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低與高
- 浪漫地理學:追尋崇高景觀
- (美)段義孚
- 991字
- 2021-08-12 10:14:26
文化可能被認為有“低”與“高”的分別。“低”關乎身體和大地,“高”關乎精神與上天。二者中一個與庶民相關,另一個則關乎精英——這是一種由精英制定、普通人默許的區分方式。精英自視為半神,他們的泥磚房位于城市的中心,也是概念上的制高點。從中心開始,城市的高度向周圍“遞減”:先是中間階級的住處,而后是城市邊緣的窮人和他們不體面而擁擠的陋居。幾個世紀,乃至一千年以來,這便是大城市的建筑和社會格局。普通的住宅進化的路線是向上的——起初是半地下的,就好像不愿離開大地母親的安全感一般。之后,住宅開始建于地面之上,也有更重要的建筑坐落于高臺之上。宗教與其建筑從依附于壁穴、山丘、水洞、溪流,發展到直指上天與其神靈;宗教的儀式由在戶外舉行發展為在寺廟內舉行。【7】
就像“黑暗”與“光明”一樣,“低”與“高”的價值可能會顛倒。因而,在古羅馬和現代的芝加哥,高層建筑是給窮人居住的,而貼近地面的別墅和豪宅則是富人的住所。低而平展的建筑意味著穩定性。與企業集團總部那層層而上的摩天樓不同,政府建筑往往是貼近地面且舒展的。人們很難想象,象征延續和傳統的英國白金漢宮抑或奠定軍事力量基礎的美國五角大樓是摩天大樓式的建筑。
“高”與“低”是十分有指向性的詞。所有優越的或是優秀的東西都被賦予了一種物理高度的感覺。事實上,英文中意指“優越”的“superior”一詞,正是由拉丁語中意為“更高”的詞變化而來;同樣,意指“優異”的“excel(celsus)”亦來自拉丁語中意為“高”的單詞。印度宗教中“梵”的理念脫胎于意為“高”的一個概念。英文中意指“等級”的“degree”一詞的字面意思,是在空間中上升或下降一步。同樣,社會地位常常被形容為“高”或“低”,而非“大”或“小”。從另一方面來看,當一個人在別人的妒忌和邪惡行徑面前疲憊不堪時,“攀高”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可以理解,在文明高度發展的社會中,成就最卓越的個體偶爾會感到平凡的吸引力。美學家可能對泥土表現出懷舊之情,知識分子則會懷念野獸的感官現實。具有任何高級地位的人都有落魄的風險,對于社會地位而言尤為如此。反極權主義作家喬治·奧威爾本是英國社會上層中產階級的一員,但他在社會底層的磨煉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作為巴黎餐館的洗碗工,他是社會最底層的人,但事實上那種生活是可以忍受的。“你曾經常說去像狗一樣生活——而今周遭都是狗,而你還不時碰觸它們,并且覺得過得去,這真是讓人松了一大口氣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