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

《數字化中臺》看起來比較“技術流”,但是對數字化或者對企業管理有一定了解和興趣的讀者都會發現,書中的很多內容都極富啟發性。在組織管理和企業信息化兩個領域都有豐富經驗的用友網絡,將技術與管理結合得恰到好處。特別是對于企業中臺的含義和本質,本書開宗明義地闡釋了中臺有多個角度耦合的實質,具體表現為技術、產品、業務與組織多個角度在功能上的交織與效果上的協同。同時,本書也區分了中臺、平臺和生態等概念,有助于讀者理解中臺化不僅是業務與技術問題,還是管理與理念問題,可以幫助讀者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企業中臺化浪潮。

接下來,我結合管理學和本書的知識講一下對以下三個中臺化問題的思考。

第一,中臺到底是什么?

傳統金字塔型組織的職能中層,其在本質上是企業組織鏈條中的一環,在功能的范圍上、影響的程度上和互動的頻率上都無法與中臺相提并論。中臺是企業組織連接多變的前臺業務與相對穩定的后臺業務之間的眾多職能的分化與重構,是對管理范圍的擴大和對服務內容的豐富。中臺不僅要實現對前臺的管理、控制與指引,還要實現對前臺的賦能、適應與服務。

正如書中所說,中臺不是一個新事物,只是一個新概念。換言之,在以往的組織管理中,發揮今天類似于中臺作用的初級機制是存在的,但是用傳統的思維和概念來理解中臺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說,企業中臺已經成為一個被寄予厚望的組織結構的設計概念。

第二,為什么會出現中臺化浪潮?

我國企業在管理實踐中出現的中臺化浪潮,反映了大型而復雜的組織在外部環境快速變化的條件下對平衡穩定性與機敏性機制的向往。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用友、蘇寧、中石化、中建集團等企業紛紛重視和強調中臺化戰略。不難發現,這些企業組織具有的共同特點至少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的規模大、人數多、地域分布廣;二是企業的業務結構復雜,存在很多業務領域與業務板塊。

在組織規模擴大的過程中,組織既要保持穩定性,控制好風險,同時又要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形勢,保持靈活性和機敏性。換言之,中臺化是企業隨著組織規模擴張而出現的職能分化的產物,是企業的業務復雜程度增加而導致的結構性適應的結果。

第三,為什么中臺化浪潮會出現在我國?

企業中臺化浪潮在我國出現,反映了在特定的社會傳統文化與變幻的技術市場環境相互交織的背景下,我國企業最高決策層對平衡集權與分權治理體制的適應與創新。

科技技術與市場環境的快速變化對企業的組織與運行方式的挑戰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近年來,西方企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經營理念與管理思潮,包括雙元組織、虛擬化(網絡化)組織,以及“平臺+創客”管理模式等。不過,西方企業更強調責任與權利的短期而明確的平衡,傾向于以縱向垂直分割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例如,谷歌組織結構的重構與惠普的多次拆分都是如此。

我國企業中臺化浪潮實際上是以橫向水平分割的方式來解決集權與分權平衡的問題的,其最終目的是實現責任與權利在各個組織層級之間的長期動態平衡。簡而言之,中臺化浪潮的出現是我國企業在外部環境挑戰不斷加劇的情況下,不甘心采用單元分立或者松散結合模式,既要實現靈活應對外部動態變化,又要保證組織整體穩定、高效、可控而構想的一種組織方式。

從以上三個問題中可以看出,企業組織的中臺化與中臺的數字化是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我國企業在應對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過程中,基于我國管理文化的特點提出并實踐的一次管理變革與管理創新。不過,需要強調的是,任何管理創新都是有挑戰的。究其本質來說,中臺肩負著對前臺與后臺的連接功能,這一使命決定了中臺結構的復雜性和動態性。

用友網絡結合自身多年的IT技術實踐和管理經驗沉淀,梳理、總結并分享了它們的真知灼見,寫作了《數字化中臺》一書,其專業的水準值得稱贊、探索的勇氣值得欽佩。至少在我看來,這本書應該被看作是用友網絡送給我國企業中臺化浪潮的一份沉甸甸的厚禮,我們都應該感謝作者團隊。

在我看來,企業響應中臺化浪潮的姿態所表達的不只是對數字化背后高效率的渴望和對中臺化本身可能兼顧穩定性與機敏性的關切,更是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敏銳感知與持續適應——而這,才是決定企業未來的能力基礎!

張一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光華創新創業中心主任
2021年7月于北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年辖:市辖区| 富源县| 彰化市| 台中市| 儋州市| 宜君县| 怀安县| 大兴区| 德保县| 九龙县| 昂仁县| 普洱| 安徽省| 庆云县| 武胜县| 仁化县| 平凉市| 沂南县| 鱼台县| 南江县| 荃湾区| 正定县| 静海县| 合阳县| 镇远县| 柳州市| 兴山县| 锡林浩特市| 宜都市| 包头市| 宣威市| 闽清县| 若羌县| 邵阳县| 南开区| 横峰县| 邹城市| 册亨县| 南涧| 锡林浩特市| 扎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