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于清端公治家規(guī)范[1]
- 中華歷代家訓集成·清卷:慎獨則心安
- 石孝義編著
- 4858字
- 2021-08-24 16:09:23
于成龍
導讀
《于清端公治家規(guī)范》是于成龍為改變當時社會的一些陋習而對家人所做的訓誡。全書共四十二條,對家人的日常生活言行做出了嚴格的規(guī)定。作者首先強調以孝悌作為立家的根本。指出:“孝為百行之原。父母生兒,能有幾個身顯榮親的。就是力田貿(mào)易,肩挑負販者,皆可隨分以養(yǎng)親。但要把父母時時刻刻放在心里,時時刻刻頂在頭上。”其次,要求子弟要做到勤勞興家、經(jīng)營有道、樂善好施。另外,他主張為人處世要寬和忍讓,指出:“不可結怨于人,人之最難忘者感恩、積恨二端,施恩于人尚有忘者,積恨于人則透入骨髓,未有不思報者?!弊詈?,他諄諄告誡子弟:“以上四十二條,皆我親身閱歷,件件有著。凡我后人,勿謂其迂遠而忽之也?!?
作者簡介
于成龍(1617—1684),字北溟,號于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呂梁方山縣)人。歷任羅成縣知縣,四川合州知州、湖廣黃岡知州,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滴醵辏?681)入京覲見。后升任兩江總督,不久便在任上去世。死后追贈為太子太保,謚號“清端”。于成龍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據(jù)說他去世時,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別無余物,南京市井百姓聞之無不痛哭流涕。
傳[2]曰:“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眲t是家有教也。正惟一家有教,一國觀感,相習成風,而仁讓興焉矣。故居今日而欲陋習丕變[3],當自士大夫之家倡之。為作家訓,以示后人云。
一、孝為百行之原。父母生兒,能有幾個身顯榮親的。就是力田貿(mào)易,肩挑負販者,皆可隨分以養(yǎng)親。但要把父母時時刻刻放在心里,時時刻刻頂在頭上。讀書明理者,以養(yǎng)志為先。愚夫俗子,亦勉力養(yǎng)其口體,依依膝下,始終孺慕[4]。第一不可聽妻子之言。如有不孝,族人公罰。
一、弟兄形雖有二,溯源于父母之身,究竟還是一個人。若弟兄仇敵,只為看做兩個,所以參商。我今立訓,同爨[5]者宜一室和氣,若是分居,亦要彼此聯(lián)屬。為兄者當愛,為弟者當敬,患難相恤[6],貧富相顧,不肖相勸。勿聽妻子之言,而傷手足之情。如有不遵者,朝廷法律具在,莫貽后悔。
一、族中之人,皆吾祖宗一脈。譬如樹之有干,畢竟落葉歸根。彼族中老幼,奈何其不睦乎?今人見族中之富貴者,羨為榮耀。見族中之貧寒者,多生厭惡。此種心腸,豈可以對祖宗?我今立訓,凡系族人,不分枝派遠近,不論人品貴賤,俱照長幼執(zhí)禮。倘敢高下異視,照不睦條議罰。
一、士農(nóng)工商,各執(zhí)一業(yè)。子弟十二三歲時,賢愚已定。賢者做向上事,愚者亦別令其執(zhí)一藝,庶不致閑曠其身。到了長成,還可以贍養(yǎng)妻子。若一姑息,或聽其暴棄,鮮不貽[7]后日之悔也。
一、族人不知讀書之樂。僥幸博一青衫[8],自以為萬事皆足。至于科第一節(jié),皆諉之于闔郡[9]風水。不知發(fā)過先達,盡系讀書之人。豈風水之說,獨不應于我輩乎?愿我家子弟,破除積習。做童生,下一番苦功望進學。做秀才,下一番苦功望中舉。即使數(shù)命不偶[10],艱于遇合,道理明透,亦不被人目為不通。
一、四民[11]之首曰士,原期讀書明道,較愚人迥出一頭,故稱之秀才。豈知一做秀才,惹禍招災,總從一念之放肆起。我愿子弟,小心敬畏。雖進學與平人無異,埋頭讀書。設有非禮之來,當以理遣。如果有干身家,始許理論。切勿呼朋引類,做出非為的事來,那時悔之晚矣。
一、士子幸而上達[12],身雖貴顯,居家切要勤儉,不可奢靡。待人務宜謙先[13],不可驕傲。
一、有田之家,率其佃仆,及時耕種,及時耘耨。寧先時,毌后時。仍不時親身董率[14]。勿自家懶惰,委之家人。
一、種田不離田頭,深耕易耨是其本分。勤得一分,多得一分之利。仍要積聚糞灰,地肥則苗盛。于農(nóng)暇之時,就想到來歲耕耘之時,有當備用之物,乘閑置辦。雖遇豐年,所獲縱多,亦不可浪費,少留儲蓄,以備兇荒。田有隙地,必種瓜菜之類,畜養(yǎng)豬雞以補不足。
一、朝廷錢糧,依期封納[15],不可拖延,為里中頑民。
一、生意之人,或開店,或行商,俱要早起晚睡,不可偷安。語云:“不將辛苦意,難取世間財。”
一、居家要儉。當念錢財非易,衣服飲食,惟期適口充身,不可浪費。吾永寧地土磽瘠[16],而天時又亢澇[17]靡定,少有所蓄,庶可以備荒年。
一、馭仆婢體恤勞苦,軫念[18]饑寒,不可近狎,亦不宜疏遠。臨之以莊[19],馭之以禮。至要,至要。貴顯之后,鄉(xiāng)黨之間,禁其放肆,則又寧嚴毋寬也。
一、結親惟取門當戶對,不可攀高,亦不可就下。司馬溫公曰:“嫁女勝吾家,娶婦不若吾家?!倍Z切記切記。女夫兒婦[20],俱要一一訪實。如儀容惡疾之類,慎之于始,不可以一言之合,輒將兒女輕許。至于聘財妝奩,但當量其家計大小,不可過費,恐傷元氣。
一、喪葬俱按《文公家禮》行。父母年至六十,則衣衾棺木之類,俱當及時置辦。
一、祭祀祖先,或時祭,或忌日,牲醴[21]、湯飯、紙錢,量力設備。男婦依序行禮,不可疏略。
一、夫婦之間,當思一“敬”字。梁鴻、孟光之舉案齊眉[22],千古稱為美談,敬而已矣。如今夫妻反目不和,只為太狎。太狎則不敬,不敬則變生莫測矣。是故居室之間,當如賓客,自然刑于之化以起,門內(nèi)之和以生。至于彼此罵詈,辱及其身,則又祖宗之罪人也。豈足語于人道乎?倘有小家女,不敬祖先,不尊丈夫,敢用污言詈夫,并辱宗祖者,以不孝律出之。
一、凡年至四十無子,方許置妾。嫡妻不得妒忌。如不遵此訓,照七出條[23]出之。其夫亦不得縱妾凌妻,犯者合族公罰。
一、貴顯之家,有故交寒士在座,覺得另有一番韻致。若有骨鯁之士[24]、文學之人在座,則愈顯其休容之度[25]矣。子弟貴顯者,切莫疏慢士類。
一、人家生兒子,自然是聰明者佳。但聰明人每多刻薄,則暗中虧折了許多福分。常見尖穎之人,終于落薄,庸庸之人,反享厚福。一系聰明發(fā)泄已盡,一系天機渾含不露,所以受用各有不同。我勸聰明子弟,以寬厚宅心,庶可邀和平之福。
一、子弟將成人之時,性情易擾。不許結交淫朋浪友,如與不端之人往來,為父兄者急早禁絕,以防其漸。
一、子弟年幼,早晚不時稽查,不許遠離膝下。即從師在學,亦必訪察功課。倘有曠業(yè)之日,則根究蹤跡,大加振刷[26],勿事姑息。
一、子弟居室,早則十八歲,遲則二十歲,切不可再早??衷獨馕磯?,致成虛怯。
一、子弟家居,飲食動作,俱教以規(guī)矩。事上接下,俱教以禮數(shù)。勿致放蕩,恐久久便成狂妄。
一、子弟出外,必稟命于父兄,反必面[27]。婦女外出,必稟命于公姑,反必面。不許擅自出入。
一、人家子女,到五六歲時,男則從師,穎悟[28]者望其上進,愚魯者束其身心,不致將來有佻達[29]之虞。從小姑息,長大廢棄,皆為父者貽之也??鬃釉唬骸皭壑芪饎诤?。”女孩兒即教其紡績,再長則教其針黹[30],仍約束其驕傲之性。婦主中饋,為母者亦須教導。務要早起晚睡,不可令其懶惰。頭足修飾,不可令其垃塌。語言謹慎,不可令其縱肆。行止端莊,不可令其輕浮。若縱而不教,一到夫家,不成材料,不執(zhí)婦道,牽惹辱罰,皆為母者貽之也。子女所關匪細,為父母者慎之。
一、閨門要嚴肅,雖系中表[31]至親,務要男女有別,遠嫌別疑。不可同席而食,同坐而語。宅中分別內(nèi)外,昏夜之間,女不出,男不入。女子有事,夜行以燭。男子年交十六,早晚非奉呼喚,不許擅入內(nèi)宅。
一、婦女不許入寺觀燒香拜會。惟在家念佛持素不禁。
一、婦女惟正事出外,用金珠服飾。在家則家常服飾,不得喬妝艷服。
一、婦女不幸而夫早夭,應該守節(jié)為是。其或青春年少,不能終節(jié)者,不妨善言盡伊父母,令其改適,以免意外之誚。
一、致富由勤,人盡知之。我謂“公道”二字,乃致富之要訣。常見世人欺慢愚人,巧詐取財?;蜿璠32]秤升斗,出入各別,也有賺錢起家的。究竟巧里來,拙里去,明里來,暗里去。蓋由出此心一欺,必干[33]天譴,終成無益。何如任天由命,永保?;?。故我謂“公道”二字,其致富在“勤”字之上。
一、富貴是命里帶來的,自不必說。然亦非鐵汁镕成的。天道惡盈,若無德以迓[34]之,恐轉而消折矣。
一、錢財盈豐,千倉萬箱,不過屬你管轄,不可看作萬年不拔之基。若遇好事不做,遇貧難不施,不過一守財虜耳。或者博施濟眾,上天鑒之,必永享富厚也。
一、居心不可刻薄。天地長養(yǎng)萬物,只是一個仁,仁則并包無外。今人當處處以仁存心,所見所行所言,自無暴戾之習。純是一團藹然和氣,福慧油然而生,為子孫不知存了多少地步,自家那里覺得?
一、立身貴高。高非高傲之高,只是不可把自家的身子卑了,同流合污是也。須要看得自己身子重,自然非禮不為。視一班茍賤趨奉者,如坐泥涂,我之身豈不抬高幾十層乎?
一、人貴立志。志非大言不慚之謂也,乃念念向上一等做去。譬如我志在富,則當勤儉以致之。所趨者在那一等,自然所得者即在那一等。所謂有志者事竟成也。
一、莫謂神明當敬也,敬神明不如敬心。莫謂此心可欺也,欺此心即是欺天。心存正直,天知神敬,心存欺詐,鬼禍災生。從古欺心做壞人者,曾有幾個到頭?
一、世間當行與不當行者,善惡兩途,天之福人與禍人者,亦善惡兩途。勿謂些小之善不足紀,善念一生,天必降之福。勿謂些小之惡無足畏,惡念一生,天必降之災。二者不分大小,只在人舉念間耳,《太上感應篇》注得分明。
一、不可結怨于人。人之最難忘者,感恩、積恨二端。施恩于人,尚有忘者,積恨于人,則透入骨髓,未有不思報者。所以吾人處世當存一寬大之念,不獨馭事留其有余,就是言語之間,也不可過銳。我出于一時之無心,而人竟積為終身之怨階矣。
一、凡事不可做盡。人力不逮于我,我不可窮人之力。人勢不及于我,我不可使盡其勢。即言語之間,不妨讓人一句。略得便宜,抽身便轉,討了許多受用。
一、人終身體認一個“忍”字。小不忍則亂大謀,忍得一分,受用一分。父子不忍,則乖天倫。兄弟不忍,則成吳越。夫妻不忍,則魚水反目。朋友不忍,則氣誼參商[35]。居家不忍,則乖氣致戾。世情不忍,則變起仇敵。甚而一言不合,戈矛頓起。人命反掌,悔焉莫及。不忍之害大矣,可不慎諸!
以上四十二條,皆我親身閱歷,件件有著。凡我后人,勿謂其迂遠[36]而忽之也。
注釋
[1]于清端公治家規(guī)范:于清端公于成龍《治家規(guī)范》是他數(shù)十年守身處世經(jīng)驗的總結,共四十二條。據(jù)清余治原編,楊鐘鈺、蔡文鑫重輯《重訂得一錄》轉錄。
[2]傳:一般指的是《論語》。
[3]丕變:大變。語出《書·盤庚上》:“罔有逸言,民用丕變?!?
[4]孺慕:依戀、親敬。孺,相親。
[5]同爨:同灶炊飯?!抖Y記·檀弓上》:“或曰:‘同爨緦?!笨追f達疏:“既同爨而食,合有緦麻之親?!?
[6]患難相恤:遇到患難彼此互相救助。恤,體恤,周濟。
[7]貽:遺留,留給。
[8]青衫:古時學子所穿的服裝。此指取得微小的秀才功名。
[9]闔郡:全城。闔,全。
[10]不偶:不合。引申為命運不好。
[11]四民:指士、農(nóng)、工、商。泛指古代對平民職業(yè)的分類。
[12]上達:上進顯達、發(fā)達,指官職得到進升。
[13]謙先:當作“謙光”?!兑住ぶt》:“謙尊而光?!笨追f達疏:“尊者有謙而更光明盛大?!焙笠蛴谩爸t光”,指謙退或謙退的風度。
[14]董率:督率。
[15]封納:封裝交納。
[16]磽(qiāo)瘠:土地堅硬而貧瘠。
[17]亢澇:干旱與洪澇。亢,大旱。澇,水災。
[18]軫(zhěn)念:輾轉思念。引申為關懷之意。
[19]莊:莊重嚴肅。
[20]女夫兒婦:女兒出嫁,兒子娶親。
[21]牲醴(lǐ):祭祀用的犧牲和美酒。
[22]舉案齊眉:漢代梁鴻和孟光夫婦相敬如賓的故事,見《后漢書·梁鴻傳》。
[23]七出條:七出又稱七去、七棄。古代漢族婚俗之一,規(guī)定夫妻離婚時所要具備的七種條件,當妻子符合其中一種條件時,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即離婚)。婦人七去:不順父母,為其逆德也;無子,為其絕世也;淫,為其亂族也;妒,為其亂家也;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也;口多言,為其離親也;竊盜,為其反義也。
[24]骨鯁之士:剛直不屈的人。鯁,同“耿直”。
[25]休容之度:善美寬容的度量。
[26]振刷:整肅。
[27]反:同“返”。面:面見。
[28]穎悟:聰穎有悟性。
[29]佻達:輕薄放蕩;輕浮。
[30]針黹(zhǐ):針線活兒。
[31]中表:古代稱父親的兒子為外兄弟,稱母親的兄弟姊妹的兒子為內(nèi)兄弟。外為表,內(nèi)為中,合稱“中表兄弟”,故稱與他們之間的親戚關系為“中表”。
[32]戥(děnɡ):亦作“等”,一種稱量金銀、藥品的小秤。
[33]干:這里是冒犯的意思。
[34]迓(yà):迎接。
[35]參(shēn)商:參商二星此出彼沒,兩不相見。比喻兩人意見不統(tǒng)一或不和睦。
[36]迂遠:迂闊而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