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一

1948年夏,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的學生畢業了,只有3名學生,其中包括我的導師張厚粲先生。今年她剛剛度過94歲的生日,依然神采飛揚地站在教學的講臺上。

1982年夏,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系第一屆學生畢業了,共33名學生。全國四個心理學系的學生不過100人。如今,除了少許的同學還在以各種方式工作著,絕大多數人都已功成名就,退居二線,過上了“幸福”的退休生活。

2021年夏,僅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就有477名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畢業。中國各大高校心理學系/院/部的畢業生數量目前還無從知曉。保守估計,至少10000人!

寥寥幾個數字,勾勒出的不僅僅是心理學這個“天書”學科(張厚粲語)及其隊伍的非線性發展與演化,更反映了中國當代社會對人自身心理與行為認知需求度的躍升。

過去的十來年,我們親歷了很多社會事件,如汶川大地震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看到了心理學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我們也惋惜于越來越多由于心理問題而導致的家庭暴力、群體傷害和自殺等悲劇,看到了塑造國民健康心理的漫漫征程。社會對個體心理的關注越來越強,這其中最顯著的表征就是“心理健康”和“心理科學”等詞匯首次印在了國家最高級別的文件中。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過去十幾年,在各種資本的助推下,“互聯網+”概念、新技術與新業態風起云涌,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頭部”公司爭奇斗艷。高薪的誘惑、財富排行榜的不斷刷新,“996”與“躺平”等,不斷沖擊著人們的眼球,左右著人們的行為選擇,直擊著每個人的心靈。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復雜而多變的世界,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開始思索和自問:

“我是誰?”

“我究竟想要什么?”

“我應該過什么樣的一生?”

“我該如何成長?”

呈現在您面前的這本《成長力覺醒:探尋人生與職業幸福之路》是夏勇軍先生對這些困惑所做的一種解答,也是他十余年來深耕于管理咨詢與人才發展一線,基于心理學知識不斷求索和個人成長的一種分享。

這本書的第一個關鍵詞是“成長”。絕大多數人看到這個詞時,自然地,馬上會聯想到的是天真無邪的孩子的成長,乃至所有生物體在生命周期初始階段的變化。它似乎與成年人無關,更與老年人無關。“我都30 (或者40、50)歲了,還需要考慮成長嗎?”的確,就任何生物的存在和發展而言,這種狹義的界定沒有什么不對。然而,當我們聚焦那些熱愛自己的工作、無懼挑戰并完成挑戰的人群時,我們發現,“成長”,更廣義地說是心理的成長,不受年齡、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成為激發人類自我更新的新動力。在這種意義上,成長可以定義為一個個體的自我更新,表現為一個人對已知的世界產生新的認知、新的情感和新的行動,拓寬已有的廣度和深度,逼近完美和諧的心靈。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尤其是在我所研究的極端環境下的個體。我發現經歷過極晝極夜考驗的南極越冬隊員,他們普遍發現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提高了,而且更加珍惜人之差異和兄弟之情,更有勇氣直面問題和挑戰,幸福感更強。

本書的第二個關鍵詞是“覺醒”。這是普通心理學中的一個基本詞匯,在這里我更愿意把它理解為人們開始將注意力從關注外在力量的變化與比較,轉向對人自身內在需求與價值的追求與滿足。在20世紀80年代,有人把心理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不同階段中的作用描述為“三品”,即奢侈品、調味品和必需品。的確,經過近四十年突飛猛進的發展,關注人的心理與差異、發揮人的潛力、實現人的價值,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必需品”。這是一個人自我覺醒的時代,是人對自身再認識的時代,是人迎接自己的創造物和行為結果的新時代。

本書的第三個關鍵詞是“個體差異”。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即使在生物學上基因完全相同并在同一環境下成長的同卵雙生子,也會有顯著的區別。個體差異的存在是這個世界表現豐富多彩的多樣性基礎,從認識人的差異入手,是我們賦予個體以意義的必由之路。從認識自我構成的各要素差異入手,是自我覺醒并不斷成長的必要條件。

作為老師,我很高興看到夏勇軍先生踐行“把心理學變成生產力”的信條,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將他探索的成果付梓示眾,與你我共賞。

閆鞏固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市| 杭锦旗| 本溪市| 河间市| 南靖县| 二连浩特市| 济源市| 贵溪市| 遵化市| 郯城县| 岱山县| 丰宁| 东阿县| 滦平县| 阳信县| 乃东县| 舟山市| 浦县| 通道| 百色市| 屯门区| 南澳县| 康保县| 沂源县| 涟源市| 嫩江县| 天峨县| 中卫市| 大城县| 清河县| 大丰市| 安丘市| 黄浦区| 巴彦县| 永康市| 进贤县| 德江县| 噶尔县| 凤冈县| 鄂托克前旗| 石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