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李白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3]?
【解讀】
這首《贈李白》是天寶四載(745)秋杜甫與李白再次相遇時所作。由于四句詩均無主語,理解容有歧義。但從首句“相顧”之語來看,詩所言均關涉雙方,不但有對朋友的勸慰,也有對自己生活的反省。“飄蓬”之喻言雙方,同時也是杜詩中人生漂泊主題的開始,說明詩人的不安定感加強了,對生活也試圖有所改變。次句當是以葛洪喻李白(杜甫此時不致以嘲笑口吻稱李白“愧”對葛仙),言自己最終未像對方那樣選擇求道而有“愧”。“飛揚跋扈”顯然偏指李白,但不含貶義。“空度日”應主要是檢討自己,但同樣義兼雙方。前人或謂此詩乃李白“一生小像”,“公贈白詩最多,此詩最簡,而足以盡之”(楊倫《杜詩鏡銓》引蔣弱六語)。但似乎更應看到,詩人在此詩中開始以冷靜的態度思考人生,同時對重復前輩的人生道路表示懷疑。他早年的讀書游歷生活至此結束,但正像此詩的結尾是一個問句,這段生活的結束也不是一個句號,而是一個問號:我到底要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什么樣的前途在等待著我?
[1] 飄蓬:以蓬草飄蕩喻生活無定。曹植《雜詩》:“轉蓬離本根,飄飖隨長風。”
[2] 丹砂:朱砂,煉丹的藥物。葛洪:東晉人,著名道教思想家。《晉書·葛洪傳》:“聞交趾出丹砂,求為勾漏令。帝以洪資高,不許。洪曰:‘非欲為榮,以有丹耳。’帝從之。……洪乃止羅浮山煉丹。”
[3] 飛揚跋扈:專橫,不受拘束。《后漢書·梁冀傳》載:梁冀驕橫,漢質帝稱其為“跋扈將軍”。《北史·齊高祖紀》載:高歡稱侯景“常有飛揚跋扈志”。為誰:為何,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