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魚記
- 陶旭東 張國剛 張立影
- 1832字
- 2021-12-29 17:57:11
被困的斗魚
圓尾斗魚
一次,經過一條干涸到只剩下幾個小小水坑的水道,突然發現一個小水坑波光粼粼,好像有無數張嘴伸出水面呼吸,原來是有很多魚兒被困在里面。一邊想著這么一個小小的、臟臟的水坑究竟困住了多少魚呢,一邊找個容器從不遠處的小湖里打了些水,開始嘗試搶救這些性命堪虞的魚兒。
第一條黑乎乎的“小泥猴”被撈出來,放進水桶里洗洗,原來是圓尾斗魚啊,難怪這里會有這么多魚被困而不死呢。
圓尾斗魚是一種神奇的魚,它屬于鱸形目-攀鱸亞目-絲足鱸科-斗魚屬的魚類,它擁有一套被稱為迷鰓或者褶鰓的附屬呼吸系統,這一系統可以幫助它們直接從吞咽的空氣里吸收氧氣。這也就是這么小而且明顯缺氧的水體里面,其他魚類都窒息而亡的時候,它們還能繼續存活下來的原因。于是在這么小的水坑里面二十余尾大大小小的圓尾斗魚被搶救出來就不足為奇了。
圓尾斗魚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到水面吞一口空氣,如果不能上浮它們就可能被淹死。很奇怪是不是——魚,被淹死!
我從里面挑出最大的、鰭絲拉得最長的、顏色最艷麗的一對帶回家。其余的就近找了個水塘放掉。
叉尾斗魚
中國有幾種斗魚,其中以圓尾斗魚和叉尾斗魚兩種斗魚較常見。之所以叫斗魚是因為它們成年雄魚之間愛爭斗,兩雄相遇必定鼓鰓展鰭,向對方夸示自己的強壯,進而對撞,直至廝打到一起,不死不休。在泰國,當地人甚至養殖泰國斗魚,利用斗魚打斗進行賭博,這在當地是一項很大的產業,當地人甚至培養出比普通品種更為巨大的專門用于打斗的品種。
圓尾斗魚是最早進入歐洲的觀賞魚之一,可以算是熱帶觀賞魚的鼻祖。它們以“天堂鳥”這一商品名一直深受魚類愛好者的追捧和喜愛。現在由于污染和生存地喪失等原因,在我國的天然水體中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少了。
打斗中的斗魚
魚類的名字比較多。一種是拉丁學名,也叫二名法命名:此名由兩個拉丁語詞組組成,前一個是屬名,后一個是種名,這種命名在生物命名里是唯一的,也是國際通用的學名。如果你在查閱資料時,看到某物種有不同的名字,那么請你去查查它的拉丁學名,只要它們的拉丁學名是一樣的,就說明它們是同一物種。
除了拉丁學名還有英文名,由于英文的通用性,英文名的應用也比較廣泛。
還有就是我們常用的中文名了。在中文命名中就有學名、俗名、商品名等多種命名的區別。在我國一種魚可能有十幾二十種名字。
就以圓尾斗魚為例,拉丁學名為Macropodus ocellatus,英文名為Roundtail paradise fish,中文學名為圓尾斗魚,俗名有中國斗魚(國斗)、草鞋底、丫頭魚、菩薩魚等等,商品名為天堂鳥。這其中的商品名是港臺那邊魚販子給起的名字,是根據英文名翻譯過來的。商品名多會用一些吉祥的詞語命名。由于科普的滯后,商品名的巨大影響力已經對我們國家魚類命名的標準化帶來很大的麻煩。
就這樣這對圓尾斗魚就在我小小的水族箱里面安頓下來。它們很能隨遇而安,很快就適應了這里,第二天就能開口進食了。不久以后,適應了環境的雄性圓尾斗魚就開始在水面營造出一個直徑10厘米、由氣泡組成的泡巢。恰逢周末,于是我特意貓在家里欣賞斗魚繁殖的生命之舞。
斗魚的泡巢
凌晨時分,雄性斗魚開始展開它的鰭肢對著雌性斗魚賣力地跳起求婚舞蹈,已經大腹便便的雌魚則欲語還休地躲躲閃閃,直到它覺得雄魚和它的泡巢不錯,才接受雄魚的舞蹈,跟隨它到泡巢底下。
接下來,雄魚開始彎曲身體擁抱雌魚,然后雌魚開始產下一粒一粒的卵。雄魚會將這些珍貴的受精卵叼起來送進泡巢里面。然后又繼續擁抱雌魚,直到雌魚產完全部的卵。這時雄魚會馬上“翻臉”,將產完卵的雌魚驅離,甚至可能將雌魚咬死。
雄斗魚擁抱雌斗魚
接下來雄魚會不眠不休、不進食地在泡巢邊上獨自照顧那些卵,它會不斷將掉出泡巢的卵撿回巢里,并且不停地制造泡泡,修補破損的巢。經過兩天左右的時間,這些卵孵化了,還帶著卵黃囊的魚苗破卵而出,這時候它們還不會游動,只能靜靜地掛在泡巢里,慢慢地一邊吸收卵黃囊的養分,一邊發育。偶爾會有一些不安分的小家伙掉出來,盡職盡責的父親會將它們一一叼回去安放在泡巢里。
又過了三天,吸收完卵黃囊的稚魚終于可以游動了,這時候它們已經有了完善的捕食能力,開始進食細小的浮游動物。
照顧后代的雄斗魚
等到它們慢慢長大到大約3厘米的時候,就可以承受自然的競爭了。我將它們放回父母的出生地,讓它們繁衍后代。
泡巢中的斗魚苗
小貼士
圓尾斗魚,拉丁學名:Macropodus ocellatus;叉尾斗魚,拉丁學名:Macropodus opercularis。從歷史資料看來,叉尾斗魚最北的分界線應該在長江流域,湖北、江西等地都有叉尾斗魚的歷史記錄,但是近年卻很少有野外記錄了。究其原因應該是叉尾斗魚更喜歡潔凈的水,而現在在長江流域凈水難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