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唐詩里的煙火人間
最新章節: 宋之問和溫庭筠: 不會說話做事,人生就會成悲劇
微信知乎歷史大神溫伯陵,擊碎對唐朝詩人的刻板印象,帶你全面了解唐朝詩人,講述隱藏在唐詩背后的故事。很多人認為,詩詞中所表現出的思想和情感就代表了作者本人,但實際上這種認識并不準確。比如我們印象中豪放灑脫的“詩仙”李白,實際上一身都為功名所累;“詩圣”杜甫年輕時曾是一紈绔子弟,后來屢遭挫折才漸漸接了地氣;號稱“詩佛”的謙謙君子王維,也曾寫過歌功頌德給皇帝拍馬屁的詩;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實際上也熱衷于功名,只是由于自己情商不夠一直碰壁而已;都說高適是詩人,實際上帶兵打仗、建功立業、治理地方才是高適的主業,寫詩不過隨手而已;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這種千古名句的多情種子元稹,也曾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拋棄過多位相戀過的女子;出身寒門才華橫溢的宋之問,為了往上爬,居然不擇手段,有奶便是娘……唐詩就是唐朝人的微博,它承載了唐朝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狂喜,“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閑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悲憫,“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情……唐詩是唐朝人表達思想、抒發情感的工具,而讀唐詩則是了解唐朝詩人,甚至是了解唐朝的方便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