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調整情緒

我們可以“教育”我們的情緒,但不能完全抑制它們,我們內心的情緒正是我們沒有成功的證明。

——安東尼奧·R.達馬西奧《感受發生的一切》

在考慮調整情緒時,我們就進入了評估情緒的領域。評估取決于一種主體性意識(sense of agency),盡管這并不一定意味著需要有意識的主體(conscious agency)。調整情緒(modulating emotion)是識別情緒的下一步,進一步遠離疑難情緒,使情緒更加明晰。情緒調整與最近情緒研究的一個最重要的術語重疊,即情緒調節(emotional regulation)。我喜歡“調整”(modulating)一詞而不喜歡“調節”(regulating)一詞的原因將在本章后面的內容中說明,但我先簡要地說明主要原因——兩個詞有不同的詞源、內涵以及內容。“調節”與控制有關,適用于認知抑制情緒的模型;“調整”與音樂(如改變語調、音高以及聲音或音符的強度,或改變音調)以及科學(例如改變波或信號的振幅、頻率或其他特性)有關。調整情緒意味著靈敏地反應,做出調整,努力將評價和重估情緒的重要方面融合在一起。

識別情緒通常是調整情緒的前奏。然而,正如我們所觀察到的,情緒識別可以擴展到試圖理解它們的意義,而不僅僅是給它們命名,這使得識別情緒和調整情緒之間的區別有些模糊不清。調整情緒意味著處理情緒,而不僅僅是體驗情緒。并沒有很多研究關注識別情緒和調整情緒之間的區別,但一項有趣的研究表明,認知重評(cognitive reappraisal),即情緒調節(調整)的基本機制,是一種比命名情緒更有效的策略。然而,有趣的是,被試認為命名情緒或賦予情緒標簽不會減少痛苦,盡管事實上命名情緒也會減少痛苦(Lieberman,Inagaki,Tabibnia,& Crockett,2011)。這一發現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識別情緒的重要性可能被低估了,而調整情緒可能是一種更有價值的策略。

在討論情緒調整之前,我想先從描述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理論開始,這關系到我們情緒調整的潛力。這兩種理論源自亞里士多德和斯多葛學派,我曾在《情感調節、心智化和自我發展》(Affect RegulationMentalization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lf)一書的第2章中詳細闡述過。亞里士多德學派認為可以通過實踐培養情緒能力,即讓感受以正確的方式,在正確的時間,對正確的人產生。相反,斯多葛學派認為,從定義上講,我們的情緒是壓倒一切的,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避免在情緒的影響下做出相應的行為。后來人們提出了綜合的觀點:例如斯賓諾莎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斯多葛學派的觀點,但強調了理解情緒的重要性,即使情緒可能會帶來危險的行為。

關于情緒調節的文獻顯然是站在亞里士多德學派這邊的。我們調整和完善情緒反應的潛力證實了這樣一個觀點:情緒從定義上來說并不是勢不可擋和難以駕馭的。然而,情緒調節的限度這個問題在情緒調節文獻中并不常被承認,而我在本章中會再次探討這個問題。在了解這段簡短的歷史梗概之后,我們先來看一個自傳的例子,然后來討論當代關于情緒調節的理論和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乃东县| 都兰县| 沈丘县| 阿拉善左旗| 杨浦区| 白水县| 临西县| 五常市| 太仆寺旗| 北宁市| 郎溪县| 龙江县| 辉南县| 壶关县| 高雄市| 上思县| 久治县| 高尔夫| 仙游县| 行唐县| 尉犁县| 株洲县| 万全县| 娄底市| 锡林浩特市| 黎川县| 周至县| 高要市| 宁陵县| 林西县| 临潭县| 宣恩县| 陆河县| 金山区| 阳西县| 永康市| 甘德县| 赣榆县| 义乌市| 斗六市| 陇南市|