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寶刀未老 再奏凱歌
- 李世民之大唐的榮耀
- 寒塘渡c
- 1670字
- 2021-08-08 10:50:14
請纓
貞觀九年大將軍李靖因足疾日益嚴重辭官,李世民表彰了他的功績后同意,并賞賜給他一個靈壽木的手杖。
僅僅兩個月后,吐谷渾就兵犯涼州,朝廷決定興兵反擊,李世民與眾大臣商議,李世民任命兵部尚書侯君集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刑部尚書李道宗等(就是上回被尉遲恭打了一拳的那個)為副將。侯君集突然拜倒在地:“陛下圣命,臣本應當竭盡全力,但大軍遠征,臣自知不是最佳人選。”李世民說到:“我又何嘗不知,但李將軍年事已高,況有足疾……”侯君集不等李世民示下便打斷道:“恕臣下直言,若陛下只想痛擊吐谷渾,臣愿為先鋒;若陛下想徹底解決邊境爭端,一舉將其擊垮,使吐谷渾百年不敢東犯,必李將軍出馬。”李世民長長地嘆了口氣。
李將軍府中,年近花甲的李靖一聽說朝廷將遠征吐谷渾,頓時精神抖擻,也顧不上足疾和年事已高,主動求見房玄齡,請求掛帥遠征,李世民聽聞后大喜過望,隨任命李靖為行軍大總管,侯君集、李道宗為副總管,大軍整裝待發。“陛下,臣愿打先鋒助老將軍一臂之力,鞍前馬后,沖鋒陷陣,絕無怨言。”李世民一看正是駙馬都尉執失思力。“好,朕在這里等你們凱旋歸來。”李世民說道。于是,執失思力作為先頭部隊編入李靖的大軍。
出征
此時正值寒冬臘月,大軍一路踏雪前進,風餐露宿,備嘗艱辛,大軍每行進一步對李靖來說都是煎熬,年邁加上足疾,李靖心中早已做足了準備,出征時望著圣上期盼的眼神。李世民何嘗不是,望著李靖須發斑白卻又不失大將之風的面孔,身著鎧甲的李將軍還是那么的威風凜凜。
四月,大戰一觸即發,李道宗在庫山大破吐谷渾,唐軍首戰告捷。
又接了幾仗,吐谷渾全線敗退,伏允可汗一邊向西敗退一邊放火,將野草燒毀,以斷絕唐軍馬草。戰馬因沒有草吃變得瘦弱,已不能長途奔襲,諸將都建議撤退。侯君集說道:“此時的吐谷渾已經是強弩之末,取之易如反掌,此時不追,待到春來,草盛馬肥必定又為我朝大患。”李靖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決定不給吐谷渾喘息的機會。于是分兵兩路,李靖帶執失思力走北路,侯君集與李道宗走南路,兩路大軍一齊進發。
李靖親自率領的北路軍進展順利,在青海擊敗吐軍,并繳獲大量牛羊充作軍糧。
侯君集、李道宗率領的南路軍深入荒漠兩千余里(相當于從青海追到新疆)終于追上了伏允可汗,又一次將其擊敗。
伏允可汗繼續西逃,執失思力帶領的突厥鐵勒等少數民族部隊一騎絕塵奮力追上伏允可汗,破其牙帳,殺數千人,繳獲牛羊無數,并俘虜其妻子。
眼下伏允可汗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深夜,伏允可汗一邊烤火一邊對他的軍師天柱王說:“軍師當日建議進攻唐境,沒想到竟落得這步田地。今日之計,該如何打算?”天柱王:“沒想到唐軍竟如此英勇,李靖這個老東西,本以為他都快入土為安了,竟然還趟這趟渾水,真是沒想到,如今之計只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伏允:“千算萬算,沒算到李靖會復出,不然也不會這樣難辦,現在也只好如此了,軍師早些歇息,明日還要趕路。”天柱王:“大汗也早些休息。”
夜深人靜,草原上一片肅殺,在伏允和天柱王熟睡之際,他們的部下忍受不了了。他們商議著,殺了伏允,擁立其長子大寧王慕容順為可汗,投降唐軍,隨著一聲慘叫,伏允腦袋搬家。慕容順成了新的可汗,慕容順早就對父親廢長立幼的做法不滿,他同時遷怒于始作俑者天柱王,于是殺了天柱王率眾投降。
再次凱旋
長安城內,凱旋的歡歌再次奏響,百姓們也是自發的端出美酒為大軍慶功,長安城的百姓好像是早已習慣了這一切景象。慶功的隊伍沒有演練卻配合得天衣無縫,比起第一次凱旋多次堵了部隊的行進路線,真的是強了太多,李靖和將領們也熟練地接過大家的慶功酒一飲而盡,圍觀的人多而有序,沒有影響軍隊的行進速度。
大殿內,李世民再次論功行賞著將領們,為了控制吐谷渾,李世民封慕容順為西平郡王、吐谷渾第二十一位可汗,李世民擔心其不能服眾,便任命涼州都督李大亮帶數千精兵為其聲援,但因為慕容順長期住在長安(實際上是做人質)手下將領并不服他,慕容順回吐谷渾幾年后就被手下殺害。此為后話。但新的可汗并沒有膽量進犯唐境,便送上璽書獲得一個合法的名字(李世民的簽字任命狀)。順便求一個唐朝公主和親,吐谷渾邊境也算安定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