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想必須有:阿里巴巴脫貧實踐全記錄
-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
- 2698字
- 2021-08-11 18:01:42
7.田野里抓泥鰍的五阿哥
農村是反映中國時代興衰與社會變遷的縮影。在這里,時光走得很緩慢,每天的生活看起來一成不變。但是,只要有外界的力量推波助瀾,鄉村劇變同樣令人驚嘆。
這種魔力吸引了許多人參與其中,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取暖、互相感動,成為一起追光的人。
阿里巴巴是眾多追光群體中的一部分,參與脫貧攻堅的人不僅有阿里巴巴員工,還有平臺供應商、客戶,甚至有愛心滿滿的明星、網紅。在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下,阿里巴巴以公益精神逐漸形成循環延續、自我演化的脫貧攻堅生態圈,為更多有志于此的同行者、后來者提供可復制的新道路。
2019年5月,內蒙古被冷空氣包圍,不少地區甚至飄起了雪花,興安盟的寒風中還揚起滿天沙土,令人望而生畏。
在不遠處的水稻田里,演員張睿正在赤腳抓泥鰍,一些圍觀的群眾為他的表現歡呼雀躍。張睿的觀眾緣很好,他憑借《紅樓夢》中蔣玉菡一角出道,還出演過《新還珠格格》的五阿哥永琪角色。他對農村的一切都感到新鮮好奇:“泥鰍養在田里,會對田地有什么幫助啊?”
一旁的村民同樣好奇:往日“活”在熒幕前的明星,為什么會突然出現在興安盟的水稻田里?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曾是國家級貧困縣。“興安”在滿語里意為丘陵,這與它處在大興安嶺山脈中段的位置有關。這里地處北緯46°大興安嶺南麓生態圈,是世界公認的寒地水稻黃金區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源頭賦予了這片土地充足的水源,工業化發展的緩慢使得這里的空氣、水、土壤等都保持原生態、無公害。靠天吃飯的游牧民族感恩著水土的滋養,遵循著樸實的勞動方式,黑土種出的興安盟大米晶瑩透亮、飄香四溢,卻因缺少產業鏈和品牌知名度,不好銷售。
2018年9月,阿里巴巴與科右中旗舉辦興安盟大米上線儀式,此后便開展了一系列幫扶活動。張睿就是在興安盟大米上線淘寶7個月后,和《益起追光吧》節目組一起來到了科右中旗。
《益起追光吧》是優酷娛樂與阿里巴巴脫貧基金、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聯合打造的大型明星公益脫貧活動,通過明星的影響力帶動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
芒種前后正是內蒙古水稻插秧的季節,在科右中旗雙金噶查村村主任韓玉亭的指導下,張睿進行了嘗試。在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還有許多勤勞的村民正在插秧,他們認真地把象征著希望的綠色秧苗種下,滿心期待著數月后的豐收。

演員張睿體驗插秧
興安盟的水稻田里充滿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地里的泥鰍鉆來鉆去,讓土質變得疏松,有泥鰍的排泄物作為肥料更是讓水稻茁壯成長。珍視水土的興安盟人,以一種新型復合型農業的方式,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一天下來,張睿不知不覺插滿了一整片稻田。當他直起身來,一句“腰真的好痛”脫口而出,惹得身邊的小主持人吳云龍靦腆地笑了。吳云龍十分清楚插秧的辛苦。
吳云龍剛上五年級,懂事乖巧的模樣讓人很是喜歡,但小云龍的經歷卻十分讓人心疼。他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一家人靠著家中20畝稻田維生。爸爸吳鐵壯起早貪黑、終日勞作,一年到頭收入還不到1萬元。吳鐵壯沒有讀過書,卻十分重視教育,堅持供孩子上學。除了孩子,吳鐵壯還要照顧小云龍那無兒無女、重病纏身的叔叔。
當阿里巴巴“一縣一業”的腳步來到科右中旗,吳鐵壯并不清楚這是個什么項目。當他了解到阿里巴巴和政府會幫助科右中旗包銷4萬畝優質水稻,一想到種出來的稻米可以不愁賣,吳鐵壯心動了。看著周圍的鄉親陸陸續續加入興安盟大米示范基地,他覺得這應該是個靠譜的選擇。
吳鐵壯拿出家里的全部積蓄,東拼西湊承包了20畝水田,連帶著自家原有的20畝耕地一起加入了興安盟大米示范基地。在這40畝田里,吳鐵壯粗糙的手撫摸過每一株秧苗。這些水稻在天地間努力生長,一如這個不屈于命運的家庭。他日夜盼望著水稻大豐收,讓來年的生活好過一些。要是還有剩余的錢,吳鐵壯還想買一輛摩托車送孩子上學,吳家所在的村子里沒有學校,最近的學校離這兒也有35里地,兒子小云龍經常走路上學……
經過1年的耕耘,興安盟水稻實現了豐收,吳家的收入增加了,吳鐵壯終于把日思夜想的摩托車開回了家。有了摩托車接送,小云龍現在上學更方便了,基本上每周都能回一趟家。
吳鐵壯自豪地說:“以前家里窮,作為貧困戶心里總覺得不自在,現在成了村里脫貧致富的榜樣,兒子能和明星一起參加活動,特別開心,他也成了學校里的小明星。”
像吳鐵壯這樣脫貧致富的農戶,在當地還有很多。
興安盟大米的品牌打出去了,不只是農民實現了致富,當地企業的發展也進入了新模式。
前兩年興安盟的大米沒有什么名氣,當地的大米加工企業基本不做零售生意。當地政府與阿里巴巴為此做了很多嘗試,不僅提前與企業鎖定貨源,積極解決備貨、發貨等問題,還協調了吉林的供應商快遞資源。也就是說,即使現在興安盟大米沒有任何銷量,當地企業依然能享受到特別低廉的物流價格。就這樣,企業終于愿意嘗試電商,陸續在網店上線了商品。
隨著產業鏈逐漸完善,興安盟大米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雛形已出現,對品牌的塑造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的目標不是短期銷量,而是幫助這個地方把品牌打造出來。”阿里巴巴電商脫貧興安盟大米負責人倪利民說。
隨著《益起追光吧》的播出,電商捷報頻頻傳來,大米訂單如雪片一般飛向興安盟。據統計,全國共有2100名消費者下單了5000件商品,累計實現了13萬元的成交金額,折合成大米近3.3萬斤。
興安盟大米走紅網絡,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都有了很大提升。除此之外,節目還在全國機場大屏和機上屏幕、全國高鐵屏幕、全國城市地鐵屏幕、全國34城64個銀泰店大屏播放了1周,以強曝光、強引流持續助力脫貧。
隨著優酷融入阿里巴巴生態,優質劇綜內容逐漸成為阿里巴巴踐行公益的重要助推力。此前,《益起追光吧》節目就已經吆喝響了不少地區的農產品,像湖北秭歸臍橙、安徽碭山梨膏、平順潞黨參、尋烏百香果等,都獲得了消費者的密切關注。
在江西尋烏,演員張銘恩在推廣百香果時,在現場賣力地吆喝與花式吃播,引來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在山西平順,青年演員徐璐、王鶴棣為平順縣特產潞黨參和黨參茶做起了推薦;曾經不為人知的安徽碭山梨膏,經過演員陳星旭、彭小苒不遺余力的推廣后,在聚劃算和淘寶直播的活動中賣出了近12萬瓶,銷售突破200萬元……
在公眾人物的帶動下,偏遠縣域的特色農產品品牌逐漸打響,優質產品也觸到了更多消費者。銷量上來了,許多和吳鐵壯一樣的勞動者賺到了錢,迎來了人生的大豐收。
眼看著家中的日子越過越好,小云龍說出了自己的一個小秘密。這個熱愛學習的孩子想要一個新書包,能夠裝下更多的知識和更大的世界。小云龍的心愿實現了,吳鐵壯的心愿實現了,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更多農村人民真摯而樸實的心愿正在實現。
阿里巴巴電商扶貧的探索和思考,猶如一道光,照亮更多參與者昂首前行。
公益之路在每個人的腳下無盡延伸,通往希望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