曾參的弟子。

[16] 曾元、曾申:均為曾參的兒子。坐于足:指坐在曾參的腳邊。

[17] 童子:僮仆。隅(yú魚)坐:坐在墻角落。燭:火炬,火把。

[18] 華:華美。睆(huǎn緩):平整光滑。

[19] 止:意為“別說了”。

[20] 瞿然:驚恐而視的樣子。

[21] 呼:曾參驚恐時發出的聲音。

[22] 然:是的。

[23] 斯:此,指竹席。季孫:魯國大夫,曾為魯國的實際執政者。

[24] “我未”句:意為自己因病重而無法親自換席子。

[25] 革(jí及):通“亟”,危急。

[26] 旦:天亮。

[27] 爾:你,指曾元。彼:他,指童子。

[28] 細人:小人。姑息:意為不講道義原則,將就茍且,縱容犯錯。

[29] 正:正道,符合禮制。斃:死亡。

[30] 舉:托起,抬起。

[31] 反:通“返”,指返回更換了席子的床上。

[32] 未安而沒(mò默):意為曾子還沒躺安穩就死了。

[33] 本文記敘了孔子的三個弟子對“喪欲速貧,死欲速朽”的爭論。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說的某些話時,一定要聯系他的一貫主張,依據所針對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領悟。有子,姓有名若,字子有,魯國人,孔子弟子。夫子,指孔子。

[34] 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魯國人,孔子弟子。

[35] 問:當作“聞”。喪:丟失,這里指丟失官職。

[36] “喪欲”二句:這兩句意思是失去官位,希望快一點貧窮;死了,希望快一點腐爛。

[37]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吳國人,孔子弟子。

[38] 有為言之:有所指而言,即“有所為言”。

[39] 桓司馬:桓魋(tuí頹),宋國司馬,掌管軍事。槨(ɡuǒ果):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40] 若是其靡:即“其靡若是”。是,代詞,這里指“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靡,浪費,奢侈。

[41] 愈:較好,勝過。

[42] 南宮敬叔:魯孟僖子之子仲孫閱,魯大夫。曾失位離開魯國,返時載寶物朝見魯君。反:同“返”。這里指回到魯國。

[43] 制:立規定,定制度。中都:魯邑名,在今山東汶上西,孔子曾任過中都宰。

[44] 司寇:掌管司法刑獄的官。

[45] 荊:楚國。楚莊王曾想任用孔子,因大夫子西反對而作罷。

[46] “蓋先”兩句:意思是孔子先讓子夏去楚國表明他求職的意思,又讓冉有去重申他的心意。子夏,姓卜名商,子夏是字,衛國人,孔子弟子。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魯國人,孔子弟子。

[47] 公子重耳由于受驪姬的陷害,在晉獻公在世時流亡國外。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國無主,秦穆公派使者到重耳處吊唁,并試探他是否有乘機奪位的意思。重耳和子犯審時度勢,覺得條件還不成熟,于是婉言謝絕,措辭冠冕堂皇,舉止正大合禮。秦穆公的狡詐、狐偃的老謀深算以及重耳的節制在對話中鮮明地表現了出來。

[48] 秦穆公:姓嬴,名任好,公元前659年至前621年在位。娶申生姊為夫人。人:即下文的子顯,名縶(zhí直),秦穆公之子。

[49] 寡人:國君對自己的謙稱。下文是子顯轉引秦穆公的話。

[50] 恒:常。斯:此。這里指晉獻公去世這個時候。

[51] 儼(yǎn演)然:莊重的樣子。憂服:居憂服喪。

[52] 喪:這里指失去地位,流亡在外。

[53] 孺子:小子,對年幼者的通稱。圖:思慮,謀劃。

[54] 舅犯:即狐偃,字子犯,重耳的舅父。

[55] 說:解釋,辯護。

[56] 他志:別的想法。這里指謀取君位。辱君義:有辱秦穆公吊慰的情義。

[57] 不拜:不拜謝。只有喪主才能對賓客的吊唁行拜謝禮。晉獻公并未立重耳為嗣,重耳稽顙而不拜,表示自己不敢充當喪主,是對秦穆公勸他回國襲位的委婉拒絕。

[58] 私:私下談話。

[59] 致命:回報。

[60] 未為后:意為不承認是晉獻公的繼承人。

[61] 成拜:指主喪者對吊唁的人先磕頭后拜謝,是古代的喪禮之一。

[62] 晉大夫知悼子死而未葬,晉平公就和樂師、近臣一起喝酒奏樂。杜蕢進諫,使平公覺悟自責,從而達到了進諫的目的。本文說明了要收到批評的效果,方式方法非常重要。杜蕢(kuì愧),晉平公的廚師,即文中的“宰夫”。揚,舉。觶(zhì至),古代一種圓腹、大口、圓足的酒器。

[63] 知悼子:即知,晉大夫,悼是謚號。

[64] 平公:即晉平公,名彪,公元前557年至前532年在位。

[65] 師曠:字子野,晉國樂師,目盲,善辨聲樂。即下文的“太師”。李調:晉平公的寵臣。即下文的“褻臣”。

[66] 寢:寢宮。國君休息的宮殿。

[67] 坐: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

[68] 降:這里指走下殿階。

[69] 曩者:剛才。開予:啟發我。

[70] 子卯不樂(yuè月):相傳古代暴君商紂王死于甲子日,夏桀死于乙卯日,后來就以甲子、乙卯兩日為國君的忌日,不許飲酒奏樂。

[71] 在堂:靈柩還放在殿堂里沒有下葬。

[72] “斯其”句:意思是知悼子是親近大臣,死了還沒下葬,這忌諱應當大于桀紂之忌。

[73] 詔:告訴。

[74] 疾:通“忌”,忌日。

[75] 匕(bǐ比):古代一種取食的器具,長柄淺斗,形狀像湯勺。共:通“供”。

[76] 與:參加。知防:察覺和防止違禮的事。

[77] 爵:酒杯,這里指觶。

[78] 獻:這里指敬酒。

[79] 晉獻文子趙武新居落成,賓朋臨門祝賀。晉大夫張老祝賀趙氏的祖宗又能受到祭祀,趙氏家人都能壽終正寢,趙氏宗族得以復興。趙武完全領會,用“全要領”來表明自己痛定思痛,祈禱不再發生刑戮之禍。一頌一禱都緊密地結合著趙氏自衰敗后再起的現實,的確是“善頌善禱”。晉獻文子,即趙武,晉大夫,“獻文”是謚號。成室,新居落成。

[80] 發:送禮慶賀。

[81] 張老:晉國大夫張孟。

[82] 輪:輪囷,高大。

[83] 奐:文采鮮明。

[84] 歌:古代祭祀時奏樂唱詩,這里代指祭祀。

[85] 哭:指家族中死喪哭泣之事,這里代指葬禮。

[86] 國族:國賓和宗族。

[87] 全要領:免于斬戮之刑。要,通“腰”。領,脖頸。古時罪重則腰斬,罪輕則戮頸,砍頭。先大夫:自稱已故的父親、祖父。九京:即九原,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今山西絳縣北。

[88] 北面:面向北。古代堂禮,長輩面南而坐,小輩北向而拜?;祝汗糯虬荻Y,拱手至地,頭也至地。是古代最隆重的拜禮。

[89] 善:擅長。禱:祈福免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川市| 浦东新区| 仁怀市| 增城市| 惠安县| 荔波县| 南汇区| 明光市| 通渭县| 阿拉尔市| 额敏县| 芜湖市| 舒城县| 蒲江县| 察雅县| 东台市| 湘阴县| 汉阴县| 泗水县| 大足县| 玛多县| 吉林省| 卢湾区| 平顺县| 隆林| 普兰县| 长泰县| 芜湖市| 阳朔县| 米易县| 涞水县| 贵德县| 湖口县| 哈巴河县| 克什克腾旗| 江城| 永泰县| 来凤县| 金平| 东乌珠穆沁旗| 柯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