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科舉改革 下
- 盛唐:帝國的崛起
- 幽靈的輕語
- 2062字
- 2022-05-27 14:54:58
公平公正公開,這六字真言不管是在什么時候,都是平民百姓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追求。
當他們感到科舉不過是上位者為了表現出所謂的公平性,而做出來的表面功夫時,對待科舉的熱情自然也就不會太高漲。
因此從隋朝舉辦科舉到現在,每次舉辦科舉時,來參加考試的寒門學子并不多。
朝廷要想吸收新鮮血壓來改變中樞被世家的壟斷的局面,就必須改變大唐百姓內心“繞是你滿腹經綸,出身不行,那你就得屈居人下”的想法。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思想已經在百信心中根深蒂固了,因此科舉改革,就必須大刀闊斧。
李世民嘆道:“改變百姓對科舉的認知,又豈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有讓時間去證明,等他們發現科舉制度是真的已經變了,才能對朝廷豎起信心。”
“并不需要時間去證明。”方尋正色道:“百信不是瞎子,只要朝廷定制的規則,可以體現出科舉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百姓就能看得到制度確實發生了改變。”
李世民:“子昂有何良策?”
方尋:“首先是公正性,要保證對待參加科舉的學子一視同仁,不因出身高貴而有享有特權,也不因出身貧賤而失去機會,因此科舉的總考官必須是在百姓心中享有威望的,而且還得是朝廷的股肱,這樣才能提高權威性。”
“其次,答卷要采用糊名制和謄抄制,也就是把考生的名字覆蓋住并且重新謄抄一遍,這樣一來考官在判卷時,就不能根據考生的姓名和筆跡給予高分。”
“就算如此,也還是無法杜絕別用有心之人,試想,如果微臣參加科舉時,事先就跟考官溝通好,會在第幾個分段暗藏了哪個玄機,根據這些信息,考官照樣可以從眾多考卷中找出微臣的那一份。“
“因此,對每一張考卷都要三官同判,如果三個考官的打分相差過大,就要進行審核,從而盡可能的做到絕對公正。”
李世民拍手稱絕:“有了這三個制度,考官就算是想徇私也是半點方法也沒有了,這樣的科舉制度,不怕百姓不認同。”
方尋:“只是這樣,還不夠。”方尋說完喝了一口蓮子羹,再次說出自己對于改革科舉制度的意見。
方尋以上提出的制度都是對上的,為的是杜絕官員徇私的可能性,但只是這樣還是遠遠不夠,還要指定對下的制度。
俗話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功成名就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因此那些本事不夠,又想金榜題名的考生,就會通過作弊的手段來達到中舉的目的。
因此,就必須要設計出一套方案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
第一步就是在考生進入考場后,要先洗過一次澡并換上朝廷統一發放的衣物,這個過程全程都要有人監視。
考生考試用的筆墨紙硯等物,也要由朝廷統一發放。
這樣做就是為了避免考生夾帶小抄的事情發生。
第二,考場四周要派士兵把守,以防有人內應外合,從外面幫助考場里面的考生作弊。
這種情況歷史上可沒少出現,有的考生賄賂了考場巡邏的士兵,讓他們在約定的時間去到某個位置敲多少下墻壁。
等外面有人回應后,就會把考題扔出去,外面接應的人作答完了,就會在約定的時間和地點發出信號,收到回應后把答案扔進考場,再由巡邏士兵送去給考生。
有人就好奇了,既然外面的人這么厲害,為什么不自己去考取功名?
其實,這些接應的人可不是什么泛泛之輩,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已經有功名在身了,甚至有些都已經入朝為官。
只不過要求他們幫忙作弊的人的身份,根本就容不得他們去拒絕,或者是為了自己的仕途根本就不想拒絕。
第三,給每個考生發放準考證,上面除了有考生的頭像速寫,還要詳細記錄考生的個人特征,以防止考生請人代考。
唐朝的著名詩人溫庭筠,就是槍手中的佼佼者。
滿足了這三點,雖不能說考生百分百無法作弊,但作弊成功的幾率絕對會大幅度降低。
“第一點會不會矯枉過正了?”
第二第三點,李世民都無比的贊同,第一點換衣服也就不說了,還要派人盯著考生洗澡,這似乎沒那個必要。
就算考生真的在身上寫有小抄,考試的時候難不成他們還能把衣服脫了去看答案嗎?
方尋張了張嘴想說什么,不過看了一眼長孫皇后,還是沒有說出口。
“陛下,妾去給您再盛一碗。”
長孫皇后看出了方尋的顧慮,和李世民說了一聲,拿起李世民前面的空碗就帶著婢女離開了御書房。
李世民好笑道:“到底是什么話是皇后在這不能說的?”
方尋想到接下來要說的故事太過滑稽,也不由得笑出了聲,說到:“確實不太方便。”
接著,方尋便給李世民講起了一個發生在明朝時期的科舉作弊故事。
話說在萬歷年間,有個考生為了能夠金榜題名,就把作弊的文稿用油紙包緊了,再用一根細線綁好后塞進了肛門內。
當時進考場可是要光溜溜進去的,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學子走路幅度過大,還是繩子沒綁結實,又或者是運氣不太好,反正那根線頭就是露出來了。
搜查的人就很奇怪,怎么這個考生屁股還長了一根細線了?
當下就把考生攔住,拉著線頭就他作弊的文稿給拽了出來。
眼看就要失去考試資格,考生連忙解釋說這個文稿不是他的,是前一個考生丟棄的。
那前面的考生被冤枉了肯定不服啊,就質問那人:即我所擲,豈其不上不下,剛中糞門?彼亦何為高聳其臀,以待擲耶?
意思就是說,就算這文稿是我扔的,那它為什么不上不下,正好丟進了你的肛門里?再說你為為什么又抬高你的臀部,等著我來扔?
“哈哈哈……”聽完方尋的故事,李世民開懷大笑道:“有趣,有趣,這么說的話,那第一條還真就不能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