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 幸福心理學

亞伯拉罕·馬斯洛強調人格研究應該以健康情緒而不是病態心理為基礎,這一主張使其聲名遠播。在應用這一主張的過程中,馬斯洛一直試圖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具體的例證。在這篇撰寫于1964年的未發表文章中,馬斯洛從新的角度對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幸福進行了闡述。

傳統的享樂主義將幸福定義為沒有任何痛苦的、純粹的快樂狀態,這一觀點是時候被拋棄了。我們必須對幸福重新進行定義并豐富其內涵。我的主要觀點是,高/低水平的“牢騷”,即“抱怨”是整個問題的關鍵所在。英國作家柯林·威爾遜(1959,1964)曾把幸福這一概念定義為“圣·尼奧特的邊緣”或“無差別閾限”。

傳統的幸福定義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無法在心理上認識到當前所擁有的幸事。因此而衍生的問題就是:如果無法意識到當前的幸事,那么我們會感到幸福嗎?我們是否只有在回憶往事的時候才會感覺到幸福呢?現實似乎真的如此,我們只有身處不幸之中時才會意識到之前的幸福,才能體會到我們早前就應該體會到的幸福。這又使幸福的定義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否應該把幸福定義為一種存在于回憶之中的概念?

我們必須對幸福重新進行定義,以便可以將以前認為理所當然而逐漸在我們的日常記憶中忽略和遺忘的幸福包括進來。同樣,學習一些內在的技巧讓這些幸福重新回到我們的意識之中也是非常有用的,可以使得我們重新認識到自己的福分而不再想當然。

一般來說,我們對痛苦的體驗往往超過對于快樂的體驗,但同樣重要的是,我們也要明白,痛苦、喪失、挫折、抱怨和牢騷遠比滿足更容易進入我們的意識。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隨著逐漸熟悉,我們的滿足會失去它的“高峰”,失去其異乎尋常的體驗,逐漸散入我們的前意識之中。比如在生活中,我們欣賞音樂時就常常會出現這種現象。

盡管真正的幸福稍縱即逝,但在我們的記憶之中它們依然非常鮮明,像被反芻的食物一樣,隨時都可以被想起、被重新體驗與感受。這一理智的意識過程,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的。同時也是一種拓寬和豐富我們日常生活體驗的途徑。

超越享樂主義

我認為,享樂主義的幸福定義是錯誤的,因為真正的幸福必定隱含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即便伴隨著失眠與緊張,人們依然愿意承受創造所帶來的“痛苦”。即便人們常常會因為孩子帶來的各種麻煩而傷心,卻不愿意沒有孩子。盡管除了自己的痛苦以外,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分擔家人和朋友的痛苦,但我們依然愛著他們。因為這樣的情境遠比我們孤獨終身要美好得多。因此我們在重新定義幸福和“好的生活”時,必須包含這種種的不幸。

盡管貝多芬為了音樂經歷過無數的痛苦,然而有誰不想成為貝多芬呢?換句話說,誰會愿意因為創造過程中短暫的痛苦而放棄創造永恒音樂作品的權力呢?當然,避免生活中的各種苦難也是可能的,我們可以像母牛一樣生活,平靜而祥和,不需要流一滴汗水。只要進行大腦前額葉切除手術或不斷地攝入酒精、麻醉劑或鎮靜劑就可以實現。

因此,我們必須學會享受“更高層次生活或創造過程中的痛苦”,面對生活中真實的問題而不是虛假的問題。這可能嗎?我認為是可能的,如果我們把這些問題放在更加廣闊的整個生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格式塔之中去看待的話,如果能把這些問題與其他人的問題進行比較,并從整個宇宙的角度來看待的話,這些問題就能夠獲得其適當的位置,我們也就有可能體驗到享受更高層次生活痛苦的悖論。沒有痛苦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渾渾噩噩、枯燥無味絕不是生活。

在我看來,人性必然是不斷追求極樂。我們必須拋棄對于永恒的滿足與寧靜的追求,因為高峰體驗只是一種瞬時的體驗。比如生孩子就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們會充滿各種擔心,孩子出生之后會不會是殘疾的,會不會有病,甚至會不會胎死腹中。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要自討苦吃?”

戀愛和婚姻面臨同樣的問題,“為什么要給自己找事”“為什么要自惹麻煩”。我認為問這樣的問題恰恰是自欺欺人,必然導致走上不幸生活之路。

我認為,自我實現的人從心理上很高興接受這些所謂的“麻煩”,而且與現實當中無聊、孤獨和空虛的生活所帶來的痛苦相比,這些所謂的“麻煩”要精彩太多。盡管友誼和愛情可能真的會給我們帶來痛苦,但內在的空虛感遠比復雜的友誼和愛情更加糟糕。

我曾經為一個苦惱的少年做咨詢,他說:“如果我被汽車撞了,那么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所有的一切都將就此結束!也許這樣會更好!”但讓我們想一下,這個少年也必將錯過一切美好的東西,一切會給他帶來快樂的生活“煩惱”。能夠為一些值得擔憂的東西擔憂,遠比沒有任何事、任何人值得我們擔憂美好得多。

例如,為身外之物擔心意味著我們忘記了自我,這恰恰說明我們的意識狀態良好。自我之外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引起你的興趣,能夠讓你興奮或憂慮,這說明你已經完全陷入自己的自我意識之中,而這才是最糟糕的情緒狀態。

因此,我們也許應該把幸福重新定義為攻堅克難時真實的情感體驗。

很顯然,直接追求幸福的行為并不是從心理上獲得有價值生活的一種有效方式。相反,幸福可能只是一種副產品、一種附帶現象、一種順帶而來的東西。能夠使自己回過頭來認識到自己原來很幸福(盡管當時可能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一份有價值的工作或事業之中。

另一個例子就是我對女性在自然分娩時所經歷的“有價值的”痛苦的研究。一位女性報告說她的痛苦是“有意義的”,因為這種痛苦有著很好的理由:它給予了自己想要的孩子。這種痛苦表明是她而不是工作的產科醫生正在分娩。這也是她自己的成就和驕傲。

那么,這位女性對于自己承受的非常真實且極度疼痛的生理痛苦的態度說明了什么呢?這種痛苦不能完全被看作僅僅具有負面意義的痛苦,因此,現在的問題成了“這種痛苦出現的原因是什么”“這種痛苦有價值嗎”。

我又想起了另外一個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我的同事戴維曾在一艘潛艇上服役。一天晚上,他坐在潮濕的散兵坑里凍得發抖,突然他一下子體會到了所承受的這一切痛苦的價值所在。他不再只盯著自己眼前所承受的痛苦,而是將自己的從軍生涯放在一個更加廣闊的情境和格式塔之中去看待,將自己所遭受的這些生理上的痛苦看作為了實現偉大目標的一種有價值甚至是很有尊嚴的方式。他當時非常激動,并重新體驗了愛國主義所帶來的興奮。

還有一個例子,一位堅強的職業拳擊手會在受到別人拳頭猛擊的時候感到非常自豪,因為這表明他可以“承受這些”。他會向你敞開自己的胸膛,“用你最大的力氣來打!”然后驕傲地微笑著,表明你根本沒有傷害到他。實際上,如果人們在一場光榮的戰斗中獲勝,他們甚至可能會因為自己身上的累累傷痕而感到自豪。妊娠紋也屬于這一類。它們都可以被非常浪漫地看作一種美好而光榮的象征,好像它能夠使一個人有資格成為某個夢寐以求的組織中的一員。此時,傷疤既是一種證明也是一種象征,人們會因此而自豪。

最后,我還聽到一些年紀比較大的母親在看到其他小孩子玩耍的時候充滿遺憾且無限懷念地說:“多希望在自己孩子小的時候能夠體會到他們是多么可愛啊。當時真的不應該為了他們時時刻刻、日復一日令人惱火的行為而煩躁,現在我覺得他們那時候多可愛啊!我當時多么幸福啊!”

鑒于此,我們應該從另一種視角來看待幸福。為什么?從理論上講,就像觀察一個人必須將其放置在某個背景之中一樣,我們也要把當前的活動放置在一個更加寬廣的背景中去看待。這些當時一直因為自己的孩子而煩躁擔憂,而不是享受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光的母親,從某種意義上講,實際上就是目光太過于局限。她們應該采用時間-格式塔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孩子終有一日會長大。她們也應該有這樣一種普遍的前意識認知,擁有一個可愛的孩子是多么大的一種特權,是多么大的一種幸運,因為沒有孩子也完全是可能的。

從無法生育的夫妻那里,我們才能知曉不能生育孩子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很多無法生育的夫妻在看到別人的孩子時會非常開心,他們經常會克服各種困難去收養一個孩子,實際上就是“花錢購買”撫養孩子的各種煩惱和麻煩。這個例子也清楚地表明,有時候我們只有在先經歷了一段挫折和渴望之后,才能真正體會到滿足的喜悅。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幸福遠不止像享樂主義所定義的那樣簡單——僅僅只是沒有痛苦而已。是時候從一個全新的心理學視角來研究幸福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来县| 华宁县| 慈溪市| 靖西县| 五台县| 萍乡市| 三明市| 韩城市| 兴城市| 廉江市| 温泉县| 五大连池市| 手游| 武鸣县| 健康| 叙永县| 高邮市| 新民市| 齐河县| 葫芦岛市| 大厂| 佛坪县| 平乡县| 百色市| 稻城县| 玉龙| 大兴区| 辽宁省| 庆阳市| 文山县| 南丰县| 肥西县| 台前县| 海伦市| 永顺县| 汽车| 土默特右旗| 治多县| 韶山市| 珲春市| 依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