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本書序

在世界(包括我國)的自然歷史類博物館中,中國古動物館雖然算不上規模很大、歷史很久,但卻獨具特色、聞名遐邇。因為它有一個在國際上名氣很大、科研實力頗強的“國家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為依托。但凡國際上著名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譬如巴黎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即原來的“大英博物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等,無一不擁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團隊。只有這樣,它們的展覽內容才能及時反映出具有國際水平的最新科研成果。中國古動物館也是如此;你手中的這本書向你所展現的,正是這一點——在我看來,它恰恰也是一個博物館的靈魂。不少博物館常常會標榜它們的所謂“鎮館之寶”,而中國古動物館則所藏“寶貝”太多,很難做出選擇。事實上,本書中所介紹的不少展品,若按通常標準,無疑均能稱之為“鎮館之寶”! 它們是真正的稀世之寶,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學專家們,常不遠萬里,競相來觀察、研究它們。我希望,你們到中國古動物館參觀、面對這些標本時,能夠牢牢記住這一點。這也算作是我所介紹的有關中國古動物館“背后的故事”之一吧。

同時,我想簡單介紹一下世界上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起源與發展。一般認為,自然歷史博物館起源于18 世紀的法國;著名博物學百科全書《自然史》的作者布封,于 1739 年 7 月 26 日,被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正式任命為皇家植物園總管。布封在執掌皇家植物園近半個世紀中,廣為收集了世界各地的動植物、礦物等博物學標本,皇家植物園內的眾多“奇珍柜”(cabinet of curiosities),便是后來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雛形。法國大革命之后,新政府在此基礎上,正式建立了巴黎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及至 19 世紀,以英國為首的歐洲新興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對外大規模擴張,殖民主義者以及博物學家們,從世界各個角落,帶回在當地采集的五花八門的博物學標本。這也是近代歐洲博物學發展的黃金時代,而德國的洪堡、英國的達爾文與華萊士,便是那個時代家喻戶曉的博物學家代表人物。自稱為達爾文的“斗犬”,那位寫過《進化論與倫理學》(即嚴復所譯《天演論》)的著名英國解剖學家赫胥黎,也是當時最負盛名的博物學家之一。為了與強大的宗教勢力分庭抗禮,他與其同事們幾乎以“宗教般”的熱情,來宣傳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按照著名科學史家魯斯(MichaelRuse)的說法,他們甚至為其“新宗教”建造了“教堂”,不過他們沒有稱其為教堂 ,而是叫作“博物館”罷了。通常信教的人,一家大小會在星期天上午去教堂“做禮拜”,而赫胥黎一幫人則鼓勵大家星期天下午攜全家去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各種引人入勝的化石展品——因為這些化石都是生物演化的實證。也正是差不多同一時期,美國的古生物學家們開始在美國西部發掘出那些奇奇怪怪的史前動物化石,譬如:背負棘板的劍龍、生有四個腳趾的小馬——始祖馬等等。此后,大大小小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也在美國各地雨后春筍般地出現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博物館事業有了蓬勃的發展。也正是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新建了一座辦公大樓,并借機在新樓外側專辟空間、建立了對外開放的中國古動物館,以推進科普工作。近十多年來,在所領導和全所職工的大力支持下,經過王原及其眾多小伙伴們的辛勤努力,不僅各展館“舊貌換新顏”,而且包括“小達爾文俱樂部”在內的各種科普活動,也辦得風生水起、多姿多彩。我十分欣喜地看到,現在王原與他的小伙伴又編著了這本集導覽與科普于一體的好書。我在此鄭重地向大家推薦這本書。我相信,已經參觀過中國古動物館的讀者朋友們,看這本書定能溫故知新,很可能還想“二進宮”、“三進宮”……再訪中國古動物館。尚未參觀過中國古動物館的讀者朋友們,讀了這本書,定會激起你們強烈的好奇心與欲望,計劃盡快去參觀中國古動物館。我想,屆時你們已經做足了功課,持此一書在手,連解說導游都不需要,便可按圖索驥并能如數家珍,沒準兒還會引來游客中許多羨慕的目光呢!

最后,我衷心期望:喜歡這本書以及眷顧中國古動物館的朋友們,今后會繼續大力支持我們的事業。謝謝!

苗德歲

寫于美國堪薩斯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2018.4.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沿河| 长垣县| 镇江市| 任丘市| 临武县| 长岭县| 中江县| 太谷县| 丹东市| 山东| 富宁县| 乌恰县| 平和县| 万荣县| 溧水县| 尚义县| 汕头市| 济阳县| 嘉祥县| 保山市| 垫江县| 长岭县| 深水埗区| 荣昌县| 万州区| 增城市| 上思县| 信宜市| 富宁县| 达拉特旗| 虞城县| 富蕴县| 岑溪市| 桃江县| 克东县| 佛教| 徐汇区| 临湘市| 遂昌县| 横山县|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