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羅馬帝國衰亡史作者名: (英)愛德華·吉本 (日)中倉玄喜本章字數: 1104字更新時間: 2021-08-03 15:14:11
充實內政的繼承人
根據古老的傳說,羅馬諸王之一建造的朱庇特神廟落成時,在所有下級神祇當中,只有邊界之神特耳米努斯不肯向眾神之王朱庇特退讓。
這樣的頑固被視為后代的吉兆之一,占卜官把這作為“羅馬帝國的勢力不會后退”的確鑿證據。事實上,這個預言并沒有落空,它長年以來為羅馬帝國的成就做出很大的貢獻。
但是,就連挑戰眾神之王朱庇特權威的特耳米努斯神,面對哈德良皇帝(117年—138年在位)的力量也不得不忍辱屈從。因為這位皇帝的第一個政策,就是放棄先帝圖拉真在東方征服的地方。
就這樣,羅馬同意帕提亞人選出自己的獨立君主,從亞美尼亞、美索不達米亞、亞述各行省撤出羅馬軍守備隊,并且遵從奧古斯都皇帝的遺訓,再度將幼發拉底河定為帝國的邊境。
用懷疑的眼光觀察君主舉止與意圖的人,都認為哈德良皇帝這個所謂經過深思熟慮的中庸政策,是出于羨慕定下的。事實上,從皇帝那卑鄙和清高摻雜的個性來看,那樣的懷疑也不能說沒有道理。
但是無論如何,明確表示要維持圖拉真皇帝征服的地方遠非自己能力所及,用出人意料的方式展現先帝的卓越,大概再也沒有什么行動比這個更能彰顯自己對先帝的推崇了。
圖拉真皇帝的軍事野心和哈德良皇帝的穩健,兩者的差異非常明顯。但如果將哈德良皇帝永無休止的活動和安東尼·庇護皇帝(138年—161年在位)閑靜的生活方式做個對比,兩者的差異也極為醒目。
特別是哈德良皇帝的一生都在旅行。集士兵、政治家、學者等才華于一身的他,滿足好奇心可以說就是他的義務。他完全不在乎氣候和風土的不同,不論是在積雪盈尺的喀里多尼亞丘陵,還是在灼熱的北埃及平原,他都不戴帽子,徒步前進。因此他在位期間,沒有一個行省未受到皇帝巡視的榮寵。
相反,安東尼·庇護皇帝在位二十三年間,最遠的旅行只是從羅馬的宮殿到拉魯芬的行宮(就在羅馬城的東南)。從這一點也可以知道,他的一生都在意大利的中部地區平穩地度過。
但即使有那樣的差異,對于奧古斯都皇帝的基本政策,不管是哈德良皇帝還是安東尼·庇護、馬可·奧勒留,都同樣繼承并予以徹底執行。也就是說,這些皇帝雖然想維持威嚴,但并不想擴大版圖,于是便用盡一切光榮的手段和蠻族締結密切關系。換言之,就是向萬民顯示羅馬帝國的力量并非出自征服欲,而是完全按照正義和秩序的要求行使的。
這樣經過四十三年漫長的歲月,高貴的努力誕生了光輝的成果。雖然他們在位期間,有好幾次足以為邊境駐軍的訓練做出貢獻的小糾紛,不過整體上,可以說帝國一直都享受著太平盛世。
即使在遙遠的國家,羅馬的名聲也依然受到推崇,就連在性格兇悍的蠻夷那里,族人之間的糾紛也經常交由羅馬皇帝仲裁。據當時一名歷史學家指出,他曾經好幾次看到使節來訪想要當羅馬皇帝的臣民,不過其愿望最后并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