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魚記
- 陶旭東 張國剛 張立影
- 1538字
- 2021-12-29 17:57:11
鳑鲏和
有段時間,到我家里做客的朋友都會指著我的水族箱驚呼:“你干嗎養這么大一群小鯽魚啊?”其實這跟不了解鳥的朋友們看到小的鳥會認為是麻雀,中等的鳥認為是喜鵲一樣,是大家對自然的認知不夠造成的。現代都市人面對這些自然生靈的機會太少了。
實際上這些小小的鳑鲏看上去跟鯽魚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尤其是它們長長的背鰭基部,和鯽魚背鰭完全不一樣。這些小東西有著菱形的銀色身體,背鰭上有一塊黑色的斑點,性格活潑還喜歡混群游動。
鳑鲏是非常大的一個家族,在分類學上它們屬于鯉科- 亞科。它們當中體形最大的不過18厘米,小的不過3 5厘米。有個小知識點給大家說明一下,
亞科以前被稱為鳑鲏亞科。
亞科中我們最常見的分別是鳑鲏屬和
屬的魚類,而它們以前被稱為鳑鲏屬和刺鳑鲏屬。也就是說有些資料上說的某
和某些書上說的某刺鳑鲏是同一個物種。在動物分類學上這樣的變遷是常見的。所以愛好者們看參考書的時候,最好多查找這一類的知識,還需要注意參考書的出版時間。
亞科里面最常見的要屬高體鳑鲏,這個物種的分布極為廣泛,遍布長江以南水體。近年它們更是順著人們運送食用魚類的通道入侵到幾乎全國各個水域里,向北、向西大大擴張。這些小家伙適應力很強,無論是流水,還是湖泊、池塘類的靜水,只要冬天不太冷,基本上到哪里都能扎根,并且活得很滋潤。到了繁殖季,它們的身體上會出現亮藍色花紋,鰭肢變紅,尾柄有一道紅斑,眼圈也會變紅,變得艷 異常。
高體鳑鲏
中華鳑鲏
中華鳑鲏是另一種較常見的鳑鲏,它們身體較之高體鳑鲏更顯卵圓,繁殖季的中華鳑鲏,在體側自鰓蓋后出現一條縱向藍紋,尾柄出現一條橫向藍紋,看上去像倒下的“T”字。它們的鰭肢也開始變紅,尾柄處的紅斑看上去像個“十”字,更顯艷麗漂亮。
鳑鲏屬的魚類在我國還有廣泛分布于長江、黃河、珠江流域的方氏鳑鲏,分布于東北的黑龍江鳑鲏等多種鳑鲏魚。
我國屬魚類比較多,比如長江流域常見的大鰭
,目前可能已經滅絕的寡鱗
,以冷艷的紫黑色為特色的彩副
,華南的越南
,等等。它們都是非常艷 的小魚。
彩副
越南
占據河蚌的鳑鲏雄魚
繁殖季到來的時候,鳑鲏會顯出妖艷的色彩,這時雌魚肚子下面會伸出一根長長的白色管子,吊在身下,這是它的產卵管。而雄性鳑鲏嘴上出現一顆顆被稱為“追星”的顆粒狀突起物。這時的雄鳑鲏開始尋找那些在水底棲息的河蚌,它們你一個我一個地占據這些河蚌,并劃分出勢力范圍。占據了河蚌的雄魚會去追逐和吸引雌性。雌魚將下垂的產卵管插進河蚌鰓腔內產卵,雄魚則在上水處釋放精子。精子會跟著河蚌吞咽的水流進鰓瓣里和雌魚產的卵結合,然后這些卵就開始在這里默默地發育。剛剛孵化出來的小魚苗叫仔魚,它們長有一個翼狀突起物,可以鉤在河蚌的鰓瓣上。這樣,這些河蚌無形中就成了這些卵和幼魚的“保姆”,為這些卵和幼魚提供保護。等到某一天仔魚們生長成為可以自由游動的幼魚,它們會從河蚌“保姆”的身體里一涌而出,開始各自獨立生活。過去有人從河里挖回河蚌放到水缸里,過兩天突然水缸里出現很多小魚,就是這個原因。
鳑鲏雌魚產卵
有意思的是,當鳑鲏將河蚌當成“保姆”的時候,河蚌“保姆”其實也毫不客氣地將鳑鲏當成“奶媽”。這兩個物種的繁殖期是一致的,在鳑鲏夫婦產卵的時候,河蚌也會將名為“勾介蟲”的幼體噴到鳑鲏的身上,這時鳑鲏會分泌一些東西將這些幼體包裹起來,讓這些幼體附著在自己身體上。這些幼體,一邊吸食寄主的體液一邊發育,等時機成熟了,它們會從鳑鲏“奶媽”身上脫落,開始獨立生活,而這個時候它們已經離開河蚌媽媽很遠了。這樣鳑鲏不但為河蚌的幼體提供了保護,也避免了河蚌因繁殖而擁擠不堪地堆積在一處。
沖出河蚌的仔魚
小貼士
高體鳑鲏,拉丁學名:Rhodeus ocellatus;中華鳑鲏,拉丁學名:Rhodeus sinensis;大鰭 ,拉丁學名: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日本人研究出仿真河蚌繁殖鳑鲏的技術,其他國家尚未有這樣的繁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