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點價與基差交易
現在全球大宗商品的貿易基本上都是以基差交易為主,如m2001+50,這里的+50是期貨貼水50個點,也可以理解為現貨基差,但是m2001的價格每個交易日都會隨著期貨盤面不斷發生變化,買賣雙方最終合同的價格沒有敲定,需要買方在合同規定的點價截止日期之前進行點價,從而來確定合同最終的成交價格。
例如,合同規定在2019年11月30日之前進行點價,買方在2019年11月20日點價,當日收盤價為2800元/噸,那么現貨合同最終的成交價格就是2800+50=2850(元/噸),從而把最終的銷售價格確定了?;罱灰紫碌狞c價模式有利于賣方規避風險。
以壓榨產業為例,原料大豆是從國外進口的,需要與國外簽訂基差合同,接受國外的升貼水報價,到時候需要在芝加哥CBOT盤面進行點價,從而確定原料的進口成本,一旦壓榨企業在芝加哥CBOT點價之后,同時提前進行遠期鎖匯,那么未來的進口成本就確定了。
與此同時,壓榨企業在大連商品交易所盤面賣出豆粕和豆油,從而鎖定這部分大豆壓榨的收入,再根據期貨盤面價格加上升貼水報價,形成基差合同,一旦有下游買方接受了基差合同,并在未來某一時刻進行點價,那么壓榨企業就需要平掉空單,交付現貨,把盤面利潤進行兌現,現貨毛利就等于盤面利潤減去現貨基差。
所以當盤面利潤較高的時候,壓榨企業為了早一些將利潤兌現,往往把期貨升貼水報得很低,以便讓下游買方接受基差合同,并完成點價,只要買方一點價,壓榨企業就可以平掉期貨盤面的空單,把盤面利潤兌現。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盤面利潤與現貨基差往往是負相關的,盤面利潤較高,則現貨基差較低;盤面利潤較低,則現貨基差往往較高,這里的現貨基差就是期貨貼水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