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不蒸饅頭爭口氣——慶仁堂

慶仁堂成立于1912年,創始人是原千芝堂掌柜王子豐,地址在崇文門外花市大街。

王子豐從千芝堂負氣出走后不久,就有好幾個財東找上門來,要給他投資再開一個藥鋪。王子豐不愿意只接受一家的投資,而是把幾個找過他的財東叫到一起,讓他們一起出資。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一是不得罪人,拿了這家的錢,不拿那家的錢,難免會引起嫉恨;二是財東之間相互制衡,他身為掌柜就可以左右逢源、漁翁得利,將店鋪的自主經營權抓在手里。這是王子豐總結了在千芝堂時得到的教訓,千芝堂的鋪東只有吳氏一人,自然是一言九鼎,王子豐雖然是掌柜的,有能力,有功勞,照樣被吳靄亭掣肘。

拿到錢之后,王子豐就開始考慮把店開在什么位置。仔細思量一番,他一咬牙,一拍桌子:就開在花市大街!

民國初期的慶仁堂

把新店開在花市大街,王子豐也是有幾重考慮的。首先是花市大街位置絕佳。從花市大街往東南就是東便門,是一條連接老北京東部地帶的重要通道,是通州、河北及天津的眾多城鄉百姓進京必經之路;往西則毗鄰崇文門及前門外的繁榮商業區;南面緊挨著老北京的手帕胡同和廣渠門大街;北面則緊靠護城河與舊運河碼頭等交通樞紐。

慶仁堂的價目表

其次是這里有火神廟廟會。火神廟廟會也叫花市廟會,每逢集日,日用雜貨攤、農具攤云集,廟前還有很多賣香燭供品和各種傳統小吃的商攤,逛集市的人摩肩接踵。

還有一點原因,其實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離千芝堂近!

慶仁堂在報紙上登的廣告

“倒是要讓你吳靄亭看看,離開千芝堂,我照樣能混成個人樣!”王子豐這樣想。他決定面子是從哪里掉地上的,就要從哪里把它撿起來。他要讓街坊四鄰看看,沒有他的千芝堂,到底是個什么下場!

于是,在民國元年,這個國家發生巨變的時日,王子豐把藥鋪開起來了。店鋪的名字叫慶仁堂鹿茸莊。慶仁堂的寓意就是慶祝有仁義的人可以歡聚一堂,仁義之人的買賣一定世代昌盛。

這個藥鋪完全體現了王子豐要爭口氣的想法。首先,店鋪三間門面開間、兩層樓,完全和千芝堂一樣。其次,慶仁堂專門經營類似于鹿茸、人參、麝香、牛黃之類的名貴藥材。這也是王子豐的又一個執念:你吳靄亭當年不讓我買這些名貴藥材,如今我就要專營這些,然后擠垮千芝堂,看你后悔不后悔!

為實現自己的這個目的,王子豐在經營慶仁堂的過程中狠下了一番苦功夫。

客觀地說,王子豐在管理上確實是個開創性的人物。他的經營模式與現在的參股分紅幾乎完全一致。雖然這種模式現在已經很成熟了,但在當時可算是創舉。每年歲末,王子豐都會把股東們請來查閱賬目、檢驗庫房、報告盈虧,然后提取紅利發給每位股東。至于店鋪的經營管理,并不需要經過股東,直接由王子豐獨自負責。

后來慶仁堂的聯號、分號開多了,王子豐也有自己的一套,各家分號的負責掌柜和賬房先生都給了股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對于店里的伙計和學徒,王子豐也給了他們豐厚的待遇,薪資直接與營業額掛鉤。在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店中的伙計工資約為每月三四元,外加百分之一的營業收入。而且店鋪是包吃住的,甚至連理發師傅都是由店鋪掏錢為伙計們免費剃發,這種良好的福利和激勵性工資讓伙計們干勁十足。

當然,這么豐厚的待遇也不是白給的,王子豐對伙計和學徒的要求相當嚴格,他規定在三年時間內店內所有學徒不得無故回家、不得隨便請假、不準留長發,服裝也必須是一水兒的長衫,尤其在待人的禮貌和尊稱上更為嚴格,并且規定學徒不光要研習自己的本職專業,還要學習諸如書法、珠算,同時要求他們熟背《湯頭歌》和《藥性賦》。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慶仁堂生意自然火爆,千芝堂就有些招架不住了。吳靄亭趕緊又請了一個能人吳受臣做掌柜,來對付王子豐。吳受臣的能力也很強,面對王子豐毫不落下風。

兩家的競爭非常激烈。1915年,千芝堂在前門大街開辦了南山堂藥鋪;王子豐也在南山堂的南側開辦了慶仁堂藥店,后俗稱南慶仁堂。后來,千芝堂又在阜成門內大街開辦琪卉堂藥鋪,王子豐緊跟不放,也在其側開設了大和堂藥店。千芝堂與慶仁堂之間的競爭甚是激烈,就連千芝堂在山西大同開辦南山堂分號,王子豐也緊跟不放,追了去開辦了大同慶仁堂。不到十年時間,慶仁堂發展成為擁有七個聯號的京城大藥店,并在山西祁州、河北安國建有分號。

不過兩家的爭斗始終不分勝負,并且都在競爭中發展。當時北京有四大藥鋪,分別是同仁堂、鶴年堂、千芝堂、慶仁堂。千芝堂和慶仁堂能占據北京四大藥鋪之二,這應該與兩者之間的有序競爭是有關系的。

內戰時期,整個北京都處于極度不安的動蕩時期,不光慶仁堂,幾乎所有的商業都受到了致命的打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政治、經濟都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逐漸得到了恢復和穩定,慶仁堂為了方便患者,便請來了大夫坐堂治病抓藥,進行醫藥聯合銷售。這種方法不僅極大地方便了患者,也很大地方便了醫生和慶仁堂自己的生意,很快慶仁堂就再次復蘇了。1956年慶仁堂參加公私合營,不久就被撤銷,1991年重新開張。

花市火神廟

熙熙攘攘的老北京廟會

花市火神廟,正名敕建火德真君廟,位于北京市東城區西花市大街。火神廟始建于1568年,1776年重修。該廟雖然祭祀火神,卻遭火災六次,也重修六次。該廟規模雖然不大,但其廟會是京城最知名、規模最大的廟會之一。后來火神廟香火漸絕,廟會卻更為繁盛。該廟會以“京花”聞名。“京花”是以通草、綾絹、絨、紙為原料制成的裝飾用花,工藝精湛,巧奪天工,堪比真花,在當年甲于天下。清朝婦女,以頭上、衣襟上插花為時尚,逢年過節不但人人戴花,上供的供品也要插花,叫供花;有錢人過壽日,壽桃、壽面上也都要插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峰县| 乌兰察布市| 高清| 通海县| 西城区| 江西省| 盐亭县| 张家川| 云霄县| 屯留县| 东乌珠穆沁旗| 红河县| 子长县| 广宁县| 绥棱县| 大洼县| 关岭| 江口县| 尼木县| 海原县| 宝丰县| 涟水县| 新宁县| 石景山区| 尚志市| 甘孜| 左贡县| 元阳县| 密山市| 舒城县| 微山县| 淮南市| 吉安市| 茂名市| 逊克县| 黔西县| 玉屏| 郧西县| 镇宁| 湄潭县|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