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高順做了那么多鋪墊,名為講道,時為講學。

魏晉以后,民間私人講學風氣漸濃,加上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以儒學依舊是主流。

今日高順的打扮,就是學的孔子,而儒家的學派里,宋明理學是毒瘤不可取,有重量的就是陽明學派了。

提前千年提出王學,高順心里也是沒底,畢竟沒有上千年的文化積累,他怕這時代的人理解不了。

陽明學派,又名姚江學派,創始人為明代大儒王守仁,因其曾筑室于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故稱該學派為陽明學派。

該學派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學說,后分化為浙中王學、江右王學和泰州王學等七派。

陽明學派是明朝中晚期思想學術領域中的一個著名流派,其學說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后傳于日本,對日本及東亞都有較大影響。

明朝中葉以后,隨著程朱理學日益失去控制人心的作用,王陽明的學術思想才逐步左右思想界,風靡一時。

在教育領域里,程朱學派養成的教育傳統窒息了自由思想。當時的知識分子都把熟讀朱熹注的“四書”和《性理大全》等書,奉為金科玉律,不敢稍有出入,否則被誣為離經叛道。

“王學”的出現,要求人們擺脫程朱學派章句語錄的桎梏,“反求諸心”,追求自己智慧、道德的靈光,這在當時學術界確實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王學”將封建主義的倫理道德說教臻于系統和完善,而且具有簡易明白、通俗易懂的特點,更便于推行和傳播,所以也深得封建統治階級青睞。

雖然王學有些深奧,但也不是不可取,沒有了理學的桎梏,也許人們更容易接受。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高順覺得傳播王學,好在他前世也是王學信徒,比較喜歡心學,所以看了一些《傳習錄》。

這些日子,高順并不是不想見客,而是他一直在整理記憶,準備出了一個教案。

為了“一炮打響”,高順做了充足的準備,把記憶里儒家的內容全部“看”了一遍,然后摘取出有質量的內容。

高順這一開口,看熱鬧的人也許聽不出什么,但讀書人卻聽出了一些門道。

高順一開始講的是如何讀書,對讀書的態度,應該怎么讀書,如何勸學。

這些內容比較淺顯,只要讀過書的人就可以聽懂,高順看了看眾人,發現效果還不錯,于是繼續開口。

“孔子云:學而之習之,不亦說乎;吾日三省吾身:傳不習乎?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有道是: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

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習之道,重在興趣,唯有樂學,方可入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詩詞者,小道爾,吾緣之揚名,卻不屑為之,只因詩不興邦,詞不富國,曲不利民。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

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推其致亂之由,殆始于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

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

魏晉更替,南北對立,北朝分割,又是三國鼎立。

時齊主式微,奸臣當道,朝政腐敗,國勢衰落,橫征暴斂,民不聊生,有和士開之流。

而今之陳國,政治清明,國泰民安,君主寬厚大度,富于才略,朝中難免有奸邪小人作祟。

至今之周國,宇文邕智聰慧,有遠識,性果決,有智謀,能斷大事。

擺脫舊俗,整頓吏治,政治清明,百姓安定,國勢強盛,有一統中原之野心。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有宇文純、司馬消難、達奚震之流,宇文盛、侯莫陳瓊、宇文招、楊堅、薛迥、李穆之輩。

周國之心,猶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高順引經據典,一邊說著,一遍拍陳國的馬屁,一邊夸大周國的危害,同時委婉地指出陳國的隱患。

人們一開始就被他吸引,漸漸的被帶了節奏,當他說陳頊如何英明時,人們會露出笑容。

當他說起朝中可能有奸臣時,有的人臉上露出贊同的神情,雖然高順沒有說是誰,但有人已經對號入座。

當高順說起周國的危害時,一時間列舉了很多人和事,人們的表情也從不屑變得凝重,絲毫沒察覺高順已經不是在講學。

高順一口氣說了兩個時辰,說的是口干舌燥,嗓子都有些啞了,坐在蒲團上也不覺得冷。

看到他的演講效果很好,高順這才結束了講學:“今日到此為止,下次講學另行通知。”

高順說罷起身離開了同泰寺,有人起身送他,有人還沉浸在高順說的內容中。

一次講學,讓高順在建康城徹底揚名,那首好了歌很快流傳開來,讓人們覺得神仙原來也有這些煩惱。

陳叔寶在東宮得知消息后,十分后悔沒去,從高順講的內容可以看出,他確實是博學之士。

這樣的人講學,不去聽聽實在太可惜了,陳叔寶于是命人去打聽,下次講學他一定要去。

陳叔寶對高順比較尊敬,可陳頊卻不這么看,當他聽聞講學的內容,一開始覺得高順不錯,確實很有才華。

聽他談論起天下大勢,雖然覺得不對勁,可這都是歷史,讀書人基本都知道。

但當他仔細說起各國的情況,尤其是周國時,陳頊地表情變得凝重。

因為高順說的一些人,有些他都沒聽過,而他聽過的人,高順全都說對了,這說明高順不是在胡說。

一個齊國的普通宗室,雖有世子之名,其實是庶出,怎么會對周國如此了解。

陳頊正是調查了高順的身份,才對他愛答不理,他覺得齊國欺騙了他,心里更加沒有結盟的意思。

可是現在高順表現的如此亮眼,讓他都生出了愛才之心,如果高順能留在陳國一直講學,貌似也是不錯的。

抱著這個想法,陳頊并沒有阻止高順,但他卻不知道一個詞語——輿論。

高順講學,自然不是想開宗立派,以他現在的水平,東拼西湊來兩場演講還行,真正研究學問還差的遠。

而他之所以這么做,就是借著講學之名傳播輿論,宣傳周國威脅論,讓百姓和氏族發出聲音——民心。

現在的皇帝可能不知道,民心所向,就算是皇帝也不能抵抗,尤其是那些世族,哪怕到了封建末年,也依然存在。

這就是封建王朝特有的現象,皇帝與士大夫治天下,而不是和百姓。

哪怕魏征說出了“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言論,也沒有一個皇帝真把百姓當回事。

但是民心真的不可違,就算皇帝也不行,而高順講學的對象又都是讀書人,這時候的讀書人可都是世家大族。

所以高順只要說服了他們,就等于說服了陳國的氏族,同時也可以左右皇帝的決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东县| 英超| 牡丹江市| 青州市| 娱乐| 马鞍山市| 昌乐县| 布拖县| 南投县| 阳谷县| 闻喜县| 海盐县| 垦利县| 札达县| 寿阳县| 宿迁市| 仁怀市| 玉林市| 襄樊市| 秭归县| 石城县| 尼木县| 白河县| 略阳县| 札达县| 潍坊市| 股票| 十堰市| 沂南县| 邮箱| 普格县| 尼勒克县| 舟山市| 临夏市| 海原县| 蒙城县| 裕民县| 泸西县| 象州县| 延庆县| 新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