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作者序

我時常覺得醫書是不能輕易寫的。人言為信,讀者會將書中的內容作為信條去嘗試,如果醫書傳達的信息是錯誤的,其危害性可想而知。況且歷代的醫書已汗牛充棟,如果沒有什么親自驗證的新意,就不要輕易去著書立說。那么,為什么我要寫這本書呢?這本書的出現,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及中醫的復興,非醫學專業的普通百姓喜愛中醫、自學中醫的大有人在。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提高,中醫養生的熱度更是日益高漲。常有人問我,如何自學中醫?鉆研古典醫籍,不知從何下手;讀中醫現代教材,又總有隔靴搔癢之感。與此同時,“挺中醫”與“貶中醫”的論戰頻頻見于各類媒體,甚至許多高學歷人士也常常參與其中。然而,我發現這其中真正平心靜氣地進行理性討論的少,抬杠式爭吵甚至謾罵的居多。

對于中醫的態度,時下有兩種說法很盛行,一種是將古典中醫玄化拔高乃至神化,引得外行如癡如醉;另一種是在科學的名義下把中醫批得一無是處,將其斥為“偽科學”。然而有關中醫核心概念的爭論,答案往往很難在古典醫書及現代教材中找到。比如陰陽五行在算命風水中盛行,以此作為核心理念的中醫怎么會是科學?心明明是循環器官,中醫為什么說心主管神?“肝主疏泄”究竟是啥意思?屬于泌尿系統的腎臟怎么會儲藏生殖之精呢?看不見摸不著的經絡到底是什么?中醫連細菌、病毒都搞不清楚,怎么就把炎癥治好了?諸如此類的問題幾乎是每一個學中醫的人都會碰到的,甚至很多從事中醫工作很久的人也想不明白。我認為,市場上缺乏一本面向普通百姓的、能把中醫理論說明白的書,我內心一直想寫一本這樣的書,卻始終沒有動筆,因為總有些問題沒有完全弄清。

作為常年在西醫院校開展中醫教學工作的教師,我一直努力試圖還原中醫最核心的理論在歷史上的來龍去脈,并作出現代解讀—這種解讀的原則是不失中醫之靈魂—再客觀理性地分析其優勢與缺陷。雖然我在學校從事教學工作,但也從來沒有脫離臨床,因此在我的課堂上幾乎所有理論都會結合案例予以說明。意想不到的是,這種亦中亦西、融匯古今、以案說醫的授課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后來我想:作為北京大學的學生,如果對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中醫不甚了了或者有成見、偏見,那對于傳播中國文化一定是有損害的。因此,我面向北京大學校本部的非醫學專業學生開設了通選課《中醫養生學》。雖然名之曰“養生學”,但是實際上我帶著私心,希望借養生之名做好中醫常識的普及,這門課程中有三分之一課時的內容是解讀中醫核心理論。這門課程自開設以來,深受學生喜愛,同時也吸引了一些社會人士旁聽。后來,知名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的編輯來學校旁聽我的課,覺得內容很有意思,希望將該課程放到喜馬拉雅上。由于要面向社會大眾,我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了內外婦兒老等各類常見病的保養內容。由此,這門課程就幾乎包括了中醫養生學涉及的方方面面。

后來海南出版社的宣佳麗女士來找我,希望將此課程編輯成書出版。經過多次討論后,我們重新梳理了本書框架,將其分為“養生之道”和“養生之術”兩大板塊。上冊“養生之道”包括對中醫的認知、基礎理論及體質養生等內容;下冊“養生之術”包括內外婦兒老等各類常見病的分析和常用調養方法,涵蓋了家庭易用的中醫方藥和針灸推拿等內容。其中,體質養生是本書的重點和特色部分,因為本書的體質分類是一種直觀分類法,一看就會,我也在稿件中做了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使這部分內容更加完備、系統,更具有實用性。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由來,它可以說是我從事教學和臨床研究幾十年來,對中醫常識解讀的一次總結。雖然有關中醫臨床方面的內容尚不夠詳細具體,但中醫理論中“難啃的硬骨頭”幾乎都可以在這本書里找到答案或啟示。以此漸進,我相信至少能使方向不偏,如此才可入得堂奧。

其實,養生只是中醫這棵樹上的一個果實而已,不懂中醫而去談中醫養生,那是天方夜譚。這堂“中醫養生課”強調的是養生之道下的養生術,以道統術,道術相結合?,F今市面上關于養生之術的書很多,而深入講解養生之道的少。實際上,養生之道的核心就是強調保養人的天性及自愈力,強調人的體質差異??梢哉f,這兩部分內容是本書與其他養生著作的顯著區別之一。

大道至簡,養生之道其實并不復雜,但如果你不去踐行,那就沒有任何意義,正如古人所說的“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在此借用老子的話“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與各位讀者朋友共勉。

蔣文躍

2020年7月8日晚

于北京花園北路北京大學醫學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安市| 黄石市| 高要市| 精河县| 濉溪县| 红桥区| 沛县| 习水县| 密山市| 灵川县| 台湾省| 永康市| 沙洋县| 甘德县| 邵武市| 新野县| 永川市| 合水县| 喀什市| 靖远县| 凤翔县| 平武县| 惠来县| 新龙县| 北碚区| 休宁县| 四子王旗| 昌吉市| 平阴县| 颍上县| 石嘴山市| 黑山县| 习水县| 黑龙江省| 久治县| 鸡西市| 灌阳县| 宿松县| 色达县| 沧源| 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