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二月二,龍抬頭
龍抬頭,剃龍頭
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薯仔頭,芋仔頭
芋仔頭,蘿卜頭,伯公幫你剃龍頭
剃龍頭,年年都有精神頭
…………
一陣陣稚嫩清亮的童聲,順著汾溪河飄蕩而來,一群孩子你追我趕,歡快地向著曦龍灣方向踢踏奔跑。起初,大家興致很高,黎梓龍領著大家唱著潘伯公教的水鄉童謠,歡呼雀躍。
“你們看,快到了!”跑了快一個小時后,領頭的黎梓龍見大家累得像泄了氣的皮球,便氣喘吁吁地指著不遠處的大榕樹和隱約可見的樹屋,為大家鼓勁。
“哇,看到了,像船篷。”緊跟著的黃龍輝歡叫起來。從小跟著爺爺做龍船的他,看見弧形的東西都覺得像船篷。
“這不算什么,里面還有更精彩的呢,龍仔帶我去看過。”黎梓龍的好伙伴袁子航得意地說。
“黑 的,像坨大牛屎。”有人發出嘻嘻的笑聲。
五六個孩子推搡著,簇擁著,奔跑著,眼看快到目的地了,便又來了精神。
“伯公,伯公……”
“伯公,伯公……”
陣陣由遠而近的清脆童音將潘伯公驚醒。剎那間,他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下意識地摸到茶盞,舉起來又呷了口茶,感覺余溫還在,使勁地眨巴了幾下眼睛,嘴巴還囁嚅著,哼唱著:“江西有九十九條河,只有一條到博羅……過了一山又一山,抬頭看見火燒山。火燒竹子心唔死,唔討賢妹心唔甘。郎有心來妹有心,二人恰似線和針……”潘伯公似乎還陶醉在夢里,意猶未盡。
“哇,伯公怎么了?大早晨也睡得著?”有個孩子擔心地問道。
“伯公,您是累了嗎?大白天都睡著了。您看,我的小伙伴們都來了。”領頭的黎梓龍,長得敦實健壯,臉色紅潤,眼角上挑,見到潘伯公,任性親昵地趴到他懷里。
“哎喲,好,好,我的乖龍仔,伯公夢到好風景呢!”潘伯公說完,仍回味無窮似的,瞇縫著眼,搖著頭,好像要將自己搖醒似的。
“伯公,您夢見哪里了呀?下次帶我們去吧。”黎梓龍仰著頭說。
“好,下次帶你們一起去,去看好風景。”潘伯公臉上帶著笑,諾諾應著。
“伯公,您唱的是什么歌呢?”身材瘦長的袁子航好奇地湊過來,咧開缺了門牙的嘴。
“睡著還唱著歌,夢到仙姑了吧?哈哈。”胖墩墩的肥仔笑得眼睛都瞇成一條縫了。
“唉,人老了,就愛想些陳年舊事,不頂用 。也不知道東江源頭的那些山、那些樹、那些人,如今是什么光景了。”潘伯公被嘰嘰喳喳的“麻雀”們吵醒了,努力地眨了眨眼,甩了甩頭,使勁地將思緒從遙遠的時空里拉回來,揉了揉濕潤的眼睛,他有些倦怠地向奔跑而來的孩子們擺了擺手,又瞇縫起樹紋似的雙眼,慈眉善目地笑著。
“您不是做夢了嗎?沒看見呀?”
“不是被你們鬧醒了嘛,要不,我準能看見。”
“哈哈!”
“哈哈,莫笑,莫笑,伯公老了,精神哪有你們小孩子歡騰呀,充飽了氣的皮球似的。”
“伯公,我爺爺也和您一樣,隨時睡得著……”黃龍輝斜靠著樹屋,抿嘴輕聲說。他的頭發根根直豎著,好像有無數根線在往上提似的。
“噢,你爺爺大名是?”
“做龍船的,大家叫他祺叔公,他認識您。”
“啊喲,船廠老友,認識,認識。”
“伯公,您不是說好,今天是龍抬頭,要幫我們剃頭嗎?瞧,我把伙伴們都帶來了。”黎梓龍插進話頭,神氣地攤開手掌,示意一眾小伙伴。
“噢,好哇,龍抬頭,剃龍頭。”潘伯公又揉了揉惺忪的眼,心里歡喜起來。每個周末,潘伯公的最大樂趣,就是泡上一壺龍船茶,等老家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像鳥雀一樣從村頭村尾飛來,圍繞在他這棵老樹上,嘰喳歡鬧。只有這時,他才覺得自己的心又年輕起來。
“丁仔丁孫們,代代相傳。”潘伯公自言自語。
“什么是丁仔丁孫啊?”
“這都不知道呀,我們這幾個人的爸爸就是丁仔,我們就是丁孫唄。”
“什么是丁仔?”
“這個……伯公,什么叫丁仔?”
“這個呀,說來話長。咱們水鄉這龍船呀,可神奇呢。那一年,被禁了十多年不能舉行的劃龍船活動,第一次解禁之后,各個村都爭相造船購船,我們砍伐回來幾十卡車的木材,很快就被用完了。第二年端午,大部分村莊都參加龍船趁景,各村也龍氣大旺。就咱們那一個村,第二年就生下了十二個男丁,大家叫他們丁仔,就是你們的爸爸那一群同伴。”
“哈哈,那我們也都是劃了龍船才出生的嗎?”
“不用講,當然是啦。今天又是龍抬頭的好日子,你們都是在年前剃了過年頭,過了兩個多月,現在頭發都長長了許多呢。”
“伯公,會不會疼啊?”黎梓龍摸著頭發,有些擔心地問。
“不會,舒服著呢。來,先喝杯美味的龍船茶,我再開始剃龍頭,講千年老神樹的故事給你們聽。”潘伯公說著,呷了一口茶。
“伯公,您還要教我們唱童謠。”
“唱童謠,好啊,好啊……”潘伯公一邊應著,一邊起身往旁邊的矮屋里走去。
“哎喲,又講神樹的故事?耳朵都起繭子啦。”袁子航嘻嘻笑著。
“那我們就去樹屋里玩吧。”黎梓龍手一揮,向大家示意。
“好,我們去樹屋捉迷藏。”黃龍輝和肥仔立即響應,一個箭步跳到前頭。
古樹洞平時是孩子們的水簾洞,里面寬敞封閉,潘伯公在兩邊各留出一排榻板,不管白天夜里,十余個孩子可以坐在榻板上,風雨不侵,他們經常圍追著嬉戲打鬧,洞里洞外自由穿行。
“抬頭看。”走進樹屋,黎梓龍仰了仰頭,示意道。他和往常一樣,主動當起了向導。
“哇,這么多小龍船。”孩子們仰起頭,第一次進來的孩子被眼前的情景驚到了。在樹屋高過孩子們頭頂的上方,順著拱形的弧度,一根根細長的竹釘架著一艘艘小船模型,長的有一米多,最短的也就一尺多的樣子。它們大大小小、錯落有致地陳列著,像一群在空中飛翔的鳥。
“這叫龍舟模型,全部是潘伯公的手藝。”
“噢,太精美了。”
“用什么木頭做的呀?還有香氣呢。”黃龍輝用鼻子吸了吸空氣中淡淡的木香。
“潘伯公說是紅豆杉,而且這些木頭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呢。”
“一條,兩條……”
“別數了,快滿三十條了,一年藏一條。”
“什么意思呀?”
“這要問伯公。”
“啊,這是什么?”一個孩子指著頭頂上一個奇形怪狀的木疙瘩,緊張地問道。
“不能動,這是古龍頭,是伯公挖來的寶貝。”黎梓龍認真地說。
“這樣子好嚇人。”
“怕什么,你認真看,這不就是龍眼、龍鼻子、龍頭嘛。”
“啊,是有點像。它有多老呢?”
“幾百年,甚至更久吧。”
“我的天,這么古老。”
“那是,要不怎么叫古龍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