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身邊兩個學美術的藝術生。
室友五號是高二決定走美術的,決定來得很突然,那天晚上,我正在泡腳。
“告訴你們一個消息。”五號從窗簾里面探出頭。
“什么?”六號嘴里吃著零食,講話含糊不清。
“奧,那個。”五號提前和三號說過了,三號表現得很平靜。
“我下學期走藝,學畫畫。”
“這么突然嗎?”我抬起來一只腳開始擦。
“決定好了嗎?”六號抬頭看著床上的五號。
“去別的學校集訓嗎?”二號也提出問題。
“嗯,去xx學校集訓,我覺得數學分數太難提升了,我小時候也學過素描,有點基礎,應該不會很難。”五號認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還會回來嗎?”我突然有點傷感。
“應該不會了吧,藝考結束可能就找個補習班補文化課。”五號托著腮幫子,“藝考完我們文化課進度不一樣,回來可能跟不上。”
“是不是要認識新室友呢?處理新的人際關系?”六號若有所思。
“嗯,會有新的室友,也要有新的老師。”
“加油加油,有空記得回來看看我們。”我腳擦完了,起身倒水。
“好。”
高二的新年,五號的床空了。
明明才十幾歲,明明才上高中,很多事情卻要像大人那樣做決定了,還要拿出足夠勇氣去承擔未知的后果。
高三的十一月份,五號結束了省考,開始補習文化課。
高三后面很多重要的模擬考試她都會回來考,看看自己大概能考多少分。
五號每次回來我們都特別高興,她會帶很多好吃的,送我們她畫的速寫當作圣誕節禮物。
我們會問幾句集訓的狀況或者最近學習情況。
“集訓剛開始還挺輕松的,八月就是分水嶺,八月以后訓練強度會提高很多,素描課上到半夜十二點,回去還要趕速寫作業,早上七點多就要到畫室了,有時候吃早飯的時間都沒有,一邊畫畫一邊悄悄吃。”
“最難受的是瓶頸期,別人都在進步,我還在原地踏步,速寫還可以通過訓練提升,其他的有時候真的需要一些基礎。”
“反正能不學美術就不學,真的很累很累。”
我想起來有時候刷到五號的朋友圈,經常曬一些寫生作業和自拍,感覺很充實,過得很快樂。
原來并不是表面的樣子,很多日子經歷的痛都是要自己忍著的,有些人過得很辛苦,只是不屑去傾訴。
大藝術家也是美術生,高二后面白天上文化課,傍晚去機構畫畫,下課的時候夜都深了。
除了藝考前那次和大藝術家見面,再碰在一起是高三的新年,我們約了一場賀歲電影。
“你最近怎么樣?”大藝術家難得關心我的狀態,“我感覺藝考完以后我文化課都搞不上去了。”
“你肯定行的,你那么穩。”我安慰他,“你那個美術考試排名很靠前啦,你文化課本來又沒有很差,還有幾個月,自信點。”
“我爸給我下載了歷史課的錄音,我天天晚上聽,好久不學,歷史都忘光了,數學也在往下掉,我慌死了。”
大藝術家和我說了很多,因為那段時間他的網名是“由我繼續擔任一百分”,不和他深聊真的覺得他很自信很有底氣。
我潦草的幾筆其實概括不了他們經歷的黑夜,好在現在都結束了,我們都可以以“過來人”的樣子笑著談曾以為看不見盡頭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