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的猛老大和老三關(guān)系最好。
早盤算著要給他報仇了,這突然的要壓下此事,心里也確實有些不快。不過卻并不說什么。
明善見兩個人都有些悻悻然,心想,不如給他們點厲害,讓他們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也可以讓他們斷了再來找補的念頭。
想到這里,拱手道:“多謝二位大王成全。”
正要往下說,不想二大王自己卻有默契似的自己湊上來了。
二大王抻了抻脖子道:“道長,你這箭法,真是跟元一箭學的嗎?你是道士,他怎么不是道士呢?”
明善道:“元師父是叫我射箭的師傅,我只是學了他箭法的一些皮毛而已。元師父真正的本領(lǐng)何止高我十倍,只是他為人良善,不愿意傷害與人,故此有時候才會被人偷襲受傷,如果我元師父真要出手,恐怕十個二大王,都不夠他的一箭。”
二大王大怒:“什么?放屁!你膽敢侮辱與我。你把這元一箭吹的天花亂墜。簡直是放屁!”
明善道:“二大王不必發(fā)怒,貧道所言句句是實,我知道你還不服氣射箭輸了給我。”
明善話未講完,二大王早就暴跳如雷了。狂叫道:“就是不服,你有本事和我再比一箭,要賭什么都可以,拿命賭都行。怎么樣,你敢不敢?”
明善并不應(yīng)戰(zhàn),只是說道:“猛老大,二大王,既然二位心有疑慮,以為貧道是大言欺人。這樣吧,也不需比箭。我現(xiàn)在就再射一箭在元師父處學的箭法。如若二大王自認箭法高強。能射出同樣的箭法。貧道任二位處置。如若不能。二大王當光身自縛,手持荊條,前往我元師父處負荊請罪。并且以后見到元師父,避道而行。如何?”
二大王就差噴出一口老血了。
自己研習箭法近三十年,涉及的箭法弓法至少百種,鮮有對手。
即使自己不敵與人,但是只要一樣畫葫蘆的發(fā)出同樣的箭法,那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這道人竟然敢這么囂張。這口氣如何能夠下咽。
這旁邊的猛老大也是氣憤不已。
這剛才的話確實太小看弟兄二人了。
鐵青著臉憋了一肚子火氣。只是自己箭法不會。
眼珠子一瞪,眼色一挑,意思很明顯,就是讓老二接招。
二大王一見老大也支持自己,一拍胸脯道:“既然如此,你要自取其辱,我接受你的挑戰(zhàn)。你準備怎么發(fā)箭,你開始吧,只是你別后悔。
明善道:“貧道絕不會后悔,如若反悔,人神共棄!我只需二位大王能信守承諾。”
二大王見明善立誓,知道按規(guī)矩自己也要立誓,接口就說道:“如若反悔,豬狗不如!”
說完瞪著眼珠子看著明善,想想不夠,又加了一句:“如果反悔,全家死光!”
明善道:“請二位退后二十步,站的離這塊石頭遠一點。”
說著指了指中間的大石頭。
等二人走開,明善知道一定要發(fā)出強大威力,一次震懾住他們才行。
于是把弓拿在手上,右手一次拿住三支箭,緩緩地把大箭中箭小箭依次對準。
心中理順了思路,默念曲箭,大力。
隨著右手三支箭分別加入一圈半正反扭轉(zhuǎn)和圓心旋轉(zhuǎn)。
大箭滿弓大力加了一圈半正扭轉(zhuǎn)。
只見嘭的一聲爆響,大箭激射而出!
朝著對面山上的飛瀑旋轉(zhuǎn)著劃出一道順時針的弧線。
大箭已出,明善微一側(cè)身,中箭加了一圈半反扭轉(zhuǎn),隨著啪的一聲炸裂聲也朝對山小飛瀑旋轉(zhuǎn)著劃出一道逆時針的弧線。
中箭離弦,緊跟著小箭加了一圈半圓心旋轉(zhuǎn),以更快的速度也朝對山的小飛瀑而去。
三支箭以不同的角度從小飛瀑旋轉(zhuǎn)出來的時候,各自裹挾了一股水流。
原本只有箭桿的弧線,穿過瀑布之后變成了三條水白龍。
一支小箭在中心裹挾著水流劃出一道圓弧線。
一支中箭,一支大箭各自也裹挾著水流圍繞著小箭做著正反旋轉(zhuǎn)。
三條相互纏繞的白龍噗噗噗的在天空中畫出各自的圓弧線,雖然看起來速度并不是太快,但卻聲勢浩大!
當三支箭分別以不同的作用力高速奔向巨石。
巨石立馬轟的一聲炸裂開來!
三支箭穩(wěn)穩(wěn)地插在山體之上。排成一列。
箭桿的周圍正冒出陣陣白氣。
對于猛老大和二大王來說,這是如夢如幻的一天。
也是的!
冬天是比較容易做白日夢。
不過吹著這山頂?shù)睦滹L,做夢也做不了多久。
剛才額頭上一下驚的飆出來的冷汗被風一吹,馬上就涼了。
自己也就該清醒過來了。
看著明善把地上的三支箭一支支拔下來插在箭囊里。
知道自己根本不要說和他比箭,那是一個笑話。
自己的那點東西在這個小道士面前什么都不是。
這人如果要取自己的性命,易如反掌。
這凡是相信強力,崇尚暴力的人一旦遇到擁有比自己更加強大力量的暴力者的時候,一旦被懾服,就會唯唯諾諾。
明善拱手道:“二位大王,請問二位是否還認為貧道的授業(yè)恩師元一箭沒有足夠的箭法能力?是空有虛名嗎?”
明善依然禮貌周到,看不出一絲囂張跋扈之氣。
說話還是這么慢條斯理。
但是聽在猛老大和二大王耳中,卻是如震動的擂鼓,如天上炸響的驚雷,字字敲打在他們的心坎上。
猛老大連忙抱拳道:“豈敢豈敢,以道長這樣的手段,元一箭師傅自然絕非浪得虛名。既然道長開了尊口,我等兄弟三人自當前往尊師駕前負荊請罪,以消之前不恭之罪。老二,你聽明白了嗎?一切按道長吩咐的辦。絕對不可以馬虎。道長大仁大義,不但給我們老三治好了傷腿,并沒有怪罪我們。還以理服人,不與我等計較,我等若再不知道進退。豈不要枉費了道長的一番深意。”
這二大王還沒從剛才的震驚中緩過勁來,只是點頭應(yīng)承著。
明善道:“剛才說負荊請罪之言,只是一句玩笑話,不必當真。不過貧道有一言相勸。”
猛老大笑道:“請道長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